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7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在社区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6 15:36 来源:市委政法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鲍咏梅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在社区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工作室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建设公益性社会心理咨询工作室(站)是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促进公民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维护平安稳定的重要举措。我委对此高度重视,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配合,积极推进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共同促进社区(村)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全市1231个社区(村)依托综治中心,已建成心理咨询工作室(站)1024个、建设率达83.18%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等服务。

    一、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市卫健委通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全面推进溧水区、鼓楼区、雨花台区、浦口区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心理门诊(心理咨询室)建设,全市132家基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69家开设心理咨询室,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精神(心理)科,通过引进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或邀请专科医院、社会团体心理专家定期坐诊的形式,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帮扶服务,为重点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情况严重的就诊人员及时转介至上级精神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二是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各板块对照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社区(村)心理咨询室建设实施方案,组织街道(镇)进行摸底统计,确定示范点建设社区名单,有序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鼓楼、栖霞等区每个街道至少打造一个标准化、有特色的心理咨询室,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建成用好心理咨询室,并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服务活动。雨花台区在雨花街道能仁里社区建成一个示范心理咨询室,规范办公设备、文化环境、规章制度、台账资料等标准,并组织其他街道和社区参观学习,推进全区规范化建设。江宁区按照四个一标准(一处合适场地、一套办公设备、一组服务家具、一套标识规范)抓好社区(村)心理咨询室建设。江北新区着眼受助群体隐私保护、受助氛围等方面的要求,精心选择合适场所地点,优化氛围环境设计,倾心打造心灵倾诉和求助的空间。

    三是提高基层心理健康人才服务能力。建立街(镇)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116个、社区(村)患者关爱帮扶小组1231个,覆盖率达到100%。为辖区精神心理问题人员提供随访管理、科普宣教、生活帮扶等服务。各区卫生行政部门每年定期对辖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社区(村)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开展常见精神障碍防治、重点人群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和处理相关内容的培训。

    四是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建设。按照省民政厅、财政厅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创建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的通知》精神,我市已成功创建17个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机构,已覆盖全市11个区。每家省级示范点服务机构均设置了心理咨询室,相关心理咨询专业从业人员共17名,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4名,三级心理咨询师13名。社区康复机构积极为符合康复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心理健康及精神疾病知识科普、情绪宣泄与放松等专业服务。

    五是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积极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区建设,目前在我市部分街道(社区)已配建心理咨询室,通过购买服务形式,邀请公立医院精神科医师或心理学社会工作者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市财政局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防治工作;完善资金保障渠道,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协同发力,支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帕利哌酮药物治疗,提高诊疗效果;加大对精神类专科医院的补助,2023年度对脑科医院各类补助金额合计4.1亿元;市委政法委先后拨付25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玄武、鼓楼、栖霞三个区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投入财政资金150万元,在鼓楼、雨花台、浦口三个区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六是积极拓宽心理健康宣传渠道。积极组织政法网格员和基层网格员参与心理健康宣传,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及心理健康相关主题活动中,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群众文化生活。政法部门充分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电子屏、宣传栏等向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普及精神卫生及心理健康知识。积极促进心理健康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通过广场活动宣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栏、举办公益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网上微课堂等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居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重点问题攻坚突破。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社区(村)心理咨询服务室(站)建设,作为平安南京、健康南京、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发挥各级精联办职能作用,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促进基层多部门联合共建,协调解决工作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我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二是加强心理咨询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心理咨询人员和社会组织参与,为有心理问题人群提供心理帮助、心理支持、心理教育等服务。吸引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和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人员从事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开展实践操作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着力解决基层心理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

    三是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加强对精神卫生法和公众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对心理服务的认识,强化心理健康的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升城乡普遍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心理咨询服务机构,鼓励企业、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向社会开放,形成社会共同参与良好局面。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委政法委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委政法委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