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105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快我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1 11:20 来源:市工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南京市工商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聚焦产业政策宣贯,学习领会产业发展要求

    一是宣贯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实施方案。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陆续印发系列文件,对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市工信局牵头市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向市相关部门单位、板块工业专委会及协会企业宣贯国家安全应急产业政策和省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及时跟进安全应急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的最新规划要求。

    二是解读指导企业按照目录研发生产。向企业宣贯《安全应急产业分类指导目录(2021年版)》,解读分类细目,分析适用领域范畴,鼓励企业围绕国家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广泛征集遴选报送我市安全应急装备,指导我市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二、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精准智能加强风险管控

    一是推动民爆行业危险作业岗位少(无)人化。民爆行业作为工信部门直接监管行业,市工信局强化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机制,持续开展民爆行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紧盯重点场所和环节,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情况进行抽查督查,做到风险动态管控一表清。组织实施雷管生产企业(南京理工科技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起爆药无人化生产技术及装备科研项目,不断提升企业安全风险预警、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能力,实现民爆行业危险和高风险岗位减人控人操作、人机隔离操作。

    二是积极推进工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根据省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老旧装置更新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市工信局会同市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作贯彻落实方案,初步制定了奖补办法和条件,目前已完成18家企业、22套装置改造工作,同时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要求,正在组织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政策兑现工作。

    三是开展粉尘涉爆工业企业免费诊断服务。经前期排查核查,我市现有铝镁金属粉尘企业31家,其中涉及打磨、抛光工艺且纳入重点治理范围的企业14家。市工信局对有意愿并具备基本条件的25家粉尘涉爆工业企业,免费提供智改数转网联诊断服务,帮助企业找准智改数转网联发展路径。目前免费诊断服务已全部完成,提交诊断报告25份,企业诊断服务满意度100%累计完成免费诊断服务粉尘涉爆工业企业104家,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

    四是推进铝加工企业监测预警建设。我市现有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1家,为南京云海铝业有限公司。市应急管理局推进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应用,邀请省应急厅,组织属地及企业相关负责同志,前往武汉市院所、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明确今年年底前云海铝业完成安全监测数据接入。

    五是突出高危工艺低危化改造。全市53家重点企业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改造,85家企业完成安全仪表系统治理。冶金等工贸方面,全市70%的金属粉尘企业进行湿法除尘工艺改造,有效降低产尘量、减少产尘环节;全市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化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推动钢铁企业实施智能化远程冶炼和智慧集控,2家有煤气柜的钢铁企业全部实现了远程集中监控、无人值守。矿山方面,在全市6座地下非煤矿山、3座露天矿山的值班室、人员和车辆出入口等重点场所建设了电子封条系统,2座地下矿山正在建设无监控不作业视频系统。针对露采矿和生产尾矿库建立三维一张图

    三、聚焦科研攻关示范,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一是建设硬科技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南京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253家,其中国家级59家、省级72家。市科技局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围绕科技企业成长需求,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投资融资和资源对接等创业孵化服务,持续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助力安全应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推动城市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移。市应急管理局针对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科技攻坚力度,与南京大学、擎天科技等各方合作,建设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开发了金陵综研联检系统、金陵应急宝、金陵安法宝等多个场景应用。组织南京工业大学、国电南瑞、南京锅检院等单位完成了基于新一代5G物联网技术的涉危化品老旧设备智能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降雨型滑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标准智能解析应用共享平台、基于城市安全水平提升的锂电子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应用研究及示范等4个江苏省应急管理科技项目研发。市工信局组织遴选全市人工智能典型案例,危化企业智能视频分析软硬一体机”“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建模平台”“工程车安全管控达塑胶智慧监管系统等一批安全应急产品和解决方案入选2023年南京市人工智能优秀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

    四、聚焦宣传教育引领,推动安全能力整体提升

    一是关注安全应急能力提升。结合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全面普及安全应急科普知识,提高安全应急相关产品知晓率。持续推进应急文化教育体验基地建设,打造鸡鸣寺地铁站安全文化主题车站和南京市科技馆安全体验馆等,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公众学会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做好自身防护,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为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了解安全应急产品最新产业动态和发展趋势。

    二是组织铝镁粉尘专家专题解读。市应急管理局邀请省级专家解读重点治理事项,召开铝镁粉尘深度治理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进会,提供一企一策治理思路,明确问题整改验收、监测系统建设、预警有效运行三步走实施路线。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调整生产布局、改用单机湿式除尘、拆除联通管道、压降涉粉人数等方式,完成深度治理,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应急装备储备,助力安全应急产品推广

    一是强化指挥通信和物资储备建设。指挥通信方面,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在全市12个区、13个街道配备卫星便携站、5G移动布控球和移动音视频调度系统等应急通信装备,强化三断(断网、断电、断路)条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物资储备方面,目前市区两级救灾物资仓库13个,实行信息化差异化管理,储备帐篷、折叠床等救灾物资239.5万件(套)。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机制,市级与苏果、苏宁、味洲等8家企业签订生活类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协议,储备金额1000余万元;并与生产帐篷和被服的厂家签订产能储备协议。

    二是举办产业座谈对接活动。市工信局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专委会指导下,牵头举办2024南京宁工品推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南京市安全应急产业座谈对接会,专委会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在宁高校安全应急学院、行业组织及我市安全应急企业代表共约100人参加,以座谈研讨和供需对接会的形式促进我市安全应急先进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本次座谈对接会集中展示我市安全应急产业相关领域装备和解决方案,应急救援处置、自然灾害预警、现场保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安全应急服务6大类3280余件安全应急产品展出交流。

    三是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博览会。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我市安全应急领域相关企业参加第三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10余家南京企业展出各项创新智能化的应急救援产品,为企业提供了相互交流、分享、对接的平台。

    六、聚焦平台载体建设,合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是在科技平台方面,整合全市优质科教资源,加快应急管理科技、人才、智力、服务支撑。与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安科院合作,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信息化支撑、大数据、网格化等多方面开展合作攻关。

    二是在人才平台方面,建设应用型应急管理学院,推动南京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4所大学开设重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点。

    三是在智力平台方面,积极构建应急管理研究模式,充分发挥市内高校在应急管理领域社会服务及资政建言功能。同国内知名团队合作,对大型重点企业开展安全审计,打造金陵应急宝平台整合专家和技术支撑力量。

    四是在社会组织平台方面,发挥南京市应急产业协会、安全生产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技术优势加强对企服务。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做好各级文件要求的任务落实,一是争取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系统梳理我市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情况,摸排我市安全应急相关企业。二是寻求安全应急产业智力支撑和技术保障,充分发挥在宁高校院所专业力量和人才优势,促进成果转化。三是持续开展重点安全应急装备及应用推广典型案例等项目征集申报工作,向各板块宣贯推进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要求,探索优化产业布局打造重点产业集聚区。四是组织举办各类安全应急产品对接推介活动,相关部门同向发力,共同推动我市安全应急企业发挥产品优势,拓展应用渠道。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市工信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