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贾伟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推进情况
(一)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融合发展。围绕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南京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聚焦“4266”产业体系,加快大模型产业化应用,培育形成工业应用大模型1-2个,培育打造应用场景20个以上。目前南京共有3个大模型在省委网信办成功备案,占全省1/2。超前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出台《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完成南京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寒武纪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二期扩容,南京智能计算中心获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推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协鑫智算中心等项目成功落地并加快形成智算供给。
(二)强化标杆项目示范带动。2022年以来,围绕智能化数字化技改、星级上云、标杆创建、智能制造能力提升4个方面,全市累计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7000多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3000多家。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2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42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3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65个,省级以上5G工厂10家。面向全市征集推广三批共计261个“智改数转网联”优秀案例,引导企业转变理念、激发转型动能,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先后成功举办“十城千企”首站金陵南京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江苏首场暨南京专场等活动,组织百余家企业走进标杆示范工厂看样学样参观见学。
(三)加大智能制造领域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南京市金融支持产业强市总体方案》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子方案》。企业上市服务专员走访重点企业,建立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库,定期更新服务库名单;推动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常态化对接协作机制,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匹配推送至相关金融机构,通过上门服务、联合会办等方式进行常态化对接服务。强化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和低息票据贴现。指导银行机构提高对制造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减费让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予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疏通流程堵点,提供优先审批支持。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强化政银合作鼓励转型。设立“专精特新保”等专属融资产品,支持企业通过融资方式开展“智改数转”;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转型,如:江苏银行推出专属产品“智数贷”、兴业银行创新构建“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恒丰银行建立“1+N”专属服务机制。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属信贷产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线上化试点,积极推广“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模式,有效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放规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抓好我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若干政策措施实施,高标准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深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升级需求,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制造业智能化流程环节,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示范项目和典型案例。引导优质服务商和重点工业企业联合开发大模型和企业专属模型。
二是持续推动标杆示范创建。持续做大国家、省、市三级智能化改造示范标杆企业矩阵,带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普遍改造提升,争创一批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开展“智改数转网联示范标杆企业观摩系列活动”,组织中小企业走进头部标杆企业看样学样。
三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信贷融资服务。定期组织银企对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场景,优化授信方式和信贷资源配置,提出针对性融资支持方案,合理调整审批权限,丰富信贷产品,重点满足企业“智改数字网联”融资需求。制定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体系,打造企业上市服务专员体系,服务优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依托“每日路演”平台,促进投融资对接活动常态化。鼓励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等参与对接活动,各类政府投资基金发挥引导作用,加快完善产业投资策略,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