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7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5 18:17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盟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紧盯关键抓牢第一责任。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摆在重要位置,高频次召开会议部署、调度相关工作,通过强监管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一是狠抓企业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少数”。从2023年开始,南京市组织开展深化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年行动,定制5大类86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清单,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职10项内容,组织学习研究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全员生产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带动全员安全生产岗位责任落实。二是创新建立安全生产“综研联检”机制。实行“一企一档一策”,从查“企业的隐患”向帮“有隐患的企业”转变;优化检查主体专业结构,从执法搭档制向“1+N”多学科专家团队转变;推行整合型检查服务模式,由分部门分专项检查向“一站式诊疗”转变,切实提升重点行业领域部门监管执法效能,减轻企业迎查负担,去年有效减少企业迎查8900余次。三是建立小微企业风险动态防控体系。积极探索“大数据+网格化”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市1.2万个综合网格上叠加“应急格”“安监格”,开展风险隐患普查辨识和常态化巡查,给各类小微企业、社会面小商户等城市风险源“上户口”,落地实有单位30万余家,推动小型场所单位实现安全“自我管理”,畅通主体责任落实的“神经末梢”。

    (二)创新举措压实全员责任。一是推行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自我调查”。2023年,印发《南京市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自我调查”工作指引》,推动企业安管人员主动对本单位发生的一般受伤事故开展“自我调查”,通过查明事故经过、认定事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和减少同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和自我认同感。二是推广安全晨会“五个一分钟”。班前会是企业依法落实对一线员工开展班前教育培训的一项基础性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班前会解决一线重要、关键、具体问题,杜绝“形式主义”会议。我市去年开始推行安全晨会“五个一分钟”,通过每名员工每班前5分钟的思考、交流,进一步熟悉应急处置措施和疏散逃生路线,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于萌芽。三是推广“安全积分超市”做法。将“安全积分”融入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的全流程,设立“安全积分”正负清单,对安全生产工作落实较好的员工予以物质、精神上的奖励,增强全体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参与度,推动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调动和发挥全体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风险分级强化企业信用监管。一是实施分类分级精准化监管。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自评工作,全市1万余家企业中A级企业146家、B级企业839家、C级企业1890家、D类级及以下企业7781家,并实施正负面清单升降级管理,提高企业自主管理能力水平。在省应急管理厅、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江苏局支持下,组织多学科权威专家会商,研究地下矿山汛期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高等级预警处置机制,精准化分类分级防控,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二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出台《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价》地方标准,将企业和小型场所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水平结果纳入“安全信用脸谱”,量化安全评价得分,精准刻画“安全信用脸谱”,直观展现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情况,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将安全信用等级与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激励惩戒措施挂钩,增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三是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台账减负”理念,以南京应急“181”信息化平台为依托,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对第三方机构的依赖,推动安全管理从资料台账“留痕管理”向隐患排查“现场管理”转变。推出“3+24”“问卷式”企业风险普查,根据问卷结果自动测算安全风险等级,化繁为简,让企业更容易理解、接受、运用,企业自评等级也更加全面、精准。

    (四)加强宣传激发内在活力。一是强化教育引导,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等主题宣教活动,深化安全宣传“进企业”,连续举办两届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 青年当先”主题演讲比赛,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宣讲、培训辅导、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推动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推进共建共治,面向小型场所单位开展应急公益培训180余场次,覆盖26万余家。完善城市安全风险“啄木鸟”“吹哨人”制度,建立12345、12350联动受理举报机制,举报奖励金额最高由1万元提高到45万元,广泛发动企业员工和群众,共同守护城市安全。三是突出技能培训,加强第三方培训机构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质量和考证服务保障,2023年以来,共服务20余万人,制发各类安全证书10余万人。市国资委将“不断提升市属国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作为市属集团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使用的制度体系。消防救援机构充分发挥技术专家优势,分级分批组织对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进行消防宣传培训,压实相关人员宣传、巡防、灭火“三位一体”职能。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以《江苏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条例》宣贯为契机,持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全员岗位责任制,筑牢高质量发展安全基础。

    一是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一单一档”、重点企业“一企一档”、企业员工“一员一档”,健全企业安全生产全要素电子档案,加强员工经常性安全应急技能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制度,切实把责任制落实到人、到岗、到每个流程环节。

    二是提高安全监管精准治理能力。深化安全生产跨部门“综研联检”机制,推动由危化、金属冶炼领域向建设工程、粉尘涉爆、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延伸,切实提升部门监管执法效能。优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安全消防一体化巡查,强化小场所单位“自我约束”,夯实城市安全基础。

    三是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法治水平。严格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各项任务要求,扎实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南京市企业安全生产指导服务办法》,在法规宣贯、制度建设、应急演练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的帮扶,实行轻微违法告知提示制度,把握“尺度”、体现“温度”,切实防范“以罚代管”“不教而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科技信息化支撑保障。动态升级南京应急“181”信息化平台,以“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同步调整”的方式,将安全信息平台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优化重大危险源监测评估模型,支撑非现场执法、综研联检、动火作业报备。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引导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打造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带动行业安全整体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应急管理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