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409号提案的答复
    (打造“医院+校园”联动平台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07-24 09:30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张建军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打造“医院+校园”联动平台,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南京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着力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一)强化专业医疗资源供给

    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全市共有29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其中9家为精神专科医院,17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3家妇幼、儿童专科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共有7家医疗机构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在开展常规诊疗以外,每周六、日全天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在休息日为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开展医疗服务。

    (二)细化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

    全市中小学统筹利用班队会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等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确保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广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节,开设心理小社团,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注重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结合定期心理测评、特殊时期重点排查、教师和同学日常观察、家访、学校定期研判,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健全动态管理制度,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一生一策跟踪辅导。建立完善的陶老师工作站各区分站学校心理辅导室三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三)优化中小学心理育人队伍

    市教育局研制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增配专职心育教师。目前全市中小学均配有专兼职心育教师,其中专职教师近600名,仅2023年新增100余名。坚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共认证中小学高级心理辅导师0.14万名、中级心理辅导师1.6万名,3.2万名教师接受12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班培训。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引导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家长的育人伙伴,发挥全体教师育人作用分级分片组织全员关爱导师制工作区、校负责人及首席导师专题培训与交流研讨,提升教育管理者与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深化家庭教育指导

    市教育局成立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推进各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和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市--校三级阶梯式工作体系;推出宁育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APP,累计推出视频课程600余节,注册家长52余万人;成立家长服务中心并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线,成立特需学生家长服务中心并开通融老师热线,创新开展家庭在线双陪伴、家庭教育义诊等活动,针对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市妇联指导各区因地制宜挂牌建设公益性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打造线上家庭教育宣传品牌宁姐137空中课堂2023年以来推送课程68期;线下开展走进千万家”——家庭教育指导巡讲活动,每年送课30余场。

    二、推进医教协同工作实践

    (一)健全医教协同机制

    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链条建设八项重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由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委政法委联合实施危机学生医教协同专业干预行动。市教育、卫健部门联合遴选60余位专家组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及服务团队,明确南京脑科医院等8所专业医疗机构为学生精神(心理)健康定点医院,建立转介绿色通道。对确诊心理疾病的学生,探索由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开展心理干预服务。

    (二)设立医教协同实验区

    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联合在雨花台区挂牌成立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学习中心暨医教协同研究中心(雨花台区实验基地),雨花台区教育局与南京小行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优质资源合作,面向辖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特殊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四大板块服务,即教师心理能力培训、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学校医院沟通与转介平台、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致力于构建 “四预体系,即全体学生的预防体系、问题学生的预警体系、障碍学生的干预体系、危机学生的预案体系。此外,南京脑科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共同组织医校联盟活动。

    三、减轻学校、家长负担

    制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规范中小学各类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类进校园活动申报流程、认定标准等,严控活动总量和时长。制定2024年市级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清单,规定各中小学校每学年自主选择项目不超过4项,进校园活动次数不超过20次,切实减轻学校组织负担,减轻师生和家长参与负担。鼓励倡导多部门联合举办进校园活动,减少活动频次。要求各区教育局、各机关处室(单位)不得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避免干扰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下一步,市教育局、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医教协同工作推进力度,指导各区均成立医教协同工作委员会,确定定点医疗机构绿色通道,组建心理健康专家队伍,建立培训督导工作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对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稳定的定点合作关系,全力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教育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