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政协提案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09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南京网红城市“长红”的思考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2 18:01 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致公党南京市委:

    你们好!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南京网红城市“长红”的思考和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经认真研究,并与协办单位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南京旅游火爆出圈,旅游热度位居全国前列,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安全有序、文明有礼、南京有爱的城市形象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南京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关键是创新发挥文化赋能地区资源禀赋的作用,使之成为持续引流、留客的亮点。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做好工作。

    一、健全南京文化符号,奋力打造城市品牌

    通过“聚焦青年、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工作路径,着力打造和平城市、文学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品牌IP。

    “一体两翼”打好“和平牌”。一是强化史实传播。赴境外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展;编辑出版《拉贝日记》影印本中译版、《“数”说南京大屠杀》等研究专著,推出学术杂志《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中、英、法、日文版),举办第一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青年学者研讨会;以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为节点,在Facebook、Twitter上开通账号“Nanjing Memorial”(南京祭忆),通过设置“大屠杀史实研究”“幸存者故事”“云上看展”等板块,多维度呈现南京大屠杀史实。二是推进和平实践。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三届南京和平论坛,举办主论坛、平行论坛、主题展览、“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媒体智库暨青年对话会、精彩中国“Touch Nanjing”“动物理想家——国际联合实践营”等系列活动。

    东西互济焕发“历史文化名城”活力。一是自2004年以来,每两年举办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以下简称“名城会”),链接国际机构、友好城市、企业、高校、社会机构等各方力量,与国际社会共同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二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举办“南京周”,先后走进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等世界知名城市,有效联动联合国总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NBC等上百个国内外组织机构,2020年纳入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清单,2022年纳入中荷建交50周年重点活动。三是自2016年起,发起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优选云锦、金箔、绒花、榫卯等非遗工艺,依托南京艺术学院、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等中外院校,邀请近30位世界顶级设计大师和青年设计师来宁,探究东西方在设计理念与工艺制作上的异同。四是2023年举办长江文化南京论坛。围绕大河城市文明对话,水、城、人与可持续发展等全球共性问题,加强与世界不同城市河流文明的交流,助力争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核心示范区。

    内外发力打造“世界文学之都”名片。2019年,南京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学之都”。市委市政府出台《“文学之都”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一是实施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遴选南京精品力作,2019年以来面向海外出版推介12部南京优秀文学作品。二是持续开展“国际文学家驻地计划”,邀请国际知名作家来宁驻地创作、云上交流等。三是成立“南京文学之都国际写作中心”,打造线上交流平台,让更多国际作家感受南京文都魅力。四是2023年与中国作家协会等举办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暨第六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五是拓展文学空间建设,“世界文学客厅”举办鸡笼山下文学课、“一日客厅主理人计划”等活动;打造2公里文学小路,开发智慧文旅小程序、AR体验等功能,形成山林交融的开放式文学体验空间;建设完善“探秘文都”城市文旅入口,策划30多条文旅线路,链接1000+城市文学空间坐标,结合城市文旅开展推广,“文都时空 数观文学”和“乘物游心”南京原生艺术展等展陈活动反响热烈。

     

    二、办好南京品牌活动,提供优质文旅产品

    办好南京特色主题活动。秦淮灯会、南京国际梅花节、南京长江文化旅游节、南京森林音乐会等主题活动轮番上阵,“约会南京 会见惊喜”会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南京获评“中国最具魅力会奖目的地”“中国最佳会议会奖目的地城市Top1”等称号。

    创新四季文旅产品供给。坚持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服务市场为导向,侧重年轻人的喜爱需求,围绕南京地区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整合“赏梅花、观花灯、探馆藏、登城墙、闻钟声、泡温泉”等特色活动,串联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江苏园博园、南京城墙博物馆等精华景区和“夜之金陵”系列产品等,包装推出南京冬春季旅游线路产品。针对暑期市场,组织一系列生态、研学、夜游、展览、演出等文旅消费活动,推出文博之夏、欢乐之夏等产品。南京秋天的美最值得打卡,应景推出“秋游南京Citywalk”—美景之旅、艺文之行和舌尖之味。

    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持续打造时尚街巷、艺术Mall、戏剧展演、夜间消费等特色消费场景。2023年,10家单位被认定为市级第三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12家首批南京市艺术Mall(街区)试点单位建设。“文化小店”多点发力,已滚动发放七批次37.5万张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6255万元。“南京礼道”全面开花,南京文旅商品在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获3金6银3铜,在2023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获2银;在第三届江苏旅游文创商品大赛中获1金2银3铜。演出市场蓬勃发展,政府补贴剧目全年共评选3批次115部225场演出,演出135部232场。消费活动如火如荼,“极美南京 消费焕新”文旅消费推进会、文化生活季、“夜泊金陵 万物鼎新”夜间文旅消费等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

    三、开展全媒体宣传推广,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加强新媒体合作。持续加强与小红书、微博、抖音、马蜂窝等平台合作,从塑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高度,用好“和平城市、文学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名片,挖掘介绍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品牌,集中策划开展主题产品宣推,实施形象宣传+产品线路落地的网络立体化整合营销。打造《我在南京》《发现南京》《古都新事》等特色栏目,策划推出图文、视频、海报等系列新媒体产品和网络主题活动,采取故事化讲述、可视化呈现、互动式引导记录等方式,从诸多维度将网友印象塑造成城市良好形象的具象。

    开展矩阵联动宣传。依托南京发布政务新媒体矩阵常态化联动各级网络媒体、“南京文旅”、南京各景区景点公众号、南京文旅海外友城官网及其YouTube、Facebook、Twitter、Zoom等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传播南京市城市风光、精彩赛事、旅游资源、营商环境、美食系列宣传视频,展现南京山水城林之美、历史人文底蕴之美、城市气质温润之美、科技创新精神之美,放大正面宣传效应。

    扩大网红人物“朋友圈”。打造网络名人市级重点、垂类行业和区级基层三类队伍,建立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日常联系较多的400余位网络名人,覆盖旅游消费、历史文化等多领域,明确其中130余位为重点对象,制定《网络名人团结引领工作方案》。加大线下交流频次,重点设计“发现南京”新媒体行等多载体,邀请网络名人开展采风调研,让日常积累的好感度转化为推介南京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工作的配合度。开展“口碑营销”,邀请知名作家、旅游达人、媒体达人等来宁实地体验分享,以名人“朋友圈”效应传播南京故事、传递南京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南京文化符号、城市品牌形象、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特色主题活动策划、新媒体合作运用、网红人员作用发挥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提升南京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力,力争“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促进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南京文旅行业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