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花贵侃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南京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我市文旅企业发展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我们高度认同您关于南京文化资源优势的分析。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学艺术底蕴,这些都是推动文旅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您在提案中所指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切中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开发南京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鼓励文旅企业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旅产业的进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文旅企业发展
(一)为全面落实《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加快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促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正在起草《关于推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同时起草了《2024年度重大重点项目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申报指南》、《全市旅游景区消费和服务品质提升竞赛方案》,力求有效推动全市旅游提质增效,形成我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二)制发《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宁委办发〔2023〕19号),建立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出台《南京市促进扬子江城市群数字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宁文改〔2023〕2号),得力江苏创意研发中心、苏科高新文化科技智造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落户。
(三)制定《南京市城市更新办法》,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对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制定《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主体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畅通市场主体参与路径;编制了《南京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结构设计导则》等技术导则,精准指导项目推进;出台《南京市既有建筑改造消防设计审查工作指南(试行)》《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改造利用防火加强措施指引》《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建筑保护利用项目消防安全性能评价标准》等文件,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筑牢消防审验“防火墙”。
二、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为进一步动态展映长江南京段风采,深入挖掘展示沿江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方面的主要成效与重要贡献。组织编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送审稿),提出打造12条长江文化主题游线,其中包括长江水上游线。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长江传奇号”游线品牌影响力,打造第二艘千人客位的滨江游轮(长江上最大的双体游轮),同步申请省际游轮牌照,开展跨省游业务,并逐步推进游线与采石矶、城陵矶等长江全境主要文旅资源实现串联。充分梳理长江两岸文化脉络,推进幕燕滨江风貌区港一地块14号码头由货运码头转为客运码头,计划高标准打造五马渡长江文旅街区,为市民提供江上观光揽胜、商务会议、主题研学、水上演艺等多种服务。
(二)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融入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推动“设施嵌入、功能融入、场景代入”,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更新运营,打造出许多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景。如小西湖街区,集文化展馆、非遗工坊、文创零售、民俗餐饮、休闲娱乐等新业态为一体,并与老门东形成文娱业态联动,成为有情怀的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南湖记忆二期引入文化创意团队,根据周边环境特点与资源禀赋,进行全过程主题植入,营造浓浓的80年代街市氛围。
三、加强文化资源转化利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创新实施南京文化“小店计划”,发放八批次文化小店消费券。累计1600家小店、超14万人次参与。持续做优文旅品牌,推出心印·中华门、“金陵寻梦”夜瞻园等沉浸式演出、大报恩寺“元宇宙”空间等数字文旅场景,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方橙市大侦探”等沉浸式演艺产品。举办南京新剧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逆转未来》荣获“2024南京新剧荟新萃奖——最佳剧目奖”。打造“金陵小剧场”品牌,全市小剧场数量已达107个,成为别具特色的城市文艺地标。
(二)从历史文献中梳理搭建了超3800万文本数据的南京文学之都数据库,据此建成城市文化空间网络“探秘文都”,实现线下实体空间坐标与线上平台终端的互通互联;推出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科技+文化”融合理念的样板项目—“文都元宇宙”,将包含紫金山、玄武湖、北极阁等30余个重要文学地标,南京最具“山水城林”特色的20平方公里通过数字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搬入虚拟空间,构建云上新体验。
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旅游开放发展
(一)推动新时期外摆经营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需求,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提升游客体验,积极助力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
根据《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设区的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并公布允许超出门窗、外墙进行店外经营、作业或者展示商品的区域范围、时段、业态,明确经营者的市容环卫责任等管理要求。指导各区城管部门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合理划定外摆经营区域,报本区(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为缓解热门景区周边停车难题,近年来,在努力缓解本地市民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方便外地游客来宁旅游停车的新路径。
一是积极履行职能,优化停车管理。对辖区支路街巷进行梳理,在保障道路通行条件的基础上,做到路内停车泊位合理施划。以医院、学校、商圈、景点等区域为重点全面挖掘、多点突破、统筹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通过利用闲置资源、规划货车泊位、实现信息共享等方式方法,指导各区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打造停车共享场景。有效缓解部分区域停车供给矛盾,提高市民泊车便捷度。
二是打造共享场景,提升利用效率。指导各区围绕医院、学校、商圈等重点区域,全面挖掘、多点突破、片区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工作。通过利用闲置资源、规划货车泊位、实现信息共享等方式方法,2023年完成以秦淮区扇骨里、雨花台烈士陵园、六合区人民医院周边为代表的21处停车资源共享场景打造计划。2024年,计划进一步配合指导各区围绕景区等停车重难点区域,科学谋划,打造创新停车资源共享场景,缓解停车难题。
三是开展部门联动,塑造共享名片。通过对钟山风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栖霞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及周边停车资源进行梳理,市民和游客可以通过“南京文旅”中“智慧出行”页面查询景点周边停车场地理位置、开放时间、收费标准以及停车舒适度;也可通过“宁停车”微信小程序中“找车位”模块,查询附近的公共停车场、道路临时泊位的使用情况,以便规划停车线路。目前,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便民服务”板块内容已进行多轮优化升级,汇集了包含充电桩、加油站、公厕等3000余处便民服务信息。下一步,将通过联网共享信息、释放内部泊位、交通引导分流等方式多措并举,缓解更多重点旅游景区周边停车供需矛盾。
五、讲好南京故事,提升南京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一)立足城市文化精神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升级话剧《小西湖》,入选2023年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2022年度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资助项目,获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打磨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获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奖;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民乐《梦系红楼》主题音乐会、越剧《李清照》《柳毅传书》、魔术儿童剧《我是哪吒》等8部经典作品先后在南京、上海、浙江、北京等地进行演出。
(二)携程、同程、途牛等OTA平台分别开展“来南京过大年”“花漾旅途”等系列旅游宣传,推出了一批具吸引力的线路产品。马蜂窝、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以及视频号、B站、今日头条等实施精准服务推广和全网传播,特别是小红书和马蜂窝平台上的旅游攻略深受游客欢迎。周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自驾游俱乐部、南京都市圈圈圈卡、省交广网广播、《悠游南京》杂志、隧道广告等开展同步宣推。设计编制“玩南京 这本就Go了”宣传手册,内容涵盖十大路线,给游客市民提供实用的出游攻略,持续完善文旅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充分挖掘城市文旅资源,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对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资源整合。要结合南京古都和现代化新城的资源和区域发展的现实条件,进行科学规划和选址,做好顶层设计。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和研究,进一步摸清家底,促进区域内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推动区域内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城市建设与文化资源内容创作生产、文创园区开发、旅游景区打造等结合,构建多元产业体系。加快南京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和串联,充分挖掘“世界文学之都”等资源要素,与南京旅游线路(项目)进行串联整合,与旅游线路、文创开发、“一山两水一城墙”旅游要素融合起来,开发彰显南京城市气质的旅游项目。
(二)聚焦重点项目,打造招商平台。依托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融交会等重要展会活动,围绕资源开发和转化项目开展招商活动,寻求与国内外优质文旅企业和文化人才合作的可能性。大力引进研发机构、文旅企业和文创人才参与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数字内容产业协会、南京动漫行业协会、南京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整合资源,围绕资源转化利用,推动开发数字游戏、互动娱乐、影视动漫、数字出版、数字创意、数字教育等新型文化产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旅行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