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91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快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托育业态 提升托育服务可及性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6 00:00 来源:南京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刘永辉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托育业态 提升托育服务可及性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托育工作开展现状

    我市一直以建设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医育融合、普惠为民”为主线,从“家庭照护、社区照护、单位照护、机构照护”等方面全面发力,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截至2023年底,市托育服务机构737家,建成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家,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5家。全市可供托位约 4.4 个,千人口托位数 4.6个。2023年被命名全国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2024年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

    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健全高位统筹机制

    各区政府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联席会议,定期研究部署、高位协调、统筹推进。将托育机构建设纳入市对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督查激励,纳入各级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各级人大代表重点监督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支出项目,通过市区联动、一体推进,持续推动全市普惠托育工作发展。

    二)多点发力,完善政策创新体系

    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南京市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规划》,从健全供给体系、培育专业人才、强化数字支撑、创新融合发展、强化综合监管等方面,引领全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以政府令形式颁发《南京市婴幼儿托育机构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南京市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南京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基本规范》《南京市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南京市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实施办法》等28份制度规范文件,全力推动政策制度联动。

    (三)持续投入,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市财政对新建公办、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含“产业园区嵌入式托育”)按规模给予建设补助。各区政府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街(镇)指导服务站、社区亲子室等公立托育机构建设,市财政对建成的按标准实施奖补。市、区财政对普惠托位按标准实施补贴并对获得省级示范,省、市级普惠的托育机构按标准给予奖补。对于提出的探索向二孩、三孩家庭发放普惠性托育消费补贴建议,我市部分区已有试点,例如高淳区、建邺区、江北新区,为符合条件家庭发放托育消费券,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四)多元模式,构建普惠托育体系

    连续4年将普惠托育机构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社区+托育”“单位+托育”“幼儿园+托育”项目,培育发展多种模式的托育服务。南京市示范托儿所是市妇幼保健院举办的用人单位办托机构,不仅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更注重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依托妇幼保健院的优势,注重医教结合,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和个性发展,获得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称号建邺区先行先试,支持国企公办托育发展,打造园区办托,探索出“楼上上班、楼下带娃”的建邺经验和样板成为该区营商环境亮丽的名片;栖霞区深化“校府合作”,与审计大学金审学院共建栖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整合托育、妇幼保健、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全区托育产教研发展;高淳区大力推进城乡“区、街镇、村”三级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公办村级幼儿园进行托育服务设施改造,全面开展乡村普惠托育服务。六合区四柳社区创办“亲子小屋”“关爱之家”“农家书屋”,为婴、幼、学成长全过程建立“服务基地”。

    (五)线上+线下,绘制托育服务安全网

    市卫健部门按照15分钟生活圈,绘制南京托育地图”,在手机即可查询“身边园”地址、价格、等级、导航路线。开发南京市 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对机构信息、人员资质、健康状态、日常运营进行动态监管线下检查,依托各区卫生监督机构、疾控机构,开展机构卫生保健合格验收,发放机构卫生合格证,开展双随机现场检查、年度专项抽查,街道综合执法,促进黑园转红园、红园转星级园、示范园。

    市商务局联合腾讯地图升级南京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主题地图,上线维修、开锁、缝补等10余个类别网点,服务网点总数超过2600家。至今全市已有超过2万人次通过“便民生活圈”地图寻找各项服务。

    三、针对提出的建议,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发展社区托育方面。我市将升级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提高信息搜集、政策咨询、动态监管能力可实时动态摸清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底数,便于统筹规划设置托育服务网络。将社区托育服务设施与新建居住区及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交付使用,加快利用公共服务资源建设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全覆盖。

    二是降低托育成本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社会组织、家庭等各方主体创办普惠性育儿园,开展邻里互助式托育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在发展规划、用地保障、场地提供、融资优惠、税费减免、购买服务等方面出台一揽子专项支持政策。努力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育儿负担。

    三是家长放心送托方面。加强从业专业化培育制定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禁入、吊销制度,推行保教人员持育婴员证上岗,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培训发展体系,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加快推动相关技能培训项目列入南京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整合全市现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积极开展育融合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等探索。

    四是加大普惠托育宣传方面。国家托育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开展托育日主题活动和“普惠托育进社区”公益活动,动员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到机构免费体验托育服务,支持普惠托育机构联合社区、用人单位等,开展公益性亲子活动或科学育儿讲座

    五是强化社区托育智慧监管方面。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加快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智慧托育真正融入到政府的实际监管中,机构的实际运营中,通过智慧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实现托育事业高水平监管。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

    2024年0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