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3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推进我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4-07-23 14:55 来源:市体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九三学社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提案,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积极落实《南京市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2021-2025 年)》目标任务及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选拔、输出的良性机制

    自2021年7月启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创建工作,特别是2023年1月入选重点城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足协的具体指导下,在市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全力推进落实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重点城市建设和青少年足球发展各项指标,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体教融合共建青训中心。依托全市足球特色学校共同组建市、区两级青训中心15个,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在教练、经费、管理、参赛、注册等方面的合作内容。市体育局根据评估结果每年拨付联建经费。

    二是精心打造青少年足球竞赛体系。统筹抓好全年青少年赛事,不断完善“校长杯、区长杯、市长杯”校园足球三级联赛;精心组织开展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南京赛区)各组别比赛,积极承办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部分组别赛事并全组别参赛;特别是创新发展南京青训中心联赛,鼓励和引导社会俱乐部、校园足球代表队参加青训中心赛事;稳步推进南京都市圈足球交流活动,都市圈十城市签订青少年足球发展协议,共同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共享共用场地资源、共同举办青少年足球赛事、共同培养足球专业技术人员。

    三是积极争取精英运动员升学政策。除向市级青训中心输送优秀人才外,各区级青训中心都建立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升学通道。积极争取有利政策,不断拓宽优秀苗子从校园足球、社会青少年俱乐部到大学足球、职业足球的成长通道。近年来,我市向各级“国字号”球队输送了武磊、肖智、蒋圣龙、陶强龙、王丽思、彭诗梦等优秀运动员,还有不少优秀足球运动员被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四是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在各级财政部门支持下,市、区体育、教育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形成配套经费投入机制,重点向青训倾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配齐配强我市青训师资力量和教练员资源,在市、区两级青训中心和高中足球特色学校打通升学通道;积极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国家级青少年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不断提升我市足球青训水平。

    二、关于“重视校园足球在青少年足球运动中的关键作用,重点解决校园足球师资短缺问题”建议

    一方面,加强退役运动员进校园。目前,这部分运动员在学校内主要担任体育课、社团课老师或运动队教练,多数为学校自聘的编外人员,极大推动了学校特色项目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根据体教融合工作要求,特别是国家和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围绕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特色发展需要,在相关文件中也都有“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任教渠道”“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须设立教练员岗”“优先招录经任职资格培训合格的优秀退役运动员”等规定要求。近年来,市教育、体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通过推广教练员进校园工程,在条件成熟的中小学校逐步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等等,不断加强对学校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引进力度。

    另一方面,持续开展年度校园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培训,依托南京市校园足球教师成长学院,每年培训专项教师约50人次;举办校园足球专项教师、教练员基本功比赛,市区联动,每年带动百余名专项教师、教练员参与。

    三、出台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运营管理规范和竞争保护机制,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

    一方面加强赛风赛纪和行风行纪建设。市体育局成立了足球领域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南京市足球领域“以案促改促治、整顿行风、净化足球政治生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全市足球领域教育整顿工作全覆盖,对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规范运营和遵守赛风赛纪提出了明确要求。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工作。在各级“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市区两级体育主管部门摸底501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审批机构143家。开展寒暑假专项治理、平安消费专项治理、安全守护专项治理、预收费资金监管专项治理、培训材料插图专项治理的区级排查和市级联合检查,不间断开展日常检查巡查,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市场的规范治理。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体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体育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