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547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政策设计、推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对接南京公共服务标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9 18:22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许宏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政策设计、推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对接南京公共服务标准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南京淮安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的批复》(苏办发〔2021〕7号)和宁淮两市政府签订的合作协议等文件精神,我市在推动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对接南京公共服务标准方面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案建议,加强政策设计,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协作联动,进一步推进异地就医保障、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人才保障机制等工作,为把宁淮产业园建成南京都市圈高能级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提供有力保障。

    一、探索提升园区异地就医保障水平

    根据《国家医保局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医疗保障局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经办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长期异地居住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异地就医,具体备案政策由各参保地制定一是持续简化备案流程。为解决参保人跨区域过程中异地就医跑腿垫资问题,南京和淮安均已实现了承诺制备案,两地参保人如因特殊原因暂未取得证明材料的,可通过承诺方式向各自参保地申请备案,参保人可通过经办窗口或手机APP等方式申请。备案后按照参保地政策待遇标准,实施门诊统筹、慢特病门诊、购药、住院等异地就医一单式直接结算。二是积极探索免备案结算试点。2023年,我市为方便参保人异地就医,改造开放就医地交易接口,解除异地来宁备案结算校验,只要参保地支持免备案结算,就可以接入南京所有联网医药机构直接结算异地费用。目前,徐州、成都已成功接入,南京也同标准实现参保人可以在上述两个地区免备案结算。三是与淮安方面积极沟通协调。为推进宁淮一体化区域发展,我市医保局多次与淮安医保部门主动联系,希望携手开展免备案结算试点,同时通过省医保局与淮安方面沟通,但淮安方面因考虑到医保基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相关合作工作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下一步重点工作:从全国来看,因为各地医保基金情况不一,国家对异地就医免备案工作并未做强制要求,部分试点地区也是以双方自愿形式采取点对点试点;从全省来看,因为毗邻上海,2023年统计显示,江苏作为参保地转出结算人次全国排名第三,转出结算费用全国排名第二,基金支付压力很大,所以省医保局对各地市开展免备案异地结算试点的态度非常谨慎;各地市卫健部门因分级诊疗政策,对免备案异地结算工作也持不同意见。有鉴于此,我市相关部门将持续与淮安方面保持沟通,并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本着自愿互惠原则,共同探索推动在产业园开展异地就医免备案结算试点。

    二、持续推动园区社保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在省级部门的指导协调和宁淮两市积极推动下,宁淮园区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省内社保关系已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江苏省已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省级统筹。因此,园区企业及职工在南京或淮安均可享受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政策。参保人员在省内流动的,社保关系已实现无障碍直接接续,无需额外先转移再接续。同时,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求和南京都市圈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异地委托工作机制,宁淮两市已对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开展委托互认工作。二是出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政策。今年51日,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式发布《关于南京都市圈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政策的通告》(宁金通〔20241号),明确在南京都市圈城市(包括淮安市)实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政策实施后,园区工作人员不论是在淮安还是南京缴存住房公积金,在两市购房均可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据了解,目前相关单位已受理审批发放南京都市圈异地贷款80余笔、7000万元。三是落户条件进一步放宽。2018年我市出台《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的实施办法(试行)》,经先后3次修订完善,落户门槛不断降低。我市人才落户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办理人才落户31.05万人,占比市外迁入总人口38.95%。相较于全国同等城市,我市人才落户政策覆盖面较广、落户门槛较低,为推动人才有序流动,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推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两市民政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南京·淮安养老服务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方案》,签署《宁淮养老服务领域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协议》,从支持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品牌养老服务产业交流四大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两市养老合作项目均按序时进度推进,清江浦区水渡口街道、淮安区山阳街道等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按要求完成升级改造及挂牌工作。

    下一步重点工作:加强社保服务保障力度,市人社局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将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及园区需求,加强政策储备,完善政策功能,优化服务举措和办事流程,努力为园区职工提供更多支持。市税务局将积极配合,及时做好参保缴费登记关联和征收数据实时传送,确保园区缴费单位职工可以及时享受相应待遇。同时,做好社保费征收服务,对符合政策已按照南京市参保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依照我市各项社保费征收标准,提供及时便利的缴费服务。持续优化人才落户政策,市公安局将按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流向南京。同时,不断优化人才落户服务,提升户政服务效能,持续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浓厚氛围。深化养老领域对接合作,市民政局将持续与淮安方面加强交流协作,特别是做优做实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带教工作,助力淮安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双提升 

    三、建立完善园区人才保障机制

    我市以争创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为总牵引,以推进落实人才强市25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案建议中涉及人才政策相关问题,在我市人才工作中均有落实。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以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 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人才强市25),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创新载体、产才融合、合作开发和服务生态等5个专项提升行动,配套完善38项实施细则,赋予顶尖人才和重点用人单位人才举荐权,免评即享支持政策和公共服务。制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实施产业人才专项奖励政策,对我市“2+6+6”主导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专项奖励,进一步提升产业对人才的吸附力。二是做优人才生态。根据国家及省市户籍制度改革工作部署要求,立足我市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定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牵头制定一系列户籍改革政策,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人才人力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实施办法,全面解决全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累计服务保障548人。建立多层次人才安居保障体系,2023年面向1.7万名人才发放安居补贴6.4亿,筹集各类人才房1.9万套。三是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优化升级紫金山英才卡,集中打造健康医疗、家政服务、机场高铁贵宾通道、城市通勤、科普游等优享八条,并组建服务专员队伍。2021年我市专门印发《关于为持紫金山英才卡人员办理落户的通知》,要求区级公安机关户政办理部门设置紫金山英才服务专窗,持卡人办理户籍业务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

    下一步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南京科教文卫等公共资源优势对人才的吸引力,保障入驻园区的企业及科研机构人才能够更加便利地享受我市人才政策优化服务保障,以专项形式逐个制度化解决园区人才子女入学、人才安居等关键小事,研究制定人才就医诊疗、休假疗养方案。整合政策资源,提档升级紫金山英才卡,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南京人才服务政策对宁淮园区的保障力度深化产才融合,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与园区产业深度对接,推进面向产业应用的科技研发、原始创新,聚焦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用好人才攻关联合体、双聘、兼职等机制,开展有组织、建制化的科研攻关。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园区龙头企业与在宁高校、科创平台联合建设大学创新港、合作培养人才。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发改委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