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程力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创建自行车友好城市及打造网红骑行城市名片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双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交通、低碳出行逐步成为市民出行的主流与趋势。根据《2023年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南京主城区居民非机动车出行占比为32.9%,非机动车已然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为自行车友好城市及网红骑行城市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提案中建议落实情况
(一)夯实规划基础,完善顶层设计
2018年为改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网络、空间、环境和衔接等问题,倡导健康生活,增强城市活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规划部门编制了《南京市慢行(步行与自行车)系统规划》、《南京市城市慢行(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导则》,旨在结合城市机理、空间结构、资源要素、区域差异等,构建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与交通需求相匹配的日常慢行系统和休闲慢行系统,构建完善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打造便捷连续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维护步行和自行车的路权,优化街道功能,建设适合于步行、适合于自行车、适合于公交的城市,引导“公交+慢行”的一体化交通出行模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通勤、运动健身、休闲旅游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城市活力。同时,为保障行人和骑车人的安全,规划对不同等级的慢行道提出了相应的空间和隔离要求,通过逐步清理停车位、压缩机动车道拓宽非机动车道、增设隔离设施、拓宽红线、步行道与建筑退让融合等措施改善步行和自行车通行环境,相关成果有效指导了新、老城区非机动车道网络与空间的建设与更新。
针对建议中“根据城市通勤高峰时段流量特点,在主要通勤车流方向规划若干自行车通勤‘高速通道’,构建20分钟骑行通勤圈”,截至2023年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37.3万辆,并以每年超过10万辆的速度快速增长,由于三年疫情影响,小汽车呈现“高拥有、高使用”的特征,主城交通拥堵也呈现出了“时段化、局部化”的特征。当前主城交通设施基本定型、承载能力有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常住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上涨,主城路网未来将继续承受机动车交通压力。主要通勤车流方向基本上与交通拥堵路线重合,现阶段可通过加强日常养护,规范非机动车通行秩序,提升非机动车道通行效率。
(二)加强设施管养,营造良好骑行环境
我市道路养护部门高度重视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积极营造方便市民骑行的环境。一方面,扎实开展日常管养工作。不断完善《南京市城市道路维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从考核标准、巡查整改、检查考核等方面,做好城市道路设施精细化管养,深入落实“养护单位规范巡查、管理单位定期检查、行业管理部门督查”三级巡查体系要求,加大对非机动车道等城市道路设施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开展优质养护示范路创建专项行动、城市道路平整度专项整治行动、城市道路挖掘项目沟槽品质提升行动,不断改善非机动车道及检查井周边道路设施状况,提升道路平整度、舒适度,营造安全、舒适、友好的骑行环境。
(三)合理划定停车区域,强化与公共交通衔接
“轨道+”已成为南京市民出行选择的主要模式,随着共享单车、电动车发展,非机动车接驳比例不断提升,尤其是外围地区轨道站点客流对交通换乘设施的诉求更加强烈。为强化慢行与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近年来轨道交通建设时均开展了轨道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设施建设研究,形成了轨道交通站点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设施近期建设计划,其中合理设置或者施划非机动车停放场所是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项工作由交通主管部门牵头研究、下达建设计划,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由地铁部门及属地政府负责落实。此外,为提升对轨道交通吸引力,针对已运营轨道站点,近年来我委相继开展了《老城区轨道站点周边慢行提升》、《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优化》等课题研究,以缩短绕行距离与时耗为目标,提出规范非机动车停车、合理划定停车区域、打通慢行断点等优化改善措施,强化慢行与轨道交通衔接,让市民走得到、走得好,促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
建议中提到“在轻轨列车设置自行车专用车厢”,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有关规定,轨道通道禁止携带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进站、乘车,故暂无法设置自行车专用车厢。为方便乘客携自行车出行,南京地铁也进行人性化管理,规定在不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秩序的前提下,乘客如需携带自行车可用包装物(如纸箱、行李箱或专用打包工具)打包完好,大小、重量符合要求,通过安检可携带进站。
(四)打造品牌赛事,传播骑行文化
环南京自行车赛是我市自主创办、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赛事,经过五年精心运作,已成为骑友们畅游南京、感受骑行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2024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计划举办六站,继续骑进特色景区和美丽乡村,凸显体育赛事、城市景观及文旅资源的融合,全方位、立体化展示环南京都市圈丰富的生态、旅游、文化等资源,助力“公园景区+体育运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将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打造成为区域顶级、国内一流的高影响力、高品质的品牌体育赛事。
二、下一步工作
为更好满足市民游客对绿色出行的需求,下一步将从硬件设施及政策扶持两个方面共同努力。硬件设施方面,针对既有设施要持续加大日常养护管理,开展道路病害专项整治,解决非机动车道路面坑洼不平、开裂沉陷及检查井井周道路不平等问题;针对新改扩建道路,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将自行车道等慢性系统同步建设到位,确保慢行系统连续,保证慢行路权。政策扶持方面,体育主管部门将研究制定自行车赛事专项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优化“评价—认证—扶持”一体化赛事服务机制,积极支持各区申办、承办高质量公路车运动比赛,发挥体育赛事活动的辐射带动及宣传效应,助力打造网红骑行城市。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