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杨敏、吴慧红、张洪云等9位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日出有宁,夜色金陵”的南京特色文旅IP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调研策划、精准定位”方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京文旅消费发展和景场打造,出台《南京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促进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为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我局推动出台《关于夜间文旅消费的实施意见》《南京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建设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关于鼓励支持南京市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强化政府引导,打造“夜泊金陵”夜间文旅品牌,积极推动夜间娱乐、夜间旅游、夜间购物等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大空间载体建设、扩大产品供给;促进融合发展、培育新兴消费业态;活跃夜间经济、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内外市场、创新消费模式。
持续做好全市旅游新形势宣传引导工作,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各有关单位进行主题策划、内容供给、点位推荐、集中采访等工作,对接做好重大选题、重点栏目、品牌节目采访,用好“总要来趟南京吧”“历史文化名城”“文学之都”等城市IP集中策划重磅传播产品,积极营造安全有序、文明有礼、南京有爱的城市形象,努力把“流量”变“留量”。针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期间文化旅游和应对大客流宣传引导,结合南京本地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介绍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让旅客全方位、多层次感受南京文旅良好环境,充分展现城市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和博爱互助的城市温度。
二、针对“‘日出有宁,夜色金陵’特色的资源整合”方面
我市鼓励和支持各区依托重点文化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功能区、商业中心区等地域空间,整合商户资源,串联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和旅游场所,因地制宜融入演艺、电竞、动漫、体育、潮玩等元素。丰富文化业态,提升集聚区配套设施,提升街区管理能力。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立体融合,及时性和全覆盖。以南京特色IP为核心丰富旅游商品供给,积极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剧院剧场、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文旅场所开发南京特色IP的文创产品。
1.全面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新颖内容
推动和鼓励博物馆、图书馆、书店书吧、4A级以上景区等有关单位,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丰富场馆消费服务内容。支持各类文化场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和新科技新技术新手段,充分整合现有文博资源,打造一批沉浸式项目。如“金陵寻梦·夜瞻园”实景演出,还原经典名著《红楼梦》场景;《金陵幻夜·意境愚园》、《南京喜事》等以园林、文化街区为实景的沉浸式演艺,为游客营造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明城墙《心印·中华门》大型真人实景光影秀、《甘宅雅韵》光影秀。德基艺术博物馆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将当代艺术与科技交汇、交融,让历史会“说话”。2023年,升级打造南京首个沉浸式互动戏曲园林实景演出——《金陵·王府往事》,通过将传统戏曲与古代园林场景相结合,为游客打造多层次文化体验。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坛宫秘玺》、红山森林动物园《侏罗纪星球》、明孝陵明楼《明孝陵地宫VR探秘》等利用VR、AR、绿幕、雷达动捕、数字交互技术,给市民游客带来视觉盛宴。
2.资金补贴支持,政策机制放活
自2017年以来,市财政每年落实文化消费专项资金用于补贴演出市场,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积分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方式,将专项资金补贴给文化市场的供给端和消费端,调动演出机构积极性,推动来宁剧目丰富,构建演出市场良性循环。打造特色文旅夜间消费品牌,市财政根据夜间文博场所开放效益,增加不超过单位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15%作为奖励性绩效,确保文博场所夜间开放成为我市夜间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市民消费意愿,我市财政局积极落实南京“文化小店”计划,2023年安排专项经费600万元用于发放文化小店消费券。
3.整合媒体资源,确保信息全面性
借助“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结合报纸、电视、广播、灯箱等传统媒体,以及专业媒体的宣传推势,让南京市文旅相关详细政策和举措更大范围地辐射南京都市圈,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周边城市市民前来南京,进一步带动文旅融合消费。整合媒体资源聚焦文化创意、电子竞技、文艺影视、旅游民宿、特色旅游、会奖旅游、夜间文旅、数字文旅八大文旅新兴业态,加快业态创新,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三、针对“根据文化属性打造个性街区”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文旅消费发展和场景打造,根植城市特色文化,推出文旅新地标,加大空间载体建设、扩大产品供给、培育新兴消费业态,让每一个色彩浓烈的个性化区域都能吸引与之对应的人群。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彰显南京城市形象、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1.以文化赋能,打造文旅融合的个性街区
挖掘在地文化,打造文化地标,充分利用南京人文历史、风貌街区、红色遗存、工业遗址等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声、光、影新技术,打造高能级消费新场景。为促进夜间文旅消费,我局推动出台《关于夜间文旅消费的实施意见》《南京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建设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等政策强化政府引导,2023年南京市文旅局、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联合推出南京艺术Mall(街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围绕“十四五”时期,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打造文商旅特色消费载体,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更持久、更强劲动力。目前已认定17家“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试点单位”,例如南京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定点定位保护蒋寿山故居、三条营民居院落群等历史遗存,恢复江南民居风貌,再现了老城南市井生活场景,街区内基础设施齐全文化内容丰富,在保护传承好文化原真性的同时,凸显文化展示、艺术创作、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等功能。下半年将认定一批艺术Mall示范单位。积极引导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商旅街区等载体引进优质文化和旅游项目,搭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2.以集聚区建设为抓手,丰富文旅消费供给
以文化创意激活文商旅消费,促进跨界联动、流量互动,搭建文化消费新场景。近年来,南京持续推出相关举措,鼓励和支持各区依托重点文化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功能区、商业中心区等地域空间,串联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和旅游场所,因地制宜融入演艺、电竞、动漫、体育、潮玩等元素,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场区。2021年9月,我局印发《市文旅局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认定27家特色化、个性化的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各家创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如南京长江路文化和旅游集聚区、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南京夫子庙步行街、艺后街・鼓楼水岸艺术街区、百家湖1912等国内外知名的夜间聚集区,这些文旅载体已成为游客“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消费的目的地和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3.根植城市特色文化,打造个性街区
挖掘南京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讲好南京故事,融汇文脉底蕴和潮流生活的文旅街区,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消费地标项目,成为“日出有宁,夜色金陵”的重要载体。如鼓楼滨江、浦口码头、燕子矶等长江风光带;南湖、科巷、明瓦廊为代表的美食街区;上海路、长江路小资文艺街区等现已成为游客旅游消费和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新选择。此外,在外秦淮河推动水岸联动一体化发展,河畔打造了水木秦淮艺术街区、焕新升级七桥瓮公园,水上做强运动IP,以龙舟、游艇、赛艇、皮划艇彰显秦淮河活力。在幕燕滨江,打造“长江传奇”滨江游轮、“一苇渡”光影艺术馆、“数字长江”元宇宙博物馆、开通省际游线,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在紫金山麓、玄武湖畔的金陵STYLE浪漫中心,打造城市最美天际线,汇集首店名店、各具特色的消费品牌、形式多样的艺术展陈,尽显南京城市人文与浪漫气质。西城·夜未央街区,是一个集运动、活力、音乐三大板块于一体的创新消费地标,以满足多层次消费场景为目标,打造了运动街区、活力街区和音乐街区。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以历史文化为纽带、多时期风貌建筑为载体,推动渐进式有机更新,打造文化味足、烟火气浓、独具南京文化印记的文旅街区。
四、针对“把市场整活,把人们联动”方面
活动是串联众多独角戏的红线,通过统筹整合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费资源,我市精心打造了各类文旅消费品牌活动,举办各种节日,根据年轻人的爱好,建立网红打卡标志,推出热门消费新地标等手段,以更好的提升南京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彰显古都南京的城市魅力。
1.推出系列文旅主题活动,打造金陵打卡胜地
打响“夜之金陵”品牌,打造常态化品牌市集,推动“秦淮夜肆”“六朝雅集”“东西会市集”“门东创意妙会”等常态化市集品牌化发展,打造五马渡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打造特色主题街巷,结合“城市更新”等,推出金银街、银杏里、喵喵街、D9街区等特色街区,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打卡体验。建设夜间经济集聚区,推出“鼓楼·夜STAR”街巷集群、西城夜未央等夜间消费场景和“金陵寻梦·夜瞻园”“方橙市大侦探”等沉浸式体验项目。联动举办秦淮灯会、笪桥灯市等标志性活动,开展“门东时尚之夜”“还有生活节”等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活动,吸引本地市民、外地游客。动态培育1000个消费新场景,发布一批“新潮流打卡地”。
为持续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生机活力、消费潜力的文旅消费品牌。2023年我局先后主办“极美南京 消费焕新”“爱在5月·南京文化生活季”“夜泊金陵 万物鼎新”“金陵早安食记”等系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出“小摊夜食”文旅消费手绘地图,整合推出大小特色文旅促消费活动,持续助力南京文旅消费融合提升。2024年1月,组织举办“极美南京 南京礼道”主题活动,发布百场文旅消费活动;1月11日,主办“邀约都市圈 旅读新金陵”南京冬季旅游产品推介活动,重点围绕“赏梅、观灯、寻味、看戏、泡汤”五要素开展宣推,邀请都市圈和全国游客来南京过大年,提升南京冬季旅游产品在都市圈的影响力;4月举办“‘花漾南京 夜泊金陵’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推荐了“夜演、夜展、夜游、夜市、夜娱、夜读、夜宿”等一批特色消费场景和热门文化地标;5月举办“第二届‘爱在5月·南京文化生活季’”活动,公布一批文旅消费新项目和新场景,让更多游客和消费者更加喜欢南京、爱上南京。
2.举办各种品牌节庆活动,助推城市形象提升
充分挖掘南京本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节庆活动,培育富有文化内涵、充满生机活力、激发消费潜力的南京夜间文旅消费节庆活动,进一步提升秦淮灯会等品牌节庆的文化内涵和市场活力;放大南京艺术节、我们的节日、南京森林音乐会、咪豆音乐节、南京文学季、南京戏剧节、新剧荟、南京梅花节、世界旅游节、非遗日、博物馆日等重要节日活动,传播推广南京城市形象。
五、针对“多管齐下,辐射式传播”方面
我市将做好旅游新形势宣传引导工作,与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各有关单位进行主题策划、内容供给、点位推荐、集中采访等工作,对接做好重大选题、重点栏目、品牌节目采访,用好“总要来趟南京吧”“历史文化名城”“文学之都”等城市IP集中策划重磅传播产品,积极营造安全有序、文明有礼、南京有爱的城市形象,努力把“流量”变“留量”。
1.线上线下融合推广,让“网红”变“长红”
积极培育南京途牛网、新浪江苏、南京硬腿子、乔布谷文化、宝姐科技、行狐、撸爪、逐日千里等一批文化和旅游电商平台、直播企业。鼓励政企、企事合作,开展“云赏、云游、云购、云展、云演出”模式,让游客通过手机畅游南京、看直播演出、展览等,引导新消费。网红、直播新热点,在夫子庙步行街“声临其境”直播间、水游城“红楼梦”主题直播间、南京1912星空直播间等等,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
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推出了四集纪录片——《走进南京》,聚焦南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消费、新需求,以“书香浓、忆流年、醉金陵、夜未央”四个视角,穿梭南京城市文化坐标,完整呈现南京文旅消费创新场景。同时,通过南京研学旅游济南推介会、武汉推介会等线下活动及“研学南京”线上电子专题,持续对《南京都市圈研学之旅》50款特色研学旅游线路及产品进行重点宣推,媒体报道覆盖80余家。
2.拓展发布形式,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
市委宣传部积极配合文旅部门,明确阶段性宣传报道重点,适时开展新闻行动、集中采访等形式,组织媒体记者深入一线实地考察、调研采访、座谈交流,进一步挖掘文旅特色,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评论言论、开设专题专栏、策划系列报道等形式,推出一批有分量、有质量、生动鲜活的新闻宣传产品,持续引导社会舆论。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积极采用各类新媒体技术和融媒体思维,策划一批通俗易懂、生动鲜明的短视频、长图海报、等新媒体产品。组织市属媒体、区级融媒体中心及网络媒体做好央媒、省媒自采原创稿件的二次传播,进一步提高传播影响力、覆盖面、有效性,整体形成疏密有致、亮点纷呈、梯次推进的宣传态势。
六、针对“安全保障措施”方面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注重风险预案与安全保障,广泛开展应急演练,加大应急志愿者培训力度,积极助力城市安全发展。
1.加强预案体系建设,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按照综合协调、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市应急管理局着力推动逐级完善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积极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配合市文旅局编制了《南京市文化和旅游活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指导C3等大会活动主办、承办单位和第三方做好大会活动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进一步动态完善了应急预案体系。全市现有市级总体预案1部,市级专项预案48部;区级总体预案12部,区级专项预案445部;街(镇)预案1314部,村(社区)预案2343部。
2.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志愿服务能力
督促指导市各部门和各板块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将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纳入市对区、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压实部门、板块责任。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组织市级演练超240场,全市年均应急演练场次超1万场。每年突出一个主题,开展省(市)级综合应急演练,提升演练示范效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实战化水平,积极开展5场无脚本应急演练,切实检验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职能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的协同性。2020年以来,市应急局组织开展6场专题培训班,累计受训队员700余人次,帮助社会应急力量提升突发事件救援处置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
3.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定期展开应急演练
强化文旅活动保障,联动公安、应急等部门加强文旅安全生产监管,定期开展防火、疏散、医疗急救等方面的应急演练,同时建立应急救援力量联动制度和重大活动风险预案,保障紧急情况快速响应。根据全年工作计划安排玄武区将在2024年南京市自然灾害救灾演练中增加玄武湖附近水上搜救项目演练分项,启用无人机和船艇进行人员搜救;针对小型场所单位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太阳宫广场举办2024年度小型场所单位应急知识公益培训,开展实用性安全教育培训;在环玄武湖地区的产业园区、居民小区组织开展多场疏散逃生演练活动和安全教育宣讲。
七、下一步计划
一是增强南京的城市形象和品牌价值,精心打造南京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和各区文化和旅游消费系列活动;二是丰富文化业态,提升集聚区配套设施,提升街区管理能力。消费趋势更注重消费环境的文化气息、艺术氛围以及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三是督促市相关部门、各板块广泛开展以“逃生”课目为主要内容的预案实战演练。四是根植城市特色文化,推出文旅新地标,加大空间载体建设、扩大产品供给,助力城市“网红流量”化为“发展增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为南京的全天候经济发展助力,打造“日出有宁,夜色金陵”的南京特色文旅IP,在古都南京的画卷中谱写新篇章。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文旅行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