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580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3 11:19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李国强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建议,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我市长期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践行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公交优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保障能力、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基础、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共交通网络体系。2017年首批获得国家公交都市称号,2022年通过动态评估继续保留该称号,2023年获评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达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满意度稳定在85%、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

    一、关于优化我市公共交通组织模式的建议

    一是关于公交线网动态优化。我市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动态优化公交线路机制,已连续10余年被列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新辟、优化公交线路不低于50条。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主体作用,抓住轨道交通5号、7号线等市区线路开通全面成网窗口期,计划对全市公交开展面向两网融合的公交线网评估及重构,大力发展网络接驳化、车辆梯度化、换乘便捷化、运营精准化的“地铁到站、公交到家”服务新模式二是关于特色公交打造。定制公交项目目前共有线路366条,平台注册人数65万,年创收达1400万元,定制公交规模位居全国公交行业前列;发展地铁到站、公交到家新模式,打造小蓝鲸”“小宁萌微循环公交品牌,新辟响应式停靠公交、网约式动态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线路,先后在江宁百家湖硅巷、溧水区城区、仙林大学城、仙林湖片区推广扩大预约出行、智能响应、动态生成线路的需求响应公交服务范围,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做好一老一小高频出行服务,开通求学线”“通学线,加大公交进医院、进学校、进社区等民生公交开行力度;开通响应式停靠公交一百余条;稳定运行49余条夜间公交,为夜经济建设提供交通保障。推动公交+”多业态融合发展。推进运游融合,提升旅游公交服务水平,打造假日旅游公交、定制旅游公交、主题旅游公交线路集合,推出交通+旅游一日票、一票通等产品矩阵。

    二、关于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换乘衔接的建议

    开展了轨道站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公交站优化攻坚行动,对南京公交线网布局进行整体规划,结合新辟接驳地铁线路,以短途载驳、发展支线、构建微循环网络为主要方向,围绕地铁线网规划,形成与地铁间的补位发展、错位发展,助推两网融合。当前,接驳地铁的公交线路数量占85%,主城区地铁站点100米范围内公交接驳站点覆盖率95%,轨道、公交一次换乘可覆盖83%的建成区。开展主城区重点区域、窗口地区国标式站牌更新攻坚行动,升级改造主城区公交站台1200余处,提升市民公交候车换乘体验及城市形象。推出以接驳地铁、接驳小区为主的小蓝鲸品牌微循环巴士,用短精快的响应式服务模式,让市民出家门、出地铁口即乘车,实现地铁到站、公交到家加快构建旅客联程运输服务体系,高铁客运站实现公共交通首末班次兜底保障,实现高铁客运枢纽出站旅客换乘地铁免二次安检。

    三、关于强化城市公共交通数字化应用的建议

    依托南京市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公交运行监测及决策支撑示范应用,优化设施管理”“运行感知”“综合评估三大功能板块,通过对公共交通客流效益指标、公交运行效率指标的动态挖掘、深度分析及在线展示,全方位感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和服务水平,支撑日常监管和决策应用。高度重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全市所有公交车辆均已接入我的南京”“南京公交在线等各类APP,可实时查看公交车辆数据,获取实时位置、预计到站时间,市民精准等车体验感得到极大提升。开展数据共享,联合软件市场中高德、百度、美团等头部软件,引入道路、地铁等各类数据,规划出行服务,市民一站乘车的体验感得到提升。在安全管理中,依托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车辆进行控速控距。在运营管理中,已全面普及智能调度、客流分析、智能排班系统,通过实时定位功能、结合大数据分析,对非运营时间的车辆轨迹进行统计、优化站头停车等措施,有效减少非运营里程。随着江苏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和第三代社保卡加载交通应用产品的相继上线,更多的互联互通标准产品在全省公共交通领域实现通读通用,并能在全国336个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正在开展MaaS系统建设,市公交集团建设公交MaaS系统APP,为市民提供包含公交、轮渡、有轨电车和公共自行车的信息查询、出行规划和展码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同时预留地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条件,为未来全面实现MaaS奠定基础。

    四、关于推广应用城市公共交通绿色装备的建议

    围绕落实双碳目标,全市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高达93%,在财政吃紧情况下,两年投入18亿更新1800辆纯电动公交车,绝大部分采用低地板及低入口配置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按照小型化、纯电动、无障碍车型特点积极开展新车购置工作,不断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大力落实好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要求支持开展氢能源公交车示范应用,目前全市共有21辆氢能源公交车,江宁、高淳区各5台,溧水区11台,同步推进充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路。积极配合工信部门开展《关于促进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积极稳妥推进智能网联公交线路示范应用落地。

    五、关于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服务水平的建议

    充分利用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契机,着力提升老年人出行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一是以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问题、需求为导向,编印发《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图集》等文件,指导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评估,启动《南京市无障碍城市总体规划》和《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编制,建立无障碍分区规划指引要求。二加大公交车辆适老化配置。近两年更新约1800台新能源公交车,且绝大部分为低地板、地入口车辆。其中2023年更新的750辆新能源公交车分布于80余条公交线路,车辆后门处配置无障碍翻板,后门正对面设置轮椅区,配置具有升降和侧倾功能的ECAS空气悬架电控系统,可极大方便坐轮椅的乘客上车。三是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在原有5条敬老线的基础上,2023年又推出11路、64路、552路、603路及8205条敬老线,敬老爱老公交线路总数达到10条,今年计划再打造3条敬老爱老线路,不断满足老年人公交出行需求。车厢内设置敬老专座和暖心服务提示语,并张贴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宣传画、敬老标识标牌等,营造尊老敬老车厢氛围。车厢里放置了装有雨伞、风油精、人丹、口罩、消毒湿巾、创可贴、救心丸等应急及便民物品的便民箱,供老年人按需取用,满足老年乘客特殊需求。公交企业总结提炼出四不五多六务必敬老爱老公交线路服务规范,受到广大老年乘客好评。此外,还开行进医院、进学校、进社区公交线路,进一步方便老年人生活。四是出行环境适老化改造。大力推进城市公交站点适老化改造,相关部门和各区梳理全市部分片区内道路无障碍设施现状,并对盲道、缘石坡道和公交站台等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地铁上下车无障碍渡板全配备,方便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候车。五是应用新技术提升适老化服务。持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出行服务工作,地铁集团上线爱心预约功能,覆盖全部站点,实现全市地铁一次预约、覆盖全网,乘客单次预约范围包括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所有车站;南京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公交无障碍应答系统,并选取部分公交路线进行试点。

    六、关于深化城市公共交通文明建设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最美公交司机等评优争先推选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营造尊重关爱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市公交集团先后培养了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全国巾帼标兵、3名全国劳模,42名省、市级劳模;拥有全国工人先锋号”3路线、青年文明号”9路线等一批优秀服务品牌。2023年,公交集团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公交集团“12345”政务热线综合满意率2023年在市属32家企业中位列第三。

    七、下步工作

    目前,我局已提交市政府审议《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智联经纬,绿行金陵”美好愿景,以“高点定位,示范引领”“以人为本,品质先行”“绿色低碳,全龄友好”“创新驱动,数智赋能为基本原则,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三网融合、一体衔接、智慧友好、绿色安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持续推动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增强公共交通竞争力与吸引力,进一步巩固绿色出行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实现轨道到站、公交到家的服务目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市交通运输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