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52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9 00:00 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白静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市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办好了一批造福于民的实事要事,居民三大基本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位居全国第二。建成了一批事关长远的重点工程,每千人口托位数4.6个位列全国第一,全市“1+12”个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实现市、区两级全覆盖。收获了一批含金量高的国家荣誉,入选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养老服务工作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取得了一批来之不易的成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省对设区市监测统计中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民生实事工作总体情况

    针对代表们的建议,为推动民生实事做细做实,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完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了“建议征集—谋划决策—实施推进—监督督查—宣传发动—成效评估”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开门办民生,把实事办准。通过线上12345、“听语+”等媒体平台,线下专场座谈会等方式,近年来广泛征求市民群众建议超4万条,重点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仅2023年征集时就收到相关代表、委员建议446条。针对我市社会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以及群众“急难愁盼”,我们紧扣服务理念转变、保障品质提升、工作举措创新,精准精细研究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省内率先开展年度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推动民生实事工作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

    二是坚持压茬推进,把实事办实。不断健全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印发年度任务分解方案,紧扣季度目标、要素保障、考核验收、长效管理等关键环节,强化精细化管理。同时,市政府将民生实事列入重点督查计划,定期督查通报工作进展;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监督组进行监督并开展满意度测评,不断提升民生实事工作质效。此外,我们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实事工作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把实事办好。各部门大力发扬“四敢”精神,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聚焦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兜底帮扶重点人群,持续推进综合性“残疾人之家”改造提升;为全市困境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人群建设“梦想小屋”。聚焦打造包容友好社会,对适龄学生开展脊柱健康筛查以及HPV疫苗免费接种;打造“宁青驿站”,为青年人来宁求职创业提供免费住宿。聚焦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创建住宅小区“睦宁里”服务站点,为小区居民提供综合便民服务,从城市管理和发展细节上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针对代表们提出的有关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为老服务等具体建议,相关部门在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青少年视力保健方面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组建专家、老师、家长、学生四支近视防控团队。依托南医大眼科医院和南京市儿童医院两个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以及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设立市级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干预中心;遴选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和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基地、中心、示范学校、宣讲团队协同配合,共同助力孩子眼健康。

    二是创新推进举措。加强信息化支撑,建立学生健康数据库,可实时了解学生健康监测等信息数据,便于及时安排就医等处置措施。出台全国首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室照明验收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对全市中小学所有教室照明进行检测与改造。加强体育锻炼,确保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缓解学生的视疲劳,保护学生的视力健康。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组建由眼科专家构成的近视防控宣讲团,开展形式丰富的眼健康科普讲座和宣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近视防控我来说”微视频竞赛,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印发《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倡议书》《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等,不断提升家长、学生对近视防控认识,共同守护学生眼健康。

    (二)为老服务方面

    一是有序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先后多次对适老化改造政策文件进行修订。目前,我市政府养老扶助对象等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费用按实际发生改造费用全额补贴,最高补贴额3000元;其他老年人按改造总费用50%给予补贴,其中65周岁以上老人家庭最高补贴1500元,80周岁以上最高补贴2500元。下一步将加大适老化改造的政策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都能够顺利申请并实施改造。

    二是科学加强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我市不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21年至2023年,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养老机构床位超过700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85%。下一步将持续加强部门协同,不断强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政策支持。

    三是持续开展失能老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我市探索创新“送教上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3展家属照护培训,不断加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市区联动每年对养老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6000人,连续4年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列为职工职业(行业)技能大赛一级竞赛,全力推进全市养老护理人才技能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代表们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市民生实事落实落细,助力我市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走在前、做示范”,建设更有温度、更具归属感的幸福城市。

    一是完善意见征集机制。持续完善年度民生实事意见征集工作机制,在谋划及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听取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及行业代表、专家学者等群体意见,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加强我市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调研,兜准兜牢兜好民生底线,不断提升民生实事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

    二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工作统筹、系统谋划,会同各责任部门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民生实事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激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建设各类服务设施载体,大力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基层、远郊区下沉延伸。

    三是营造共建共享氛围。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推动广大市民群众参与民生、共建民生,不断提炼总结各级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工作宣传,及时总结通报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让各界充分感受到南京民生建设的有力和有效,营造全市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