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民盟南京市委:
你们好!你们提出的关于构建“专精特新”培育长效机制 ,促进企业再创新再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情况
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重要贺信精神,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24家。特别是2023年,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4,仅次于深圳、宁波和北京;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7家,新增数量位居全国第8,总数实现翻番。 二、针对提案内容办理情况
(一)不断强化政策引领。一是在全国率先出台《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若干措施》。大力实施梯度培育、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链强链补链等“六大工程”,促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对首次获评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引导企业聚焦主业、深耕细作。二是持续推进《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建设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从构建专业培育体系、完善精准帮扶机制、搭建特色服务平台、加强创新支持力度等四个方面,组织专精特新企业与在宁高校精准对接,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专精特新企业转移转化,先后组织企业走进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在宁高校。三是制定出台我市《关于建立健全企业上市精准服务新机制的实施方案》《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补贴实施细则》。持续完善企业上市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一是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围绕省1650产业体系,建立“筑峰强链”企业库,对入库企业实施精准服务,推动优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二是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全力促进小升规、高升规、项目投产升规,推进规上企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夯实基础。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4800家,近4年全市平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500家。三是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充分发挥全市各高新园区创新主阵地作用,积极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有效期高企总数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2.2万家,实现高企、科小培育“双过万”。
(三)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提档升级。一是推动在宁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南京科教资源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组织开展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系列活动,推动在宁高校与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强化创新合作,加快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向专精特新企业转移转化。目前,全市已有超过85%的专精特新企业与在宁高校保持密切技术创新合作。二是出台《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我市“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三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工业母机、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技术平台。
(四)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一是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常态化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市领导率先垂范,市区两级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对企服务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落实服务专员制度,动态建立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库,及时为专精特新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连续多年在全国位居前列。二是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依托“宁对接”产业链供应链对接平台,打造“宁工品推”品牌,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优质产品推介、产业链对接、优质特色产品促销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促生产,累计举办活动近70场。三是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推动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优融资服务,以“专精特新保”持续降低中小企业担保费率,以“民营企业转贷基金”推动中小企业“过桥”成本降低。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持续优化支持政策,强化分类指导,加快构建新兴产业体系,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核心竞争力,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南京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