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6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聚焦老年人刚性需求,提升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9 09:51 来源: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农工党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聚焦老年人刚性需求,提升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水平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主的老年痴呆疾病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一人失智,全家失衡近年来,我市围绕阿尔茨海默症的预防、筛查、诊疗、照护等采取了系列措施。

    一是加强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为缓解认知障碍老年人家庭照护压力,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能力,市政府连续3把打造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列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政局出台《南京市社区老年人认知症服务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摸清各区认知障碍老年人人数及服务需求,优先选择养老服务基础相对好的社区建设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配置与服务功能相匹配的相关设施。在具备四级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条件的养老服务设施内建设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功能区相对独立且总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包括综合评估区、认知刺激区、认知康复区、认知训练区、家庭互动区等9大功能区域。

    着力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202171日,我市正式实施失能人员照护保险制度,覆盖我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所有参保人员800余万人。经评估符合重度失能标准人员,可自愿选择入住机构或居家接受照护服务,有效解决了重度失能者的生活照料问题,减轻失能家庭经济负担。我市还将失智失能老年人家属照护培训纳入全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并连续多年开展家属照护免费培训服务,今年更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本年度已完成家属免费照护培训超过500人次。

    三是加强认知症宣传教育。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老年健康宣传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等节点,通过印发海报折页、开展义诊宣传、举办健康讲座、媒体宣讲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宣传普及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状,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认知和防护能力,促进老年人和家庭成为自身健康的主动管理者。开设职业培训e起学公益性学习平台,持续录制并征集认知症照护”“老年医疗照护”“居家养老照护等技能培训微课程,方便护理从业人员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

    四是开展认知症早期筛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对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粗筛,及时发现和筛查认知障碍风险。此外,2023年,根据统一部署,我市在雨花台区、栖霞区各选择2个社区开展了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干预试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老年人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完成筛查2000人,对筛查出的早、中期认知障碍老年人开展干预。2024年我市在雨花台区、江北新区各选择2个社区继续开展筛查干预试点。

    五是做好认知障碍患者诊疗服务。积极构建以老年医院、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复医院、护理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覆盖老年人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和医养结合等服务综合衔接、连续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为老年认知障碍防控工作奠定基础。南京脑科医院开设了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推动认知障碍的标准化诊疗;开设认知障碍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神经心理评估、多模态认知磁共振扫描、高精度的认知电生理测定、生物标志物检测及痴呆基因筛查、抗痴呆药物浓度监测等一系列诊疗方法,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同时,医院与部分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建立了阿尔海默症专病诊疗技术能力交流、人才培养和双向转诊通道,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阿尔海默症筛查和康复治疗方面人才,提高技术能力。

    六是给予财政保障经费支持。市财政局在支持阿尔茨海默症家庭照护方面,会同民政部门出台了一些针对性保障政策,包括安排资金,支持在全省率先开展老年人家属照护培训、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运营,提升家庭照护能力;财政给予补贴,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年可免费入住养老机构15天,家属享受喘息服务,缓解家庭照护压力;通过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支持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建设,为有需要的家庭就近就便提供照护服务。将护理类培训工种纳入政府补贴目录清单,涵盖认知症照护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家庭照护)以及居家养老照护等,符合条件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后,可按规定申领培训补贴。

    下一步,结合您的真知灼见,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在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方面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关于建立全链条医疗团队。积极打造融筛查+照护+培训为一体、以资源整合为特征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体系,组建认知症照护专业团队,对服务对象进行专项测评,签订照护服务合同,制定生活照料、认知康复等专属照护计划,并配备相关风险预案。以老年健康教育为抓手,市区联动持续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义诊巡诊活动,统筹开展老年健康、心理关爱、营养改善、痴呆防治等老年健康服务项目,依据老年性认知障碍疾病发病规律,为筛查老年人提供科学、规范的认知功能测评,结果异常者进一步进行血或尿液特异标志物检查,对筛查出的早、中期认知障碍老年人开展为期3-6月的干预。

    二是关于完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持续鼓励培训机构、院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推进认知症照护项目,培养为认知障碍患者提供照护的养老服务人才,通过项目全过程学习,使学员掌握照护方法,减轻家庭负担,提升照护水平。抓好认知症护理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养老服务人才的定向培养,提振从业信心,逐步拓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增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三是关于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职能。以老年人健康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持续推进老年人康养照护服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新建或改扩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并鼓励执业医师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研究探索中医药特色医康养健四位一体机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料、长期护理和临终关怀等一系列专业化、连续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多重需求。

    四是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优化公共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与供给,结合不同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坚持以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引,秉承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扎实推进社区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宣传教育、知识普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老年人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保健康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均能享受到适宜的服务设施。开展认知症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从社区教育、认知筛查、早期干预、诊治、康复和照顾几个方面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居民认知症的知识,及早树立早期预防认知症的意识和照顾的理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预防和治疗老年认知症,提升认知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机构,或内设家庭医生工作室、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等形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建设及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实施。

    五是加强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法律和权益保障。综合利用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的宣传教育,使老年人及其子女、亲属知晓政策,尤其让独居、空巢、失能等需求度高的老年人应晓尽晓,同时要注重保护特殊困难老年人隐私。开展调研论证,采取多种措施,丰富老年人生活、宣传认知障碍发病机理、减少减轻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发病率;同时,提升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方面的护理能力,通过长护险等措施减轻患者家属的护理压力,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生活有质量、有尊严。在国家、省相关政策指引下,在上位法及上级文件支撑下,结合我市工作实际,适时制定我市相关实施细则或者实施办法,做好政策文件制定的法治保障工作。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将积极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供给、丰富服务内涵、提升服务品质,努力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我们也恳请您和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心、支持南京养老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民政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民政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