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尹林虎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颐和路民国建筑群文化名片功能的建议”收悉,鼓楼区高度重视,经与协办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颐和路片区文物保护概况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首批公布的30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南京保护规模最大的民国住宅集聚区,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颐和路13个片区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0余处。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区文旅局对区域内所有的文物建筑进行调查整理,对文物的年代、类别、使用单位、用途、保护现状、隶属关系、公布文号等进行了分类调研和统计,但资料尚不够完善。2023年,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我区成立了普查领导小组和专家团队落实普查工作,普查过程中将会对每一处建筑的历史资料和人文故事做进一步挖掘整理。同时,“四普”将大量应用RTK、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等技术,对区域内的各级文物进行数据采集、保存、分析和利用,形成一份全面且细致的数字化身份档案。
二、充分发挥文物建筑的历史解读功能
目前,鼓楼区正在组织编制《南京市鼓楼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其中的历史文化街,重点保护整体格局和传统风貌。项目按照划定底线、做好加法、适度创新、精细示范的保护利用思路,通过高质量修缮设计、高品质业态规划、智慧化街区赋能开展街区修缮与更新工作。目前11-1、12-1片区已开放区域运营,其他片区正在积极推进中,相应的功能在逐步完善和改进。开发区域正在实施智慧化平台建设,分期实现视觉形象、双微平台、文化研究、影像记录等并入智慧街区线上系统,形成全面开放的线上线下互动的智慧化街区载体,激活历史建筑文化基因。
三、加强文物保护,促进有效利用
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是我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根据南京市政府2017年批复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专项工作实施规划》,综合考虑院落特色、历史价值、资金需求、综合利用等多方面因素,拟开放109处院落,其中已开放33处,计划新开放79处院落。为打造街区南片整体开放效果,与已开放的第12片区(颐和公馆)展现连片开放形象,第一阶段重点对第11、13片区进行更新改造,共开放31处院落。同时,我区用活颐和路文化特色,积极开展招商运营。颐和路35-1号院落现作为以色列亚洲商会南京办事处的以色列文化与科技展览交流场所对外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赤壁路5号引进了高端服装定制品牌,打造集高级西服零售、设计定制以及艺术活动为一体的复合型时尚业态。颐和路片区当前已引进了 Vera Wang 国际顶级婚纱馆、TBH 英园高端零售品牌集合店、民国红公馆、韬园1936·金陵茶食、莲花公馆、先锋书店等品牌,还有将军馆等文化景点。我区将继续以产业跨界融合、功能多元完善,聚集创意元素,实现历史院落多元化利用与多业态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布局历史博物馆、艺术品展馆、国际高奢高定、高端餐饮、文创展演等业态,引进符合颐和路调性的品牌和产品,打造生活美学空间、时尚潮流空间、人文休闲空间,将颐和路片区升级改造成为南京历史文化地标、国际时尚生活中心。
四、搭建消费场景,服务经济发展
位于江苏路20号的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分为文物展示、颐和展厅、文化艺术空间三层,为促进该场地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数字展厅的活用作用,将与十竹斋、问象等艺术品牌不定期开展艺术品展览与讲座,与百达翡丽、万宝龙、阿玛尼、卡地亚等高端奢侈品牌展开新品发布、VIP沙龙等合作。同时,以颐和路片区的建筑表征和文化内核为基础,打造体现颐和路片区的本体价值的打卡热点。我区将尝试以片区历史文化建筑和梧桐街景为原型,设计各色文化印章、City walk路线,融合“鼓楼街拍节”概念,开展集章打卡活动;开发纸雕、文创雪糕、明信片、冰箱贴等周边产品,既弘扬非遗文化、展现历史底蕴,又带动文旅消费。在畅通数币消费方面,2023年南京首个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示范区落户颐和路,我区继续积极配合数币试点工作,挖掘和发展更多数币商户,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智慧支付、社区便民等更多领域的场景应用,并通过消费节活动数币红包的发放,推动夜间经济、小店经济发展。
您提案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很强,我区将在颐和路片区后期保护和利用上加大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充分利用颐和路片区的资源和地理优势,把这个实体博物馆保护建设好,活化利用好,让颐和路成为鼓楼最靓丽的名片。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鼓楼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