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马健霄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重新治理南京交通堵点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南京作为承载国家战略功能的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长期以来,我市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系统,引导了“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格局,拉开了“一带五轴”的发展框架,曾连续多年获得“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等荣誉。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常住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的提升,主城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交通拥堵,总体呈现“局部化、时段化”特征。时间分布上,交通拥堵集中于早晚高峰;空间分布上,拥堵路段主要分布在井字内环及重要通道周边。近年来,我委一直将交通拥堵治理作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动态开展交通拥堵治理相关研究,目前正在开展《南京市主城交通建设与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其中新庄立交是本次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新庄立交基本情况
新庄立交位于我市“井”字快速内环东北角,毗邻南京站、紫金山、玄武湖等城市重要景区(窗口),是我市骨架路网体系中重要的交通转换节点,承担过境、通勤、集疏运等多重交通功能。由红山路、九华山隧道、玄武大道、玄武湖隧道、龙蟠路六路交汇。现状新庄立交先后经历三次建设改造而成,1996年建设了第四层的龙蟠路高架桥和红山路至龙蟠路方向的第二层匝道,2001年第一次改造增设了第三层玄武湖隧道至玄武大道方向跨线桥及第二层至红山路方向环形匝道,2007年第二次改造增设了九华山隧道与玄武大道、红山路及玄武大道至龙蟠路北方向的定向匝道。现状交通组织采用地面环岛+地上高架的交通组织方式,共30个交通流向。其中,高架15个交通流向,地面环岛5进5出、4条车道。现状高架节点复杂、功能复合,多方向车流转换存在交织,地面环岛5路交汇,玄武湖及九华山隧道出口处主线车流与地面环岛车流存在交织。燕子矶长江隧道开通前,新庄立交高峰时段已拥堵严重,高峰流量2.4万辆/小时,高峰饱和度接近1.0,玄武大道由东往西最大排队长度超过2公里,主要拥堵方向为玄武大道东往玄武湖隧道西、玄武大道东往九华山隧道、玄武湖隧道西往玄武大道东及九华山隧道与玄武湖隧道西往红山路。燕子矶长江隧道开通后,燕子矶长江隧道日均交通量已达8.4万辆。其中,分流八卦洲长江大桥南汊车流3.8万辆,分流长江大桥车流1.2万辆,同时诱增车流3.4万辆,进一步加剧了新庄立交拥堵。经交管部门实地调研,新庄立交高峰期交通流量约2.4万辆/小时,处于交通饱和状态。早高峰时段,新庄立交进城方向红山路、玄武大道车辆排队较长,长度约2公里,车速约13~20公里/小时,玄武湖隧道约9000辆/小时,九华山隧道约6000辆/小时,早高峰红山路方向排队至红山路隧道附近,玄武大道方向排队至花园路附近。晚高峰时段,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出城方向通行较为缓慢,车速约15~16公里/小时,玄武湖隧道约8500辆/小时,九华山隧道约5500辆/小时。平峰时段,整体上通行较为有序、平稳,各方向车速约40~50公里/小时。
二、拥堵成因分析
我委对新庄立交交通拥堵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过江通道建设诱增过江需求,收费政策加剧交通集聚。目前日均过江流量(5条免费过江通道及二桥、三桥)合计约55万辆,较燕子矶长江隧道开通前增加约5万辆/天,受八卦洲长江大桥的收费影响,原通过八卦洲长江大桥南汊、绕城公路的机动车由浦仪公路转移至燕子矶长江隧道,最终经新庄立交转换。二是轨道交通建设滞后,出行结构转型难。5号线、6号线、7号线中段、9号线在建,城北片区目前仅有1号线、3号线及7号线北段运营,新港、铁北等存在轨道交通站点盲区,且既有轨道线网尚未成环成网,难以快捷直连主城、河西方向,片区出行更加依赖小汽车。三是路网结构不完善,逐级疏解能力尚未形成。受幕府山、长江、沪宁铁路、绕城高速等制约,加上部队用地、企业用地、生态红线等限制,用地权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突出,造成片区内部主次干路网(水吉路—黄家圩路、和燕路—北祥路—钟阜路、和燕路—北苑西路、燕园路—北苑东路)尚未完全打通,路网联通性差,现状交通流主要集中在快速路和主干路,最终汇集于新庄立交。此外,纬一路—栖霞大道尚未全线快速化,城北片区惠民大道快速化改造等重点项目施工影响,部分城北地区进出城车辆选择由新庄立交绕行,进一步加剧了新庄立交的交通压力。四是新庄立交承载功能过多,功能与交通组织有待优化。新庄立交作为“井”字内环节点承担了过境、通勤、集疏运等多重交通流的汇集,且经过三次建设改造而成,红山路—和燕路快速化、燕子矶过江通道开通前,红山路长时间作为城市主干路使用,立交节点存在先天不足,一方面部分匝道桥梁的线形指标较差,特别是红山路方向的环形匝道通行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九华山隧道和玄武湖隧道出口交织段短,行车干扰大,且隧道入口均存在车道数快速减少,合流过程过短过快,存在节点瓶颈。
三、提案中建议落实情况
(一)关于新建大型新庄“P+R”停车场。国际展览中心位于主场区内部且临近新庄立交,于1998年由省、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现隶属于南京旅游集团,在该处新建大型“P+R”停车场,未实现将江北车流通过轨道交通节流在江北规划初衷,且由于现状高架桥以及周边地块限制难以建成“P+R”停车场快速进出匝道,将对地面交通产生巨大压力,引发新的交通堵点,建议加强1号线北延、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等在城市外围地区“P+R”停车场的建设,引导市民在城市外围换乘轨道交通进城。
(二)关于早高峰限制和燕路进入玄武湖隧道、九华山隧道车辆。红山路、玄武大道均为新庄立交的主要流向,燕子矶长江隧道开通后,燕子矶长江隧道日均交通量已达8.4万辆,红山路经玄武湖隧道至城西、经九华山至城南均为红山路—和燕路快速路主要流向,若早高峰期禁止该方向车辆进入隧道,新庄地面环岛、黄家圩路、中央北路、大桥南路承载能力不足,难以实现有效分流,将对城北片区的交通造成巨大影响。目前,交管部门已常态化安排警力值守,每日高峰期间在新庄广场、2处匝道合流点、红山路—红山南路路口等安排10名警力,在新庄立交玄武大道上桥口、红山路上匝道安排2名警力,负责交通疏导、违法劝导,及时处置交通事件,保障车辆有序通行。我委也在开展新庄立交交通微改造研究,拟通过在匝道设置信号灯,控制玄武湖隧道入口、九华山隧道入口汇流匝道车辆,均衡红山路、玄武大道车辆排队长度。
(三)关于长江二桥小汽车免费管理。长江二桥(八卦洲长江大桥)作为连接南京绕城公路的过江通道,于2001年3月建成通车,是全省公路网的重要节点,在服务跨区域车辆通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设站征收车辆通行费的批复》(苏政复〔2001〕41号)文件,长江二桥正式通车并开征车辆通行费,设置主线收费站及八卦洲互通立交匝道收费站,收费性质为经营性收费,用于还贷,收费年限30年。2023年长江二桥日均流量为6.0万辆,处于四级服务水平,因地理位置较好,如实施小汽车免费通行,长江二桥将吸引更多本地短途车辆通行,对缓解新庄拥堵具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全省高速公路网运行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长江二桥收费有确定的年限且签有协议,近期调整收费政策难度较大,后续可结合全市过江通道通行政策,由交通部门统筹研究长江二桥收费政策调整的可行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新庄立交周边已基本开发建设完毕,现阶段立交已不具备大规模改造的条件,为缓解节点交通拥堵,拟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完善城北片区主干路网,开展新庄立交分流通道研究,稳定工程建设方案,适时启动工程建设,南北向上贯通钟阜路—北祥路—和燕路、黄家圩路—水吉路、北苑东路—燕园路、北苑西路—和燕路,东西向上新建玄武大道南辅道、拓宽改造太龙路等,补齐路网短板;二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确保7号线中段今年底、5号线明年一季度正式通车,同时加快过江4号线及城北片区6、9号线建设,不断提升城北片区轨道服务水平,为出行结构转型奠定基础;三是启动新庄地面环岛微改造,结合龙蟠路平整度整治,先行启动新庄地面环岛人非系统、非机动车停车优化改造,并完善地面护栏、标志标牌等设施,引导行人通过新庄地下过街通道过街,以规范环岛通行秩序,提升地面环岛通行效率。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