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陈剑光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在南京市培育优秀慈善公益沃土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博爱之都 金陵善城”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改革创新,大力宣传慈善文化,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强化监督执法,不断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情况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发展促进机制。2016年以来,先后出台《慈善捐赠受赠管理办法》《选派监事工作管理制度》等6个《慈善法》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强化慈善顶层设计。制定发布《南京市慈善组织(基金会)登记注册指引》《慈善组织重大事项报告工作指引》《慈善信托备案工作指引》等工作流程指引,编印逾50万字的《南京市慈善政策法规汇编》,编印《慈善组织政策问答》指导慈善组织合规治理,为贯彻落实《慈善法》保驾护航。2017年成立全省首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南京市慈善事业发展中心,受市民政局委托承担慈善行业培育、发展管理与执法监督职能,日常加强对慈善组织的培训答疑等服务。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开展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审核,激发慈善组织积极性。将慈善捐赠系数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积分落户制度加分指标。深化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梳理慈善方面的政务服务事项并进行简化流程,推广应用电子证照,缩短办理时限等。同时对慈善组织,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与上门辅导相结合,并选派人员担任慈善组织监事。严格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督促慈善资金合规使用。
二是推动改革创新,组织培育驱动强。在慈善事业体制机制、运行方式、行业自身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推进慈善组织在项目设计和管理、线上线下募捐、活动推广等方面向更加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完善慈善组织登记制度,培育慈善行业组织,既有综合型的慈善组织,也有专业性的慈善组织,既有发展较成熟的龙头慈善组织如市区两级慈善总会、红会,也有刚起步的小型慈善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区、镇街、村居“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慈善组织网络,形成层次清晰、分布合理、特色鲜明、分工明确的慈善组织良性生态格局。目前,全市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73家(市级28家、区级45家),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26家。
三是强化文化宣传,慈善参与氛围浓。积极宣传慈善文化,围绕“博爱之都 金陵善城”这一主线开展各类培训、宣讲、座谈等。每年9月开展“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启动仪式、广场活动、慈善市集、公益跑等形式;面向全市慈善组织开展短视频征集活动,创新拍摄普法视频,通过多条地铁线路站点慈善语音播报、全市2万多块楼宇电梯屏播放普法视频和优秀慈善组织视频,制作优秀慈善项目手册和慈善文创产品;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扩大慈善宣传覆盖面。2023年6月启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活动试点工作,确定了25家试点学校,在校内营造慈善文化宣传氛围、慈善文化实体建设、慈善教学与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南京市慈善总会、南京市教育局出台《南京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把“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活动有机融入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江宁区东善桥初级中学、市东山小学长期坚持开展“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活动,被授予江苏省首批“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四是打造家门口的慈善,服务群众潜力大。在全市范围开展社区慈善基金试点,出台《关于发展社区慈善基金的实施意见(试行)》,目前全市共发展84家社区慈善基金,辐射11个区47个街道,募集资金642万元。2021年启动省民政标准化试点项目“社区基金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建立一套社区基金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标准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慈善空间”这一居民家门口的慈善体验场所,搭建了“志愿服务师资库”、“慈善普法体验活动库”,依托该平台每月组织开展“慈善普法进社区”“慈善普法嘉年华”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创建“慈善空间”26处。受益群众达4000余人次,让慈善逐渐看得见、可体验、易参与,形成“人人慈善、 随手公益”的生动局面。
五是加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活力足。对慈善组织人才现状进行摸底调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下+线上”“理论+实战”多种渠道开展慈善业务学习、培训、研讨、座谈等,不断加强公益人才队伍建设。每年组织慈善组织和社会组织赴深圳参加慈展会,与全国慈善同仁交流学习,并成立南京市慈善专家委员会。积极将慈善理念引入企业、高校文化建设。南京大学率先在全国设立慈善学院和公益慈善专业课程;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成立公益慈善管理学院,开设四年制公益慈善管理方向本科专业;2023年南京师范大学成立瑞华慈善文化研究院,并举办了首届“瑞华”慈善文化论坛,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专家针对慈善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开展深入交流。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新修订慈善法颁布为契机,加强慈善组织孵化培育与监督管理,以慈善专业人才培养、慈善项目开发、募捐品牌打造、建立慈善需求摸排与资源衔接机制为重点,依托社工站、慈善空间等慈善载体,推动加快构建新型慈善发展体系,全力打造南京慈善品牌。根据新修改《慈善法》配套政策,落实好公开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管理、慈善服务、业务信息公开的规定要求,加强对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激发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宣传部、社工部等部门加强合作,通过慈善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的组织等方式,提升公众对慈善法的认知,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全力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市民政局
2024年07月26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