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34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防控和后续干预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4 09:29 来源: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胡伟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防控和后续干预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南京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着力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全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促进学校积极主导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全市中小学统筹利用班队会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等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和课表,确保每两周不少于1课时。广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节,开设心理小社团,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化意志品质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营造注重身心健康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融入教育教学每个环节。

    2.健全监测干预体系

    全市中小学结合定期心理测评、特殊时期重点排查、教师和同学日常观察、家访、学校定期研判,全面掌握学生身心状况及家庭情况,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健全动态管理制度。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一生一策跟踪辅导。建立完善的陶老师工作站——各区分站——学校心理辅导室三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及时干预。

    3.提升专业队伍建设

    市教育局研制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配齐建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增配专职心育教师。坚持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截至目前共认证中小学高级心理辅导师0.14万名、中级心理辅导师1.6万名,3.2万名教师接受12学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班培训。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发挥全体教师育人作用

    (二)引导家长主动尽责

    1.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各中小学建立健全由班主任统筹、各任课教师分工参与、心理老师重点参与的家访制度,持续开展万师访百万户全员家访工作,普遍开展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活动,创新设立家校联系册、家庭教育档案等沟通记录形式,实现家校联系常态化、制度化。

    2.完善家长培训体系

    市教育局通过成立南京家长成长学院、推进各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和各中小学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市--校三级阶梯式工作体系。推出宁育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APP,累计推出视频课程600余节,注册家长52余万人。市妇联积极打造紫金山实验室、大学书房、法律生活馆、江豚保护站、农贸市场、物业服务站、商圈街区等多种场景的服务站点,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细化家庭教育指导

    市教育局成立家长服务中心并开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线,成立特需学生家长服务中心并开通融老师热线,创新开展家庭在线双陪伴、家庭教育义诊等活动,针对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一对一咨询指导。市妇联在我的南京”APP“妇儿之家栏目提供专业线上指导,累计回复家长在线咨询千余次;开展同在阳光下青春期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项目,30组家庭开展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三)推动部门有效协同

    1.完善育人机制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关工作的意见》,由市教育局牵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格局。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卫健委等23家部门成立南京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共同体,提出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资源共享”“净化育人环境等六条主要任务,同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

    2.加强联合关爱

    市教育局与妇联、民政、公安、残联、关工委等部门协同开展联合家访工作,对于家庭情况特殊、遭遇突发重大变故等困境学生,由学校牵头,相关部门及社区共同组成联合家访工作小组,根据家访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开展针对性家访,并根据家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帮扶关爱计划,按部门职能分工实施。截至目前,已对近千名重点关注学生开展联合家访与关爱。

    3.推进医教协同

    市卫健委推动全市69家基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基层综治中心建成社会工作室(心理咨询室)1024个,为辖区居民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服务。市教育、卫健部门联合遴选60余位专家组建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及服务团队,明确南京脑科医院等8所专业医疗机构为学生精神(心理)健康定点医院,建立转介绿色通道。对确诊心理疾病的学生,探索由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开展心理干预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启动记忆育心研究与实践,指导学校关注学生人格养成的过程体验,开展专门学科+全学科”“专门场所+全场域”“专职教师+全员导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齐头并进的工作模式。

    (二)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系统培训。引导教师将家校沟通的重点由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转变到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上,引导教师敏锐察觉学生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家庭氛围,并及时予以有效指导。

    (三)鼓励学校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引入专业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第三方力量,试点探索驻校社工,汇聚各方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及时有效的专业服务。

    (四)教育联合卫健、公安、社会工作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因心理问题休学学生联合预警与关爱。探索建立因心理疾病休学学生实体化康复中心。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教育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