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474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打造南京吉祥物IP 助力城市形象传播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4 18:45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李世涛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打造南京吉祥IP 助力城市形象传播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紧扣南京文旅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工作目标,增强在地旅游资源联动性为纽带,着力于新业态文旅产品的打造与推广,全面优化宣推平台,创新开拓服务渠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 场化运作的职能,打造南京为强IP的超级旅游目的地。继续引导和推动相关行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农业、林草、卫生健康、中医药、国防教育等领域相加相融,合力联动,催生新业态、拉长产业链、创造新价值,推出一批产业融合型强IP文旅产品。同时,坚持以南京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日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节庆、展会和创意营销活动为牵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整合多种营销资源,依托各种平台,多渠道开展南京文旅品牌营销。

    城市IP是一座城市向外界传递自身个性特征的符号,打造独有的IP,需要立足城市自身,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特色。近年来,南京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和平城市、文学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品牌。市委宣传部建议对南京吉祥物的打造在多方专家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围绕这些城市品牌展开,可结合各项活动进行线下线上展示传播,最大程度发挥城IP的传播效能。

    1“一体两翼”打好“和平牌”。一是强化史实传播。赴境外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展;编辑出版《拉贝日记》影印本中译版、《“数”说南京大屠杀》等研究专著,推出学术杂志《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中、英、法、日文版),举办第一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以1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为节点,在FacebookTwitter上开通账号“Nanjing Memorial”(南京祭忆),通过设置“大屠杀史实研究”“幸存者故事”“云上看展”等板块,多维度呈现南京大屠杀史实。二是推进和平实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三届南京和平论坛,举办主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展览、“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媒体智库暨青年对话会、精彩中国“Touch Nanjing”等系列活动。

    2东西互济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活力。一是自2004年以来,每两年举办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下简称“名城会”),深度挖掘南京特色历史文化禀赋,链接国际机构、友好城市、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推动具有影响力的多元城市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与国际社会共同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二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南京周”,先后走进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等世界知名城市,有效联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NBC等上百个国内外组织机构,先后入选文旅部“中意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成员单位、“中英高级别人文合作机制”成员单位,2020年纳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清单,2022年纳入中荷建交50周年重点活动。三是自2016年起,发起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运用科技、设计、艺术的力量,优选云锦、金箔、绒花、榫卯等非遗工艺,依托南京艺术学院、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等中外院校,成立课题组进行学术梳理,邀请近30位世界顶级设计大师和青年设计师来宁,与非遗传人互动,体悟中华文化的经络脉搏,探究东西方在设计理念与工艺制作上的异同。四是2023举办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围绕大河城市文明对话,水、城、人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共性问题,邀请国际机构代表、大河城市市长或城市代表、有影响力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探讨,成立世界大河城市对话合作网络,发布《河流汇聚可持续未来发展报告》,加强与世界不同城市河流文明的交流,助力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

    3内外发力打造“世界文学之都”名片。2019,南京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市委市政府出台《“文学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以文学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服务市民群众文化需求;一方面以文学为媒,助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是实施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遴选南京精品力作,2019年以来面向海外出版推介12南京优秀文学作品。二是持续开展“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邀请国际知名作家来宁驻地创作、云上交流等。三是成立“南京文学之都国际写作中心”,打造线上交流平台,让更多国际作家感受南京文都魅力。四是2023年与中国作家协会等举办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为主题,来自24个国家的32位汉学家以及40余位国内知名作家、国际传播专家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开幕式,并向与会汉学家颁发了“中国文学之友”证书和纪念牌。五是拓展文学空间建设,“世界文学客厅”举办鸡笼山下文学课、“一日客厅主理人计划”等活动;打造2里文学小路,开发智慧文旅小程序、AR体验等功能,形成山林交融的开放式文学体验空间;建设完善“探秘文都”城市文旅入口,策划30多条文旅线路,链接1000+城市文学空间坐标,结合城市文旅开展推广,“文都时空 数观文学”和“乘物游心”南京原生艺术展等展陈活动反响热烈。

    我局主要做法包括:

    1办好节庆活动,积极繁荣和拉动南京文旅市场。市级层面,主要是以南京文化旅游节为牵引,串联全市四季节庆活动,推出南京四季旅游产品,其中重点抓好秦淮灯会和梅花节两大品牌活动,以及秋季旅游产品推广,同步推出“在南京过大年”“赏花季”“金秋南京邀您共赏”等系列旅游线路产品。各区、部分重点景区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如金花节、海棠花节、荷花节、西瓜节、桂花节、螃蟹节、温泉节,等等,在不受疫情影响时,基本上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为南京的四季特色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活动方面还有,重点参加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有选择地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等重点城市活动、广州、宁波等有区域影响力的旅展。

    2不断升级产品线路,提升南京文旅吸引力和竞争力。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资源日益丰富,积极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先后打造了南京文化遗产之旅、文博科教之旅、古都美食之旅、历史鉴证之旅、养心文化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等六大主题线路;“跟着非遗、考古、名著游南京”专题线路产品;推出“宁”的周末•惠游新南京八大慢生活旅游产品(闲静慢城、无想田园、最美17公里、不老传说、绿动东郊、城南旧事、凤栖霞地、茉莉六合);近年还推出十类百景南京微度假旅游产品,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出针对不同季节、重点市场群和地区的深度旅游产品。

    3细分市场精准营销,巩固和发展国内市场地位。以深度游、自由行为重点深耕国内游市场。赴高铁沿线重要客源市场,举办南京推介会和路演活动,推介南京深度游产品;举办南京自由行分享会,全面展现南京自由行新形象,输出南京新玩法。大力推广自驾游市场,推出自驾游圈圈卡和南京都市圈自驾游精品线路。

    4密切区域协作,努力推动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强南京都市圈文旅协作发展。每年开展互动活动,联合开展旅游主题推广活动,推出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持续推进都市圈文旅协作发展。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旅游推广。参加长三角文旅集市上,联合发布了上海、南京、杭州“长三角PASS”旅游年卡。承办长三角主题游活动,发布包涵南京精品线路在内的长三角“高铁+”旅游产品线路等。圈圈卡在南京上线后,扬州、溧阳、常州、淮安也跟着上线,镇江、滁州也准备上线,对整合都市圈资源产品和相关服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5.支持打造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IP,助力城市形象传播。近年来,红山森林动物园成功运营IP,在抖音上,相关词条播放量超16亿,官方帐呈获赞580万。小红书内,红山动物园浏览量3.2亿次,文创周边一票难求,相关词条1322万浏览量。

    在城市IP营销上,我们以文旅融合为新动能,坚持市区联动、政企联合、精准营销,以南京深度游市场推广为重点,以特色节庆、展会和促销活动为牵引,扩大区域交流和协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持续强化南京IP文旅品牌形象宣传和线路推广,提升南京文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国内市场的稳定增长。南京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新业态、新空间、新消费成为旅游新的增长极,富民效应更加彰显。旅游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成具有文化神韵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水平处在全国前列。

    我们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推广南京IP,努力实现IP营销线上线下立体化。除传统的高铁、机场、电视广播等联合广告投放外,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开展IP营销。我们还将发挥全媒体营销体系的综合效应,通过南京IP讲好南京故事,传播南京特色文化,提升南京IP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文旅行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