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张泳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政府牵头,高校等各方联动让美丽秦淮河更具魅力姿态,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进秦淮河沿线体育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出台全省首个《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南京市体育公园专项规划》,印发《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城市更新体育设施建设指引》等文件,持续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体育设施更加亲民普及,在全省率先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市共建有7451个晨晚练点、8477处全民健身工程(点)、4550.42公里健身步道、119个体育公园、239片灯光球场、36个百姓健身房,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4.22平方米,其中沿秦淮河打造了明外郭高桥门体育公园、武定门体育公园、龟山公园、仙鹤门公园等一批体育主题公园,新建29片灯光球场、7个百姓健身房。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贯彻落实《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京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南京市体育公园专项规划》,提档升级“10分钟体育健身圈”,坚持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兼顾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补齐健身设施,新建改建灯光球场、百姓健身房,见缝插针建设“三大球”场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持续推进沿秦淮河健身带建设,布局谋划建设环明外郭—秦淮新河点状体育公园,优化文化、旅游、体育等资源整合利用,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构建覆盖全域的绿道系统,营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健身空间,打造全民健身“南京品牌”。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开放体育场地设施。
二、关于开展体育赛事活动
为更好地发挥秦淮河水面优势,2010年成立南京秦淮河龙舟训练基地,逐渐打响秦淮河龙舟品牌;2019年在秦淮河引进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成为南京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每年举办省龙舟精英赛、市中小学龙舟赛等多场品牌赛,成为南京地区龙舟赛主要办赛点之一;2024年举办了南京水上运动文化月,在相关水域开展了赛艇、龙舟、帆船、桨板、皮划艇等涵盖全项目、丰富多样的水上赛事及培训活动。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相关赛事,2020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名校水上马拉松精英赛,参赛队伍全部来自国内“双一流”名校,是国内首创汇聚了众多国内名校精英,以长划挑战水上马拉松,在城市中心河道举办的定向邀请赛事;2023年举办了皮划艇、桨板邀请赛,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皮划艇、桨板业余高手,参与了12公里长程河道赛、300米短程竞速赛等8个小项的比赛。
充分发挥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奥运城市”的品牌优势,创新举办大学生系列赛事。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南京市大学生篮球联赛”,这是南京首个以院校球队为划分、以职业化办赛为标准打造的年度大学生篮球联赛,是南京最高水平的高校篮球赛事。2022-2023首届南京市大学生篮球联赛中,来自南京20所高校、295名大学生球员,在为期65天的赛程中,为大家奉献了72场精彩绝伦的篮球盛宴,吸引了超过180万人次观看,全网浏览量超2000万次。2023-2024赛季NUBA联赛从2023年11月26日开赛,历经182天、83场精彩对决,吸引了来自全南京的23支高校球队共337名大学生球员参赛,全程通过南京市大学生篮球联赛视频号、抖音号,江苏体育休闲频道公众号,荔枝体育抖音号进行网络直播,实现了2250.8万点击量。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南京大学生赛艇公开赛”,2023年度公开赛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在宁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外市高校共16支赛艇队参加,2024年度公开赛分为国际名校邀请赛和南京高校赛两场赛事,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赛艇队与南京高校赛艇联队同场竞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引进水上赛事活动,不断拓展南京与国际、与地区间的体育交流合作,充分展示和推介南京城市。积极提升自主品牌赛事办赛质量与能级,挖掘内在潜力,拓展品牌价值,全面提升赛事专业度、关注度和贡献度。支持相关区申办、承办精品赛事活动,构建“市区联动”“一区一品”“一区多品”的南京特色品牌赛事集群。
三、关于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市文旅局会同相关部门,依托相关行政区力量,大力推进秦淮河两岸沿线的文旅载体建设,推动一批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发挥产业引领示范作用。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成为南京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国家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全国首家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量超过3000万人次;环南艺功能区被列为全省首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下一步,市文旅局将会同相关部门,联合秦淮河沿线各区政府,着力深度挖掘秦淮河文旅资源,形成弘扬秦淮河文化、加快全市文化发展的合力,不断提升城市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1. 加快推进秦淮河沿线文创集聚区转型升级和文创产业优化。一是结合全区域功能板块地理区间布局和历史文化脉络资源,重点支持鼓楼水木秦淮文化产业园、石榴财智中心文化产业基地、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等文创产业主导片区建设。二是依托沿线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创意设计、数字传媒出版、数字影音娱乐、文化艺术服务与培训、文化休闲等六大新业态,逐步完善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文创产业体系。三是进一步整合沿秦淮河特别是石头城路和南艺后街一带的文旅资源,与各部门和鼓楼区联合做好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划和定位,利用水木秦淮文化产业园现有基础条件,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师生创作生产基地,形成“产学研展销”文化创意全产业链的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把南艺后街变成南艺的文旅融合街区。四是依托秦淮河、南京城墙、石头城等历史文化资源,联合秦淮河沿线各区政府,举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打造集“创意展示、赛事互动、产品展销”为一体的文化嘉年华,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动因下,促进文旅消费。
2. 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发挥秦淮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共同组织研发、生产、营销有秦淮河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发挥南京城墙沿线现有文旅地标与文创产业园的功能,设立文创展示销售点,开展各类展览、讲座文化活动,实现秦淮河两岸文旅产业共赢。
与此同时,市体育局大力实施“两融两进”行动,推动体育消费新场景、体育嘉年华与体育消费节等载体品牌融合发展。2023年,首次将全国射箭锦标专业赛成功融入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景区,让“跟着赛事去旅行消费”成为新时尚;全年在商业区和景区举办赛事活动78场,带动客流340余万人。今年上半年,在老门东举办了2024年中国龙狮运动公益万里暨江苏省龙狮大赛(南京站),通过赛事+体育集市的形式为商业街区和景区吸引客流。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继续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推动体育、商贸、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赛事活动的辐射、引流和带动效益。
四、关于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
截至2023年底,南京地区共有51所普通高校,其中4所是南京市属高校(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其它均为省部属院校。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属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是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公共教学部依托体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为秦淮河沿岸社区提供体育健身教学和体育活动组织等服务。
一是大力推进体育运动比赛。市属高校每年都举办校运会,组织全校学生举办各种单项体育活动和赛事,校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篮球队、跆拳道队、慢投垒球队等队伍经常参加校外比赛。
二是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市属高校设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三是组建专业运动队参加各类各级体育赛事。市属高校组建各类体育运动队,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训练,制定相关比赛训练计划,积极报名参加省市区乃至全国性的各类体育比赛。
四是设有学生单项奖学金。市属高校每年开展一次评定,用于表彰在省级及以上文化艺术、体育等竞赛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团队。学校将美育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分值占比10%,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及以上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和比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五是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开放大学)在南京学习在线社区教育品牌项目“金陵学堂”建设健身气功线上课程。在南京市老年开放大学开设健身气功线下课程。已建成15家社区服务站,借助“三平台”逐步实现高职教育学生、继续教育学员、普通社区群众三类人群的健身气功类课程教学与推广全覆盖目标。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动市属高校资源与秦淮河流域相结合,促进城市的活力和高校的双赢。一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立文化体育奖学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同时针对有潜力的学生培训和扶持计划,培养更多的文体人才。二是创新性开展社会服务,精心设计服务内容,打造社会服务品牌。三是师生共同参加社区服务,推动实现我校传统体育特色课程“点-线-面”全覆盖的思政教育感召力和影响力。
对省部属院校,市教育局将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持续做好沟通交流。
五、关于秦淮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经多年系统治理,秦淮河全段已创成市级幸福河湖,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美丽河湖典型案例。
一是水安全基础设施健全,防洪排涝体系相对完善。为提高秦淮河流域防洪与抗旱能力,根据流域治理规划及城市防洪要求,按照“畅河道、固堤防”的思路,系统开展治理。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秦淮河干流综合整治、外秦淮河清淤、句容河、溧水河等主要支流治理等工程,流域和城市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城区段基本达到100-200年一遇。
二是河湖资源开发规范有序,资源利用集约有效。秦淮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河道划界工作,按照河道保护规划要求,开展岸线利用与保护,落实专职人员开展日常河湖巡查,区、镇街、村社三级全覆盖,水域岸线得以有效管控;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秦淮河地区基本形成了上蓄山洪、下引江水、蓄引结合的供水布局,全段无饮用水源地,两岸现有引取水口主要用于城镇生态环境用水等。
三是综合治理靶向施策,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目前秦淮河流域干支流全面消除黑臭,基本消除了劣Ⅴ类,入江口三汊河口省考断面在2018年实现消劣,2019年以来水质均保持为Ⅲ类;“十四五”以来,流域内外秦淮河七桥瓮、秦淮新河节制闸、秦淮河干流洋桥等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平。通过实施秦淮河百里风光带,形成集休闲、商业、运动、娱乐多位一体的城市空间,构建城市新名片。
下一步工作,我市将继续以幸福河湖为载体,全面提升河道防洪保安、引水补流等基础设施,强化沿河节水工作,保障流域健康的水循环系统,充分发挥南京“山水城林”的基础优势,以秦淮河百里风光带、外秦淮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自然风貌为基础,强化河湖生态修复,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体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体育局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