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52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3 16:40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邱峰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关心支持乡村教育发展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发展,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持续帮扶,努力推动全市教育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南京市双减、课后服务、社区教育服务三农等工作均受到国家、省相关部门充分肯定。

    一是科学布局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在全国率先启动基础教育学校用地控制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全市城乡学校进行统筹规划,坚持城乡学校采取同标准规划、同保障建设、同进度开办。近年来,指导高淳积极引进区外优质资源,深化与南师附中、芳草园小学、鼓楼幼儿园等合作办学,进一步放大主城名校优质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2024年,高淳区2所乡村小学入选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3所乡村初中入选城乡初中一体化发展联盟学校,共有7所幼儿园入选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

    二是持续倾斜乡村教育发展经费。对少于100人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市教育局每年按照每校10万元的定额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持续对乡村教师实施专项奖励制度,奖励人数从2017年的1.2万人上升到2023年的2.5万人,奖励总资金从每年约4300万元上升到约7200万元。2024年第一批市级财政教育专项资金补助高淳区5000万余元,重点用于学校改扩建项目、新校区开办费以及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三是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水平。截止2024年,浦口、六合、高淳区已累计编制685名乡村定向师范生计划。全市通过实施百校千师携手共进计划,目前结对学校已达244所。持续推进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和交流轮岗,当前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江苏省关于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教育服务供给,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提升乡村教育育人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水平,全面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

    一是深入推进乡村学校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我局将根据省定学位配置标准,结合生源预测预警数据,计划用两年时间,一区一案修订好第6轮全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精准布局城乡教育资源,为学校标准化建设留足空间。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规范、稳妥、有序做好小、散、弱等小规模学校整合撤并工作。完善金陵微校”“金陵悠课等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教育数字资源与南京教育实践、乡村教育实际相结合,以数字化教育形式赋能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大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动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重点实施好城乡初中一体化发展联盟”“城乡小学发展共同体计划”“百所幼儿园城乡携手发展计划等项目,带动乡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计划到2025年,高淳区入选城乡携手发展计划建设园增加至9所;到2026年,全市形成4个城乡区域发展共同体,不少于50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贯彻落实《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立足城乡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机制。对有乡村学校交流经历或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表彰、职称评聘中予以倾斜,继续落实增设乡村序列(当选后在乡村学校服务)做法,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发展。以乡村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名师培育工程等为抓手,积极开展名师送教送培活动,省、市级高端研修项目向乡村教师倾斜,增强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促进我市乡村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持续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突出教育关爱,完善保障型和发展型并重的学生资助体系。针对乡村地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多的情况,积极开展家校沟通,注重为特殊需求家庭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着力化解在学生学习、家庭教育、学校培育、社会共育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干预体系,督促乡村学校开齐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按标准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继续用好宁育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APP。创新推广家庭在线双陪伴工作模式,培养家庭陪伴师。推广医教协同机制,深入推进成长导师制。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教育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