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盟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稻米产业发展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粮食安全部署要求,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千方百计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持续推动稻米产业由“收原粮、卖原粮”向“全链条、高质量”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优质稻米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实现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的“三个转变”,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精心打造“金陵味稻”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延伸优质稻米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优供应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通过“让农民种田赚钱、来实现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22.5万亩,全市优质稻米一二三产总产值由2020年的3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58.7亿元,增幅达73%。
一、关于“优化补贴政策体系”的建议
市级财政年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全市“213农林水支出”预算安排数76.61亿元,占比4.59%,实现投入和占比双增长;全面落实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土地出让收入的8%安排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农业生产相关政策措施,每年发放耕地保护补贴资金近10亿元,发放稻谷补贴超1亿元,2023年新出台市级粮食种植补贴政策,对实际种植水稻、小麦的主体分别按100元/亩标准发放补贴,去年共发放补贴资金1.91亿元。今年继续执行,5月全市发放小麦种植补贴1.06亿元、惠及1.2万户小麦种植户,有效应对了小麦价格波动对种粮农户收益的影响,稳定了农民种粮预期。新建高标准农田补助标准不低于3000元/亩,改造提升不低于2000元/亩,足额保障完成省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投入打造“吨粮田”示范片,着力提升粮田亩产。针对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分类推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陵惠农贷”、面向初始涉农创业主体的“金陵农担贷”、面向普通农户的“金陵惠农小额贷”以及面向村集体经济的“金陵兴村贷”4款政金合作产品。截至目前,四款政金合作产品已累计授信687.5亿元,累计放贷超230.8亿元,贷款余额66亿元,同比增长18.1%。鼓励各区集思广益、创新举措,推动稻麦油生产提质增效。溧水区、栖霞区、高淳区分别筹集财政资金,开展小麦、水稻高产竞赛、粮王争霸赛,对参赛大户进行单产排名并给予奖金支持,有效激发了种植大户提高小麦单产的积极性。
下一步,我局将落实农业生产扶持政策,持续对水稻种植户进行补贴,稳定种粮农民收入,从而有效保护和激发种植积极性。同时支持鼓励各区继续举办高产竞赛、粮王争霸赛等活动,充分调动水稻种植户推技术、创高产的积极性。
二、关于“加强优质品种培育”的建议
加大种业企业培育力度,全市12家主体入选省级优势特色种苗中心(企业),全市累计入选企业58家,市农科所入选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库,全市累计建设省级种质资源库3家。继续实施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围绕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抗性育种,开展新品种协作攻关。围绕市场需求和效益导向,大力开展粮食优新品种实验、筛选和展示推介,加快推广口感、外观、产量、抗性综合性状协调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和小麦品种等,以优质品种支撑粮食增产增收。近两年,选育南粳8911等粮油生产品种近二十个,总数位居全省前列。调优稻麦油品种布局,水稻主要品种是南粳46、南粳5055等,全市粮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8%,优良食味稻米占比近70%。大华种业、明天种业常规水稻种子销售额居全国前10强。支持鼓励种业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超过30个。对直播水稻推荐使用生育期短的荃优607品种,加强前期封闭和后期茎叶处理,提升产量。
下一步,充分发挥国家级区域试验站和五个区级综合测试基地作用,开展水稻新品种综合测试和示范,同时布局一批优新品种示范基地,加速优新品种在我市的推广应用。开展种子经营门店溯源管理试点,同时以项目为抓手推进种子高质量发展,全面推广“1+5+N”农作物新品种测试评价和展示推广体系。
三、关于“开展先进技术研究”的建议
一直以来,聚力推动头部型、领军型产业链主体培育,成功召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座谈会,着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方式创新。积极发挥科金兴农服务平台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资金、人才、土地等多元要素集中集聚,举办“科金兴农服务日”专题活动6场,对接服务主体165个、协调解决问题约40个,示范推广115项“四新”清单。发挥南京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想方设法破解“四新”技术推广到基层的“中梗阻”问题,结合农业生产服务指导组,委托南京农业大学李刚华团队、省农科院王才林团队,对全市水稻单产提升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关键技术落地转化。委托稻米协会组织专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指导落实测深施肥、“一喷多促”等新技术,应用哈茨木霉菌、二氢卟吩铁等产品,优质稻米食味值达82分以上。实施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技术、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投入品等“六统一”管理模式,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全部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确保稻米品质安全稳定。浦口区试点采用“科研院校专家团队+粮油规模种植主体”的组合模式,开展单产提升技术攻关示范基地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用好用足南京科教资源富集优势,放大国家农高区、国家农创中心等引领作用,加强农业“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力打造农业科创“新高地”。聚焦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智能农机、未来食品等重点,推动41家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高水平打造一批农业高科技应用场景。依托“科金兴农服务日”对接平台,抓紧抓好年度115项“四新”成果示范推广应用,分层分类精准开展科技成果对接和技术指导。
四、关于“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建议
通过“头雁种苗”培育、实施涉农专业学生留宁学费补贴政策,一批爱农业、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农人、农二代脱颖而出,夯实了都市农业强市建设的基础。据初步统计,全市3871名水稻规模种植户,本科以上学历的新农人占比2.38%。市供销社充分发挥为农服务职能,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农产品经纪人,从2006年开始,已连续18年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94期,累计培训初、中级经纪人8470人,推荐近100人参加省供销社举办的高级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自2021年以来,每年在全市开展市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和大师工作室遴选,制定相关政策对本市优秀乡土人才和乡土人才基地、工作室进行扶持,推动相关领域技术水平提升、创新技术应用,培育特色产业,助力打造产业品牌、劳务品牌,进一步发挥乡土人才在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和带领乡村致富方面的作用。目前,我市建成稻米产业领域省、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各2家,市级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1个。
下一步,深入实施“智汇三农”人才工程,创新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强化农业农村“头雁种苗”培育,落实好相关保障政策,引导和支持各方面人才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多领域开展高素质农民、基层农技员等培训,让一线农民进“课堂”、让先进技术服务力量“下基层”,不断充实基层“三农”工作队伍。加强对返乡大学生、农村青年、返乡退伍军人等群体的培训,不断夯实农村人才基础。
五、关于“扶持区域品牌建设”的建议
为推动南京稻米产业发展,助推产业兴旺,2019年以来,我局借助“水韵苏米”“金陵味稻”“食礼秦淮”公用品牌建设契机,积极参加省、市品牌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和培育了“晶润”“远望”“道好”“晶健”“京湖”“苏稞”“湫湖”“十月弯腰”等一批地方粮食名优产品。“金陵味稻”“油悦金陵”“食礼秦淮”“莱斯乡村”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明显。2024年“金陵味稻”入驻上海永辉超市的相关谈判工作有序推进。做优做精地方粮食加工企业,全市累计培育“水韵苏米”核心企业4家。发挥“中国好粮油”引领示范作用,提炼总结六合区、溧水区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在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全面提升粮食产业方面的经验做法,有效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产业链发展。组织部分粮食企业参加福建粮食洽谈会、“水韵苏米”郑州推介会,“走出去”打响南京大米品牌,拓宽省外粮油销售渠道,有效推动本地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好吃苏米”品鉴大赛和“江苏好粮油”产品认定,取得了优异成绩,累计获得江苏省“好吃苏米”品鉴大赛金奖4个、“江苏好粮油”产品15个、江苏精品3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2023年,全市农资与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21亿元,同比增长10.1%。高淳固城湖螃蟹产业集聚区、溧水幸庄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先后入选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确定市级重点直播电商基地12家,重点直播电商机构23家。充分利用直播电商全景呈现、引流带货、实时互动等特点,推动市级重点直播电商基地、机构开展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短视频推介等活动。2023年全市直播电商企业在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累计直播场次达55.4万场,累计观看达57.6亿人次,实现直播商品销售额292.4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协作,继续加大区域品牌培育力度。建设“金陵味稻”母子双品牌体系,发挥稻米产业协会、联盟作用,持续推进“金陵味稻”与苏果、盒马等大型商超对接,支持“金陵味稻”开设网上专营店、开展线上直播等活动,促进稻米产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产销对接,扩大品牌影响力。深化与省级媒体合作,通过地铁站点播报、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方式,扩大“金陵味稻”品牌知名度和带动力。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