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67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提升后疫情时代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31 12:20 来源:市委金融委办(金融管理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王毓等委员:

    你们好!各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后疫情时代科技型企业融资便利的建议收悉。该提案具有较强的建设性、指导性,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和启示。我办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相关情况

    近年来,市委金融办会同发改、科技、财政、人行等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部署要求,以全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创的服务体系,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创新,不断丰富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工具箱”。全市已建立了涵盖科技信贷、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上市、政府性融资担保等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支持政策的实施方案》、《南京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实施办法》、《南京市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施细则》、《南京市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专项奖励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特别是2022年11月南京市获批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省级层面出台了《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市级层面制定5年工作计划并分解为年度工作要点,出台《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12条”;区级层面开展“一区一特色”差异化探索,分别出台了推动科创金融改革的工作方案;金融机构层面,市政府与10家金融机构总行总部签定了共建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合作协议,推动金融机构制定支持南京科创金融改革的行动计划。

    二是强化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放。打造“宁科贷”“宁创融”“宁科债”“宁科投”“宁科保”“宁创担”等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产品谱系。配合人民银行等首创政银合作产品“宁创融”,额度达到150亿元、累计支持企业1.2万余家。在“宁创贷”政策体系下,配合科技、财政等部门在“南京金服”平台上线“科技贷”产品,通过专项风险补偿、增量补贴、首贷补贴等财政资金支持,引导合作银行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4月末,“宁创贷”中科技企业贷款余额519亿元,服务科技企业5590户,“专精特新保”累计出保26.41亿元,服务企业118户。截至2024年5月末,全市高企、科小贷款余额2455.37亿元,较试验区获批前增加671.42亿元。

    三是聚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2021年以来,在原有包含开办补贴、增资奖励、投资奖励、并购奖励以及购租房补贴的“股权十条”基础上,加大股权投资机构奖励补贴力度,对新设立的股权投资企业,给予最高1500万元的开办奖励;对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按照投资额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对并购优质标的迁入本地的,一次性给予基金管理机构最高100万元奖励。在政策的引导下,近年来,南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在中基协登记的全市备案基金管理人从2018年底的327家增长到411家(截至2024年5月末),占全省总数约三分之一,管理规模从1865亿元增长到4164亿元,占全省总规模超35%,其中近八成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四是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聚力提高全市直接融资比重。深入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持续建立健全企业上市精准服务新机制。建立企业上市服务专员制度,市区两级分批开展上门走访,协同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合理诉求。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形成“千企分层”机制,目前在库企业超过1000家。强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等合作,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便利服务。试行信用报告替代合规证明,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加快企业上市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164家;其中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为16家、4家。2023年全市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4家,位居全国第五。强化直接融资工具运用,落地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创新”主题理财直接融资工具。

    五是大力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科创金融改革区域联动。研究制定全国首个银行业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团体标准,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差异化尽职免责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风险容忍机制,设立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事业部等各类科创金融专营组织60余家,形成“机构专营、模型专设、服务专业、产品专属”的服务格局。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落地“认股权登记+贷款”新型投贷联动业务,“投贷联动”模式累计带动贷款规模超100亿元。推动“知产”变“资产”,打造“1+3+N”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超5亿元,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13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入选国务院发布的自贸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设立金融法庭,打造长三角金融多元调解中心,探索“法院引导、多方参与、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金融纠纷诉源治理的“南京模式”。强化区域协同和共建共享,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设立南京产融合作基地,与深交所合作共建深交所科交中心南京专区。推动南京都市圈科创金融改革协同,共建南京都市圈科创金融联盟。

    二、有关建议答复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关于“探索构建并完善科技银行模式”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市委金融办会同市相关部门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南洋商业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在宁展业,今年以来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金租专业子公司江苏法巴农科设备金融租赁公司获准筹建,人保华东地区数据中心落地南京。全市银行业已设立专门服务科创企业的科技支行、科创金融服务中心等科创金融专营组织66家,推出科创金融服务产品200余款,设立科创金融服务驿站18家。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会同人行、科技等部门,加快推广应用全国首个银行业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团体标准,推动全市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增量扩面、科创金融服务平台质效提升、科创金融专属产品持续扩展、科创金融改革成效不断彰显。

    (二)关于“探索设立科技型企业专家服务库”的相关建议

    前期,我市发改、科技、财政等相关部门均已建立针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家库,在项目评审、专项资金申报、投融资对接等诸多应用场景发挥作用。2022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实施紫金山英才菁英计划金融人才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专业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统筹推进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金融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驻苏机构、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常态机制。创新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支持和推动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联合培养金融人才,探索校地合作共建金融人才培育基地,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柔性引才”。2023年底,在市发改委的指导下,南创投集团、毅达资本等头部创投企业发起成立南京创业投资联盟,积极打造“宁创汇”投融资服务平台和特色品牌,引导构建“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自创投联盟成立以来,举办“宁创汇”创业投资专场等活动8场,发布融资需求规模近200亿元,为百余科技型企业做好融资对接服务。

    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会同发改、科技、财政、人行、人才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深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科创企业人才培养合作,加快形成覆盖科创金融各类别、各层次人才的政策扶持体系。

    (三)关于“推动创新中小企业债券发行模式”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市已建立涵盖“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科投”“宁科保”“宁创担”等全生命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在鼓励科创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方面,2024年2月出台了科创金融“12条”,其中明确“对新发行科创票据(含混合型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科创企业、创投机构等发行主体,按照债券发行实际支付利息最高20%实施贴息,单只债券最高贴息不超过20万元,补贴期限不超过1年,单个发行人年度累计补贴不超过40万元”。前期,南京扬子租赁等以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为基础,先后发行多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开拓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新模式。今年以来,在宁创投机构金雨茂物发行长三角地区首单民营创投公司科技创新公司债。试验区获批以来,全市共发行科创票据25只,金额122.92亿元,发行创新创业金融债累计投放超186亿元,支持市场主体超1331家。

    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以科创金融“12条”中的债券贴息政策为依托,撬动更多在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中小企业集合债等产品,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来源,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关于“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点”的相关建议

    市委金融办将会同科技、人行等部门,加快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一是将更大力度提升科创金融专营能力和水平。深化科创金融专营组织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建立与科创业务相匹配的专业化队伍、构建相适配的激励考核机制。进一步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强化部门联动、数据共享,多维度构建科技企业全景画像,让金融机构看得更广、更深、更全面。二是将更大力度加大科创金融供给。强化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和地方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联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努力实现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不断增长。三是将更大力度培育发展耐心资本。支持南京市国有投资基金改革,通过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吸引优质基金管理人来宁设立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南京上市公司设立企业风险投资基金(CVC基金),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效应,构建产业链新优势。四是将更大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推进江苏股交中心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建立健全认股权的规则规制,推广“认股权+贷款”、“认股权+科技成果”等科创企业融资模式。五是将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单独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更好地评估投资风险。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体系,积极探索政府对科创企业增信和风险补偿机制,更好管理、防范风险,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委员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恳请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和支持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共同推动全市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走在前列。

                          中共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