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九三学社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持续强链补链延链,将我市智能电网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深耕发展,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已逐步成长为规模全国领先、技术优势明显、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人才储备力量雄厚的优势产业集群。2021年,我市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在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中胜出,成为工信部公布的首批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赴南京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南瑞集团考察,再次激发了全市上下加快发展智能电网产业的创新动能,全市智能电网产业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13亿元,同比增长7.2%。
二、我市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提升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是积极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培育一批智能电网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计划引导作用,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电力二次设备、智能一次设备等智能电网产业重点细分领域,引导支持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推广、标准制订、成果应用等。
二是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我市智能电网领域3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4家省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做优做强。推进国电南瑞牵头,联合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南瑞联研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的“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功率器件和装备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发挥新型研发机构合作优势,增进与智能电网领域企业合作与交流,以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双向流动,推进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电网的融合发展,实现多网融合下的源网荷储多元互动体系发展完善。
三是积极开展创新产品推广。组织开展产业链上下游、跨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在活动上推广南瑞集团IGBT产品等核心技术和设备;支持智能电网企业积极申报南京市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发布推荐目录并予以推广宣传。
(二)推动产业链延伸
一是专班化推进储能与氢能产业发展。按照未来产业赛道提前谋划,出台《南京加快储能与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成立南京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含储能与氢能)产业工作专班,专班化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支持企业自建用户侧储能,支持我市加氢站的布局落点。
二是统筹布局新能源产业发展。按照省工信厅“1650”产业体系的工作部署,摸排我市风电装备、硅晶光伏企业现状,梳理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增长点,做好相关领域企业的调研和服务工作。落实坚强电网建设、现代智慧配电网示范等相关支持政策,形成支撑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规模化发展的激励机制,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
(三)推动产业链“引进来”和“走出去”
一是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工作。全面梳理新型电力、新型储能建议招引重点企业清单、建议合作重点平台清单、部分央企相关领域投资动向等,推动南京在新产业新赛道上抢占身位。紧盯重点地区、重要目标、重大活动,积极开展招商接洽,精心组织“电力产业招商”等相关活动,有力传播南京新型电力相关产业投资环境和经济形象。坚持落实签约招商项目限时落地机制和市级重点招商项目调度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转化。
二是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合作。在迪拜世博会上播放江苏省智能电网产业宣传片,推动我市智能电网龙头企业和迪拜水电局合作;助力南瑞集团开展“紫金论电”高端论坛,扩大国际影响力;举办“南京企业‘走出去’投资促进系列活动—走进中东”等活动,宣传推介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鼓励智能电网等科技企业投资示范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四)加强科研人才培养
一是扎实做好人才引育。抢抓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窗口期,主动对接欧美同学会、侨团组织、民主党派、海外协同创新中心,拓宽资源渠道。先后举办千名博士全球招引、十五届南京留交会、“赢在南京”海外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近万名海外人才参与,签约引进超1400人,2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达成落户或合作意向。优化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宁聚项目,资助优秀企业博士后79名、优秀博士后科研项目62项,119名博士后入选本年度省卓越博士后计划。
二是持续推动校地融合。研究建立《南京市校(院)地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市领导带队开展“走进高校∙共谋发展”系列活动,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需求,制度化推进重大事项合作、重点问题诉求落实。围绕“2+6+6”创新型产业集群,组建科技镇长团。实施第三批“百校对接计划”,选派28名科技人才专员赴23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部门驻点对接。累计走访企业1400余家(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35人(个),达成产学研合作金额超1亿元。
三是全力做好科技人才服务。支持智能电网企业开展海外引才工作,协助申报国家和省有关重点科技人才工程,帮助企业争取更多科技人才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在宁知名院校加强联系,依托学校电气、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联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认真做好智能电网企业科技人才的安居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努力实现南京智能电网成为国内领先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一是深度挖掘产业增长点。聚焦产业招商,依据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对象清单,依托重点板块,聚焦业内龙头企业、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定期开展招商活动;抓紧与南京有渊源的央国企交流互动,积极争取二三级子公司和新项目新业务在宁布局,做好“双百工程”重点项目、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重点推动中国能谷、苏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早日投产达产增效。二是切实加强企业服务保障。动态管理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培育清单,加强国电南瑞、南瑞继保、南高齿、国电南自等重点龙头企业的驻厂联络服务,了解企业日常管理、运营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并根据部门职能,做好责任细分,会同板块和有关部门分类处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创新构建应用场景示范。深入推动智能电网产业与轨道交通、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聚焦独立储能、电网侧储能,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全市独立储能电站的建设,并支持地产产品购用。四是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依托“宁工品推”系列活动,围绕智能电网产业主体开展供需对接活动;举办或组织参加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端论坛或展会,提升南京产业知名度,助力产业招商。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智能电网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