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缪子梅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市教育局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住“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关键,整合思政教育各方资源,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搭设“思政好声音”平台,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一、组建一体化联盟,搭设思政育人平台
2021年,市委教育工委下发《关于组建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通知》,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南京样本”。每个联盟的成员学校不少于1所高校、2所中学、2所小学,视情况纳入幼儿园;联盟须订立章程,制定三年工作规划,规范建设和活动开展,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全市12个区共组建15个联盟,涵盖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近10所在宁高校和百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各联盟立足实际,瞄准“育人”着力点,积极探索教学科研、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反馈评价“六个一体化”。秦淮区和江北新区联盟入选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项目。
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体育学院7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玄武区教育局成为玄武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成员单位,并成立了玄武区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发布了联盟“同上一节思政课”项目。秦淮区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牵头院校,组建两个联盟,成立“秦淮区思政一体化研究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研讨会、两场现场会和年度总结推进会,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互惠融通、开放融入、创新融合。南京大学与第二十九中学共建“培根铸魂·思政育人联合体”。雨花台区依托南京晓庄学院组建联盟,成立党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组,建立南京晓庄学院与雨花台中学、雨花外国语小学、金陵中学西善分校、小行小学两组结对校协同式团队共建,探索联盟校结对发展新范式。
二、推进一体化教研,深化思政教学内涵
建立一体化教学研究机制,探索富有南京市域特征的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课体系建设模式,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各学段课程目标层层递进。举办多次市级活动,依托市许冬红德育名师工作室和李宝玉名师工作室,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视域下的‘说好中国共产党人的故事’课例实践活动”主题研训、“精准定位、螺旋上升,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学创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初衔接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依托市周智宁名师工作室、许冬红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江宁区黄伟工作室,举办“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研讨活动。
玄武区依托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由24位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研团队,联合开展新时代思政课程学情调研和课题研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定期组织大中小幼思政课程教师和思政工作者,共同探讨不同学段思政课程“同课异构”的思路与举措,形成“同一思政主题、分层教学实施”的大中小幼思政微课矩阵;由南京农业大学牵头召开“大思政课”建设推进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由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郑和外国语学校和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教师“同上一节课”。鼓楼区与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申请江苏省社科联立项课题《在大中小学开展一体化“四史”学习模式研究》。雨花台区梳理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文化自信等10个主题,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教师集中授课,提炼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教学成果;南京晓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雨花台区中小学教师先后以“共产党人的信仰”“雨花英烈精神”为主题“同上一节课”。江北新区通过小学“幸福江北”、初中“行走江北”、高中“红色江北”、高校“创新江北”四个课程,构建“纵向衔接、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课题《关于江苏红色基因传承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批2022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溧水区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联盟教师“同上一堂课”教学研讨活动。
三、强化一体化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020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正式启动每3年一轮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理论全员轮训工作,通过市级示范、区级实践、骨干引领三个层次,带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提升课程质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了全市首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理论示范研修班,时长为5天半,共40学时,参训老师包括市直属学校思政课教师、全市中小学思政课教授级高级教师和省特级教师、市区中小学思政课教科研训员共128人。研修班按照“研+训+赛”一体化实施,汇聚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等专家学者,安排了11场专题报告,进行了2次现场放学、2场微课研讨,组织了1场微课评选,形成了1份学习成果汇编。2021年,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理论全员轮训工作推进会,部署2021-2022年各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理论全员轮训工作。2021年7月起,11个区及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组织完成了各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
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玄武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题理论研修班。秦淮区联合属地高校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师队伍轮训,累计参与培训人数为420名。建邺区骨干教师参与两期由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暑期思政教师培训。鼓楼区与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办思政专题理论研修班,共有421名教师参加为期三天的沉浸式培训学习。雨花台区先后组织两期思政课教师专题培训,参训人员包括小初高所有学段的思政课专职和部分兼职教师。
四、深化一体化共享,丰富思政育人资源
积极探索校内小课堂资源共享,整合联盟内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方法、数据、名师、基地、学校文化、学校图书和网络资源等。积极推进社会大课堂资源共享,结合全市165个红色资源点和文化、科技、国防、媒体等各类资源,挖掘南京特有的历史渊源和教育资源,发挥其在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育人作用。举行以“知史爱党 铸魂育人”为主题的暑期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启动仪式暨第十届市“中学生青年先锋训练营”开营仪式,宣传江苏省中小学生“红色之旅”研学线路(部分),推出“传承梅园风范+重温红色印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艰苦创业”“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印记”“重温红色印记+感受乡村振兴”“追忆峥嵘岁月+喜看沧桑巨变”五大主题十条精品线路,发布50个“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范例课程、50个“四史”学习教育研学实践基地。
玄武区构建“中学-高校-社会”全链条人才培养格局,实施以遴选百名专家、深入百所中学、举办百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三百计划”,南京理工大学团委副书记张海玉以“为科学家精神点亮青春理想”为主题,为南理工附中和南理工实小近200名师生作演讲;南理工走进中小学联合开展科技节、机器人比赛等学科类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南理工附中每年4月参加南理工举办的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2021年10月,南理工指导南理工实小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小学生全程参研的微纳卫星“田园一号”;南理工兵器馆常年对中小幼学生开放,年均接待5000人次;全国高校百强社团——“红话筒”政治理论宣教团的研究生同学与联盟内中小学社团开展“共学党史、同心向党”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兰小杉”团队深入联盟内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和教育教学实习。秦淮区成立了7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南京工业大学的“百年党史”红色文化展在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等校巡回展览;江北新区浦厂中学的“王荷波同志事迹陈列馆”、浦厂小学的铁路驿站、胡桥路幼儿园的《大国重器》中国当代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科普图片展、南京工业大学实验小学的“碳究世界”等思政场馆随时对联盟校开放。
五、培育一体化项目,打造思政工作品牌
2021年底,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精心设计集理论解读、生动宣传、现场展评于一体的思政教育品牌项目——南京“思政好声音”,打造新时代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思政育人平台。一是高唱“前奏曲”,奏准新时代思政教育“引领声”。邀请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原书记郭广银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大平院长、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刚院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川书记和王智院长等16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建南京“思政好声音”专家指导团。2023年,组建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委员会,包括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等共35人。评定三批79所中小学为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14所为省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常态创建,示范引领,全面推动学校思政育人方式变革。下发《关于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工作的通知》,评选推介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讲思政课作品236个。二是齐唱“融合曲”,奏出新时代思政教育“立体声”。2021年12月初,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以“讲好党史‘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为主题举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示范推进会暨“思政好声音”启动仪式。2022年2月至2023年10月,先后以“永远跟党走 携手向未来”“传承·马克思主义我来说”“唱响中国式现代化‘主旋律’ 共谱思政课一体化‘好声音’”为主题举办现场展评推进活动。线上,南京“思政好声音”借助扬子晚报《少年志》融媒平台开设线上专栏,征集展示文字、音频、视频三类思政优秀作品,打造融思想引领、作品征集、展示传播、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三是同唱“协奏曲”,奏响新时代思政教育“共鸣声”。与省委宣传部离退休干部“苏宣银发志愿服务队”以及市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分别签订“思政好声音”项目合作协议书,下发《关于发挥“五老”作用 助力大思政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市青少年思政研习社,以市“四史”先进青少年、省市“新时代好少年”、市“小小红色志愿讲解员”等50名优秀青少年代表为成员。借助《扬子晚报》融媒平台创新性开设“南京大学生‘思政好声音·宁听青春说’”专题栏目,面向驻宁高校大学生征集思政宣讲微视频。南京林业大学侯寅寅同学讲述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新中国首任林垦部部长梁希的故事,秉持着传承薪火的挚诚,从梁希先生身上汲取不竭的奋进力量。
下一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将继续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途径。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15个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的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二是进一步搭建协作平台,与在宁高校建立紧密联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学互促。三是进一步强化教学研究,征集评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优秀案例课例,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资源库;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题,联合申报各级课题,实现学段贯通。四是进一步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健全分级分层的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机制,组织骨干教师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中学习和提升。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