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7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吸引更多名校优质毕业生扎根南京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6 10:45 来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龚继如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吸引更多名校优质毕业生扎根南京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持续优化升级“宁聚”政策体系,围绕“紫金山英才计划”实施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项目,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宁就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与服务,来宁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在宁高校毕业生留宁率稳步提升。去年,我市出台“人才强市25条”,以争创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为总牵引,充分发挥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做优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青年人才加速集聚。

    一、突出提质扩容,致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锚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主要目标,紧紧抓住岗位这一关键,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大力稳岗拓岗,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巩固扩大就业渠道,持续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稳企拓岗,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帮助市场主体稳定岗位,引导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以来落实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约3500万元、惠企近4000家次。对接“4266”产业体系多方挖掘岗位,广泛归集发布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万个次。同时,组织做好事业单位招聘,稳定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考比例,并积极挖掘国企、社工、科研助理等就业机会。

    二是精准对接,强化供需匹配。加强校地合作、对接问需,制定招聘月历和服务计划,根据高校专业特点和毕业生求职需求一校一主题举办定制化校园招聘。根据我市产业行业需求,举办专精特新”“新质生产力等专场招聘。组织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赴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知名高校开展魅力南京校园招聘推介会,联合南京都市圈城市举办文化人才专场招聘等,为外地学子来宁就业搭建双向奔赴的桥梁。今年以来已面向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举办招聘活动超480场。

    三是赋能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完善落实开业补贴扶上马、成功奖励送一程、带动就业助发展、创业失败有托底的全链条扶持政策,并不断优化申报流程,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在我市创新创业。连续举办十二届赢在南京青创大赛、五届青年创业潜力新星评选活动,常态化组织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投资对接等创聚金陵系列活动,营造浓厚双创氛围。今年以来已开展未来企业家训练营等创聚金陵活动70余场,遴选资助优秀大创项目72个,扶持大学生创业超3000人,全省领先。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全方位引才留才

    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完善人才引进留用政策,着力在青年发展、安居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丰富完善系列举措,营造安身安心安业人才生态。

    一是鼓励来宁面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宁到企业求职面试的,每人发放1000元一次性面试补贴。来宁求职、入职的青年人才可享受宁青驿站服务,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最长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同步给予政策推介、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对接服务。

    二是支持见习实习。在宁参加见习培训的青年大学生,见习期内享受我市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补贴。对见习培训期满留岗就业率高的基地或单位,经核定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青年大学生通过来宁见习实现成功就业、创业。世界前200强、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高校在校生,到我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实习,按本科生每人每月1000元、研究生每人每月2000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最长补贴6个月,单个企业补贴总额不超过50万元。

    三是促进人才落户。研究生以上学历、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人员,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凭学历证书即可落户;35周岁以下大专学历在宁参保缴费即可落户;具有中级职称或三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类)人员均可申请人才落户。

    四是保障人才安居。实施《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试行)》,把人才从两院院士高校毕业生分为AF六大类,对高、中、初级人才全面实施保障。实施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政策,符合条件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可享受每月6008002000元的租房补贴,最长可3年;对到我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新引进的硕博毕业生,补贴标准上浮20%;高层次人才最高可申领每月10000元的租赁补贴或300万元的购房补贴。制定实施高校院所人才安居补贴发放操作口径,全年筹集各类人才房1.9万套,发放安居补贴6.4亿,进一步降低高校院所引才成本。优化调整人才购买商品住房政策,全市可售商品住房20%—30%优先对人才供应2023年栖霞、雨花台区部分区域以及江北新区和新五区在购买新房补购房金额1.5%的基础上,对人才购房给予额外补助。同时,通过竞配建住宅、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等方式筹集各类房源满足名校优质毕业生多样化住房需求。

    五是实施博士后宁聚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博站,对新设企业博站最高给予60万元资助;鼓励优秀青年博士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对企业全职在站博士后给予2年最高15万元生活补贴,对优秀博士后给予最高10万元科研资助。同时,在宁博士后还可以享受职称绿色通道、落户安居、重点人才计划等各类优惠政策。

    六是创设海智湾街区接纳。面向海外人才回国发展需求,对接设立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为经认定的海外高层次产业人才和青年留学人才提供一站式落地服务和生活保障。按照一人一策精准开展政策辅导、职业规划、创业孵化服务等,其间符合条件的每月发放3000元研习补贴。

    七是保障子女教育。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实施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专项编制学额计划,全面解决高校院所、重点医院、国防科工单位和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全市累计服务保障548人。

    八是优化生活服务。优化升级紫金山英才卡,集中打造健康医疗、家政服务、机场高铁贵宾通道、城市通勤、科普游等优享八条,组建服务专员队伍。打造紫金山英才青柠卡,解决青年人才首站来宁诉求,构建院士卡、英才卡、青柠卡三位一体人才服务体系,做优近悦远来人才服务生态。

    三、用心用情服务,营造拴心留人良好环境

    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丰富人才保障服务内容,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得力的保障、最暖心的氛围,让青年人才收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积蓄人才动能。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发布“人才强市25条”,提出人才支持计划提优、人才创新载体提能、产才融合发展提速、人才合作开发提质、人才服务生态提升等“五大行动”,优化全市人才政策体系。在各类人才计划中加大青年人才比重,提高项目经费直接用于人的比例,把人才资金更多投放在人才发展、团队建设上。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导向,尊重人才的智力成果,优化高层次人才科技贡献奖励等制度,做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为了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用人单位、社会公众等了解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开展多渠道宣传。多媒体宣传。应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及新媒体,及时发布政策说明,通过南京人社、南京房产微政务、房帮宁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时推送更新政策内容。形象化宣传。通过制作生动形象的动漫宣传片对政策进行更加通俗易懂的解读,清晰直观地让大学生了解政策,清楚申领步骤。面对面宣传。依托招商会、留交会、金秋洽谈会等各项重大活动平台加大宣推,定期开展政策进校园、进园区等活动。此外,实现在宁高校就创业指导站全覆盖,在北京、上海以及澳大利亚悉尼、英国伦敦等海内外城市设立了15南京人才驿站,通过网站专区、线上招聘、校园引才、专场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南京创新创业政策、人才服务政策和营商环境,为南京企业搭建中高端人才引进渠道。

    三是持续优化服务。出台办事指引,细化经办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业务办理更快捷、政策兑现更及时,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实效。线上集成打造数字化就业服务,加强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优化“我的南京”APP大学生服务专区功能,实现相关补贴申领全程“不见面”线上经办服务。深化就业服务事项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市、区两级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劳动者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创业指导、就业招聘、档案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建设“15分钟人社服务圈,延伸至13家合作银行千余家网点,就近提供招聘查询、就业登记等近30项人社服务。推进南京都市圈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跨区域就业服务便利共享。

    你们所提的建议对我们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优化人才政策、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你们的建议,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把解决人才关切的“关键小事”当做“头等大事”,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让更多青年人才选择南京、扎根南京、圆梦南京,推动南京人才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