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57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速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3 15:42 来源:市工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吴东浩等委员: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速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发展,积极抢抓机遇,先后印发了《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南京市加快发展元宇宙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将人工智能、元宇宙作为重点产业链主动布局发展和重点打造。20229月,工信部复函省政府,支持南京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江苏唯一、全国第9个获批城市。目前,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作为产业强市未来产业新赛道之一,呈现出发展加速起势、业态加快拓展的良好局面。

    一、关于创新驱动,打造特色

    我市现有95名院士,其中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有9名,14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在建的43个双一流学科中有7个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学科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充分挖掘在宁科教院所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域累计布局建设了24家新型研发机构,如依托清华大学姚期智院士团队建设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建设的南京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都已在各自攻关领域崭露头角。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一是打造高端平台。推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南京市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继续强化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建设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基于工信部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扩大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范围和职能。支持图灵研究院、智谷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二是组建一批由产业核心企业或平台牵头,相关高校或科研院所以及需求方企业参与的创新联合体,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产业领域落地应用。三是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参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计划,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和成果转化。

    二、关于集聚发展,形成示范

    人工智能方面,我市在人工智能人才技术、产业生态、场景应用等方面集聚了一定优势,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工智能企业。全市已集聚超500家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企业,相关产品和服务已涵盖产业链各领域,在人工智能软件、算法,传感器及芯片、智能语音、智能电网、智能无人系统等细分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其中,基础层代表企业包括地平线、后摩智能等;技术层代表企业包括硅基智能、出门问问、云问科技以及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中科南京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应用层代表企业包括亿嘉和、极智嘉、中科创达、小视科技等。

    元宇宙方面,已集聚元宇宙研发及应用企业200多家,涵盖VR/AR、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人、元宇宙+行业等产业链多个领域。集聚了以国兆光电、洛普、芯视元、荣泽信息为代表的基础支撑层企业;睿悦信息、中兴新软件、维赛客等为代表的平台中间层企业;原力数字、硅基智能、业恒达等为代表的行业应用层企业;相关项目储备数量超70余个,包括平行视界、数字光芯、南京维伍、强思数字、神顶科技、耀宇视芯、至格科技等底层软硬件,以及光子算数、秘塔网络、朗力、云程半导体、江苏善物、樾下网络、翊瑅网络等后端基建和内容科创企业。

    下一步一是加强产业招商。通过“拼招商比成效热力榜”竞赛活动,将大体量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标志性总部项目、标志性外资项目、标志性未来产业项目作为招引重点。大力拓宽招商渠道,以商引商、会展招商、合作伙伴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基金招商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引进头部企业,争取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加大人工智能、元宇宙领域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常态化开展企业上下游对接、融资对接、业务培训、供需对接等活动,加强企业间交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推动人工智能、元宇宙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搭建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发展载体。鼓励建设企业孵化基地、产业研究中心、教育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集聚区。

    三、关于政策引领,构建生态

    我市已将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纳入全市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2+6+6”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的未来产业加快推进。在技术攻关方面积极推动开展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项目。2023年,共推荐27个项目参与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任务,19个项目入围答辩;4个项目参与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在创新载体方面发掘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资源,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这一创新的成果转化模式为抓手,打通人工智能领域创新成果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产业落地的通道,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下一步,将多措并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产业领域落地应用,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同时,联合主要园区、龙头企业、院校、行业协会,举行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沙龙、科技成果对接、供需对接、资本对接、应用场景推广、龙头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贯等活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服务链有机结合。

    四、关于推动应用场景,加快产业赋能

    人工智能方面近年围绕电力、石化、钢铁、汽车等行业以及制造、能源、文旅、卫生等领域持续挖掘发布了一批示范场景和案例。共有115个产品和方案入选“江苏省人工智能优秀应用解决方案和融合创新产品”。今年3月,举办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暨人工智能优质应用场景发布会,聚焦“AI+工业”“AI+电力”“AI+交通”“AI+医疗”“AI+信息消费”五大领域,集中发布南钢集团、扬子石化、南京供电公司、鼓楼医院、文投集团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共18个优质应用场景。今年6月,成功承办省工信厅开展的人工智能供需对接系列的首站活动。元宇宙方面2023年,围绕工业、文旅、商贸、会展、体娱、健康、教育、政务、数字人等领域,遴选发布了21个元宇宙优秀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中兴、维赛客、芯视元、中依数科等4家企业案例获评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2023年度工业元宇宙优秀案例;大明文化建设的“大报恩寺全真互联体验新空间”入选文旅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发布的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市文投集团建设的“世界文学之都”数字空间获评文旅部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我市元宇宙企业已在工业、文旅等重点领域形成一定引领示范。

    下一步,人工智能方面,重点围绕人工智能“1+1”文件明确的制造、能源、文旅、金融科技、交通物流、医药卫生、政务服务和城市治理7个领域,面向全市国有企业、医疗系统单位、高校、新研机构等各类主体,启动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需求和典型应用案例的征集工作,每年遴选发布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典型案例30个以上,以场景建设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落地应用。元宇宙方面,围绕工业、文旅、商贸、会展、体娱、健康、教育、政务、数字人等领域,持续征集发布一批元宇宙优秀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加强优秀应用场景和典型应用案例的推广,促进元宇宙等创新产品在工业、文旅、消费、教育等场景的推广应用。围绕元宇宙产业大厦、江宁体育中心、方山森林公园等,打造元宇宙展厅、“宙”响江宁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元宇宙应用场景,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关于金融赋能,完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我市创投集团全口径(含子基金、直接投资)投资人工智能等本地企业共29家,联合栖霞区的图灵研究院设立了AI领域专项投资基金——南京图灵一期创业投资基金,该基金总规模2.67亿元,截至20231231日,该基金共投资了35个项目,基金总体价值增长2.72倍,现金回流为投资额的7%

    下一步,一是加强基金建设,支持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相关区发起设立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专项母基金,申请省战新基金参与出资。发挥国企、财政资金引领撬动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深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支持。二是推进资本与元宇宙技术、产业的充分融合。在硬件层和软件层方面,重点聚焦核心硬件发展、算力重构、AIGC软件开发以及数字孪生等,吸引并支持有影响力的元宇宙企业或科创产业平台来宁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孵化基地等。服务层和应用层方面,重点瞄准工业应用场景以及延伸至消费端应用,支持发展创作者经济,抢抓元宇宙应用端的新赛道。

    六、关于招才引智

    制定实施了《以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人才强市25条”);强化人才引育,对接欧美同学会、侨团组织、民主党派、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先后举办千名博士全球招引、十五届南京留交会、“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近万名海外人才参与,签约引进超1400人,2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达成落户或合作意向;优化联系服务,建立了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出台专项实施办法,全面解决高校院所、重点医院和科技领军企业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优化升级紫金山英才卡,集中打造健康医疗、家政服务、机场高铁贵宾通道、城市通勤、科普游等“优享八条”;提升“尚贤”人才热线服务效能,综合满意率99.85%;实施“全市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以市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为主,将企业家、教育、卫生、专技等人才混合编班、统一规划,举办11期研修,覆盖580余人次。

    下一步,继续加强人才引育服务。推出我市人才平台建设方案,全力争创国家人才平台。常态化开展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围绕人才计划实施、人才服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共同开展活动等方面,扎实推进相关合作事项,助力校地、院地人才合作迈上新台阶。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改革。用好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城市机遇,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赋予重点用人主体人才举荐权、加大引才用才激励。赋予领军人才自主权,尊重人才的智力成果,优化薪酬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制度。着力打造人才生态高地,强化人才服务,在人才子女入学、院士专属服务等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人才重点关注问题保障,持续推进人才安居保障,推动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优化人才安居办法适用人才和适用主体名录。以紫金山英才卡为主要载体,进一步推动各类人才服务全域化、制度化。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人工智能、元宇宙产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