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余必升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完善城西清凉门等处车道分配、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局始终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工作。一是坚持联动共治,力求治理体系更加多元。依托市规委会等平台,全力投入交通拥堵治理、“断头路”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等行动计划,严格落实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统筹调整全市过江通行政策,切实优化货车通行管理。会同市建委建立“小微堵点”改造机制,2019年以来累计梳理改造小微堵点86处,改造后堵点通行效率和秩序环境显著提升。会同市交通运输局搭建占道施工审核监管平台,实现一体化审核、可视化监管,年均统筹保障210项占道施工项目,尽量减轻施工对道路通行影响。会同市城管局、市城建集团完善停车管理机制,搭建“宁停车”智慧平台,深化停车共享工作,全市共享泊位已突破12万个。二是深化警务改革,力求警情处置更加高效。全面构建现代交管警务体系,重点打造交警“最强大脑”和“最快双腿”,深化“室引领队”改革,布建“阡陌金陵”新型作战平台,打造550人“金陵铁骑”队伍。搭建无人机方舱常态化巡管,做到警情早发现、事故快处置,严防“小事故”致“大拥堵”。实时联动导航、电台、路况显示屏等媒介,落实精准诱导,为群众提供出行服务。三是聚焦难点攻坚,力求交通体验更加舒心。围绕中小学、幼儿园,联合教育部门推进119所学校“一校一策”治理,创新错时停车、限时通行、彩色标线等治理措施,全力破解“双减”带来的接送学交通叠加难题。围绕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市妇幼等重点医院,设置候诊车辆专用通道和临时落客区,缓解候诊车辆与社会车辆通行矛盾。围绕老旧小区,合理设置22个微循环片区及338条单行线,在120条路段推出1万余个晚间限时停车泊位,最大程度兼顾停车和通行需求。四是精细交通组织,力求通行效率更加顺畅。联合东南大学、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高德、百度等科技公司,建立交通组织优化办公室和信号配时中心,运用交通仿真等技术,创新限时禁止标线、定向车道、交替通行、潮汐车道等“微改造”,年均优化150处节点交通组织。制定实施《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市区1847个路口分级管控、933个路口联网联控、157条绿波带精细设置,所有路口配时方案不少于5组、重点路口不少于7组。五是严格执法管理,力求交通环境更加有序。全面推行“守点、巡线、控面”勤务机制,点上棋盘式布警、线上摩托化巡防、面上网格化管控,最大限度提升路面见警管事率。从严查处机动车违停、变道加塞、快速路慢驶、导流线变道,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等影响道路通行违法,强化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有效减少事故“拥堵源”。
针对您们反映的城西干道清凉门大街路口北口交通拥堵问题,我局已多次到现场实地察看,该路口为城北、龙江地区居民前往省人民医院的一条主通道,北进口路段仅为3车道,渠化段展宽为7股车道(3股左转、2股直行、1股直行公交专用道、1股右转)。考虑到右转车辆与非机动车通行冲突问题,右转使用右转箭头灯控制,晚高峰时段右转车道容易出现车辆积压拥堵情况。经流量分析,该路口主要交通量仍为左转和直行,左转或直行车道缩减后会造成车辆排队出渠化段,故不建议缩减左转或直行车道数量。为缓解晚高峰右转车道排队问题,我局拟在该路段增设“晚高峰时段右转车辆允许借公交专用道通行”标志,提升右转通行能力,同时增加右转放行时间,加快右转车辆放行。近期,由于地铁七号线清凉山站施工围挡需要,自6月16日起,北进口压缩至5股车道(2股左转、2股直行、1股右转),工期为8个月。施工期间车道不具备调整空间,待施工结束恢复正常交通后,我局将采取上述优化措施。为切实改善施工期间通行影响,我局已于7月22日在汉中门大街虎踞路路口北进口,增设了“晚高峰时段右转车辆允许借公交专用道通行”标志。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公安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公安局
2024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