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45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动南京文化演出市场高品质供给,挖掘消费潜能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30 19:57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闫瑾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南京文化演出市场高品质供给,挖掘消费潜能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文旅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文旅产业融合,着力提升服务品质,扎实加大演出空间载体建设,推进文化和旅游工作高水平融合,全面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工作

         我市大力发展演出市场,在增加剧场数量、提升剧场专业水平、丰富剧场演出内容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积极探索演出市场建设的特色之路。目前,全市拥有南京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南京奥体中心等可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的场所,有江苏大剧院、保利大剧院等十余家可商演的大中型专业剧场,共有座位数达24839个,全市小剧场数量达107个,其中,室内小剧场68个,室外39个,有稳定演出团队并进行常态化演出的达到50个,分布于社区、景区、高校、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等城市空间。2023年,全市各类演出13000余场次,观众380余万人。其中,各类演唱会、音乐节活动多达 610 场,票房位列全国前五演出票房20多亿元。在全国演唱会举办数量前 20 的城市中,南京举办演唱会场次位居第四, 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2024 年第一季度南京举办各类演唱会、音乐节共计 96 35,音乐演出活动数量远远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市。 2023 年以来,南京还成功举办南京新剧荟、南京戏剧节、南京青年戏剧节、金陵剧本奖等 10 余项大型戏剧品牌活动,以南京戏剧节拓宽文旅消 费市场,先后引进优秀剧目 170 余部,累计演出场次超 330 场,观演人数超 50 万,平均上座率超 80%,吸引外地观众近 5 万人次,拉动旅游、餐饮、住宿等其他行业消费比例超过 114.8。南京已经成为上海、北京之外的演出第三城。

    (一)加强工作统筹 强化政策引领

    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工作思路,先后制订出台《南京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实施意见》《南京市促进演出市场消费实施办法》《南京市政府补贴文旅展陈消费试点实施办法》《南京市小剧场发展实施意见》《南京市小剧场认定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发挥市艺术基金、文化人才专项资金、文化消费补贴等作用,撬动区级艺术基金以及文化消费补贴扶持,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投入演出市场。加大对优质剧目创作和展演的政策扶持,用文化消费补贴引进精品剧目,用扶持民间院团丰富传统戏曲市场,用政府购买服务提升群文活动水平。

    (二)创新补贴模式 精选优质剧目

    为破解文化消费经常会出现上下游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市民消费不便捷的难题,2017年起,我市建立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南京)智能服务平台,每年落实约1500万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积分奖励补贴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剧目优选、C端直补、B端结算政府补贴南京模式,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高度赞誉。自2017年至20244月,南京市文旅消费政府补贴剧目共评审出26批次9101630场,累计已完成演出7351291场,实现演出总票房约4.1亿元,补贴金额约7494万元,观演人次约123万人次,其中外地观众51.6万人次,本地观众71.4万人次,跨城观演人次约为42%。文化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北上广等外地的演出机构入住南京,平台入驻机构数量每年递增,截至目前共有243家机构入驻,分布在全国16个城市。以政府补贴形式投放的演出红包,既调动了演出机构的积极性,也让市民得了实惠、有了热情,一举带火了南京的演出市场,掀起了看好剧来南京的热潮

    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市着力引进高成本中外著名优质剧目落户南京,形成了高成本、高票房、高收益演出市场产业链,从过去的卖票难形成当前买票难,各大剧院剧场利用率和效益明显提升。如《白鹿原》《千手观音》《戏台》《疯狂太空城》《三体》《大宅门》《摇滚莫扎特》《哈姆雷特》《法语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超级飞侠之多多帮帮忙》等数十部剧目的上座率超过95%,有的演出加座加场仍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出现了一票难买的现象。

    20226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江苏大剧院掀起一阵青绿热潮,原计划演出三场,后因观众反响热烈,临时加演两场,依旧一票难求;20232月,接连拿下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全国舞蹈展演优秀剧目、中国艺术节参赛提名剧目的舞剧《醒狮》,50%的票价补贴大大降低了观演成本,引发众多市民争相购票;江苏大剧院联合创作的民族舞剧《红楼梦》曾多次获补,一经登台便获得热烈的市场反响。2023年《红楼梦》以南京为起点出发,开启全国巡演。作为全国巡演第一站,也吸引了大量周边城市的观众来到南京。据现场观众身份信息统计,总观演人次中近5/7为外地观众(大学生身份证为外地);2023年大热中文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登陆南京连演8场,2024年百脑汇原版音乐剧《音乐之声》《剧院魅影续作:真爱永恒》即将落地南京,演出超8场以上。

    (三)激活城市空间 打造文艺精品

    我市鼓励和支持各区依托重点文化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城市休闲功能区、商业中心区等地域空间,串联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博场馆、名人故居等文化和旅游场所,实现文旅商资源有机联动、集约利用,推动剧场剧院空间的持续上新。打造《金陵·王府往事》《心印中华门》等夜间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着力打造城市中央文化客厅;雨花剧院推出戏剧《代号·1921》,大华大戏院·群剧场成为集电影、戏剧、商业、博物馆于一体的文学+”空间。继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之后,玄武湖片区文学示范空间、河西新媒体大厦内的星空剧场等也正式亮相。

    同时,南京聚焦原创剧目生产,积极整合省、市、区三级戏剧创作资源,推动各类剧场与省市演艺集团、地方戏曲家协会、民间文艺院团等合作,打造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2023年,我市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7项、省级11项,各类文艺展演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30项。全市拥有6家省示范小剧场和11部省小剧场精品剧目,总量居全省第一。舞蹈《大院里的小男孩》获第十二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之星金奖,3部剧目斩获第二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12项大奖。推出首届金陵剧本奖,聚力打造全国性文化品牌,以南京出品、南京制作、南京首演为目标,构建艺术精品创作高地。

    市文旅局、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南京艺术Mall(街区)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延长文化消费产业链,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扩大加宽补贴维度,鼓励艺术Mall、小剧场大剧院、文创商品周边、电影游戏等多产业元素融合开发,支持数字文化、演艺娱乐等项目。众多文化场馆正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禀赋,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新兴项目,进一步丰富演出市场消费业态和内容。

    (四)促进多方受益 有效激发市场潜力

    外地观众占比提升,直接拉动城市消费。1—4月,青奥体育公园体育馆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活动915日,接待观众17万人次。根据青奥公园体育馆今年数据分析,南京观演的总体消费者呈现三个特征。一是趋于年轻化,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34岁,占比达70%;二是女性观众占多数,占比为85%;三是跨省观众的占比65%,本地观众仅占15%-25%,演出市场具有强大的消费带动性。

    演出市场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繁盛的演出市场,不仅展现了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对周边城市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吸力,周边辐射范围超过300公里,成为长三角都市圈中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外地观众来宁观剧也拉动了南京的旅游和住宿业经济增长。经专业机构测算,目前南京文旅消费政府补贴项目直接拉动消费比例1:8.5,带动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消费比例为1:14.8。如南京保利大剧院年演出一百余场、观演人次超十万,与之相匹配的餐饮、休闲等周边设施在其附近的喵喵街完成落地;银杏里文化街区毗邻江苏大剧院这一城市性地标、兼之金陵图书馆、云几书房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落地,打造了极富文艺气息的休闲娱乐、旅行体验的消费集聚区。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要求,结合南京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南京市演出资源、提升演出市场发展水平,强化南京演出市场的优质剧目供给,完善消费内容层次。建立有效的场地、院团合作模式赋能市场主体机构,提高专业化市场竞争力,持续完善市场规范,促进演出市场均衡发展。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国家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南京)智能服务平台效能,坚持靶向宣传,持续吸引周边城市居民游客来宁观剧,扩大南京演出市场整体辐射范围,将更多观众、更好剧目引进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文旅行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