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9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加强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教育与支持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30 17:16 来源:市妇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民进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教育与支持的建议》提案收悉。我会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我市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工作的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青少年身心健康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青春期女生的健康更是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与发展,不容忽视。南京市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积极构建党委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专业机构业务支撑、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顶层设计。南京市逐步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育人格局。将青少年心理健康纳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统筹推进全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全市24家单位印发《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 年)》,促进全市广大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市委政法委把服务青春期女生等青少年身心健康纳入全市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市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制定年度精神卫生工作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列入年度任务。市教育局、卫健委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医教协同”行动,致力于构建 “四预”体系,即“全体学生的预防体系、问题学生的预警体系、障碍学生的干预体系、危机学生的预案体系”,对确诊心理疾病的学生,由学校与专业医疗机构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开展心理干预服务。市未成年人保护办公室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优秀案例及项目评选,积极探索新时期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新模式。市妇联积极推进《南京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立法项目,将健全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写入条例,加强源头保障。

    二、构建服务网络。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从多个层面和角度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市委政法委、卫健委在全市1024个社区(村)依托综治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80%以上,58个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村)社会心理服务。全市69家基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市教育局打造“陶老师”工作站及12个分站,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市卫健委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心理门诊。全市共有30家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包括精神专科医院11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科16家,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精神(心理)科3家,其中7家医疗机构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在常规诊疗以外,每周六、日全天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在休息日为有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市妇联推动各区100%建立家庭建设服务中心、公益性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辖区家庭提供家庭类综合资源服务包。同时,优化线上服务。市教育局“陶老师”热线始终在线,市妇联开通“宁姐凝心”心理援助热线、“妇儿之家”网上咨询,南京脑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全年7×24小时不间断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2个区均向社会公布辖区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号码,为辖区患者及时提供心理帮扶服务。江宁区心理学会开通24小时智能心理热线电话,为群众提供在线心理评估、自助心理调适、心理健康科普等智能服务。

    三、注重宣传引导。全市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家庭、学校、社会良好环境。市委政法委将“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服务”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推进。市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全市中小学校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每学期有6—10课时的健康教育理论课,其中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的人际交往及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如何预防性侵犯等纳入授课内容。开展专题宣传教育,持续推进以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为主的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制定各学段宣传教育重点内容。落实《江苏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在“世界艾滋病日”、毕业季等期间,多方式落实预防艾滋病教育。学生“防艾教育”以高年级学生,特别是高三的出国班和职业学校为重点,主要采取讲座和预防艾滋病知识网络答题活动等形式。开设“健康教育校园行”专题讲座,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开展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巡回讲座。面向师生和家长,组织“青春防艾,幸福家庭”艾滋病防治主题宣传活动。全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教“六进”活动,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市妇联依托线上家庭教育宣传品牌“宁姐137空中课堂”,2023年以来推送家教专题课程68期。线下开展“走进千万家”——家庭教育指导巡讲活动,每年送课30余场。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庭教育普法宣传,依法落实父母监护责任。与市检察院联合开展亲职教育,为涉案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1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白皮书》,推进特殊群体家庭教育指导。

    四、强化干预措施。南京市持续推进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综合干预措施。2023年,市卫健委试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活动,选取玄武区、雨花台区、溧水区三个项目区,通过面向学生、家长的现场调查、科普宣教、生活行为干预等措施,探索符合我市实际、可行易推广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肥胖防控和伤害预防的综合干预策略。市卫健委率先推出初一适龄女生免费接种国产二价HPV疫苗的政策,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按照全生命周期和三级预防的理念,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重点,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服务与管理。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均设有孕产保健部、儿童保健部、妇女保健部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及时在微信公众号等相关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同时,深入高校、中小学开展生殖健康讲座、青春期少女健康教育等。积极参与流产后关爱项目(简称PAC)。2020年,省妇幼健康研究会成立避孕关爱服务联盟,建立PAC项目省级推进中心。2021年,南京市成立PAC公益项目工作委员会南京指导组,并通过组织创建等级医院、培训咨询人员、拓展服务内涵、建立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措施,及时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促进避孕措施的落实,保护流产后女性的生殖健康。标准化的PAC服务模式有效促进和帮助流产后女性及时采取科学的避孕方法,并避免重复流产的伤害,对保护育龄女性生殖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社会治理系统工程中的软治理,是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命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市妇联作为群团组织,将继续配合牵头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加强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教育与支持,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市青春期女生身心健康教育与支持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愿携手助力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更好地守护南京人的“心”健康。


                                                南京市妇女联合会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