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9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加强农村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9 00:00 来源: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耿晓凤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委牵头调人口、促结构,全面提升一老一幼服务能力。一方面,有力推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今年,南京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调整充实全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党委、政府双一把手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健全儿童友好双牵头工作协调推进机制。高效落实《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组织编制《南京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战略规划(2023-2030年)》。市区两级协同联动,系统谋划全市儿童友好项目建设点位。另一方面,全面提高养老托育服务水平。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牵头的市一老一小工作协调小组,区级比照成立并建立一事一议协调机制,为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将养老托育工作纳入全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评价实施考核体系,持续推进《南京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落实和普惠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去年,申报6个养老托育中央项目并争取1640万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主要如下:

    一、丰富老年人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

    坚持以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指引,秉承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扎实推进社区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宣传教育、知识普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功能,积极组织动员广大老年人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编制《南京市15分钟生活圈规划导则》,着重关注一老一小生活圈建设,结合不同老年群体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确保健康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均能享受到适宜的服务设施。同时,积极推行老幼复合共享公共空间的理念,通过公共空间的全龄化设计,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2021年,市政府将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免费培训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社区办班集中教学、互助养老送教上门等方式,培训超过5万人次。目前,这项目已列为全市互助养老的常规服务项目,免费向全市老年人提供智能手机等智能产品使用培训服务。在智慧养老平台开发中,我们也特别注意适老化问题,比如具有放大镜功能、语音输入功能、智能识别南京方言等适老化功能。

    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建设

    市级财政将养老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建立了涵盖服务、运营、建设、人才等多个方面的养老系列补贴机制。我们确保福彩公益金中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发展养老服务。市、区两级财政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投入在五年间实现了超过2倍的增长,目前全市养老服务体系财政投入已达5亿元。目前,我市已建成1400多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20多家社区综合护理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助洁、助浴、代购等多样化服务。同时,我们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2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鼓励养老机构开门办院,让更多社区居家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实现服务设施的共享。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祠堂等现有活动场所,鼓励村民自愿参与、自主组织活动、实现自我服务,创建乡村睦邻点,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营造和谐温馨的社区氛围。

    三、强化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群体监护责任

    指导和督促留守儿童受委托监护人签订《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确保每一名留守儿童都有明确的被委托照护人妥善照料。联合多部门印发《南京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制度和监护体系。目前,全市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已全覆盖,市民政局通过举办优秀论文,优秀案例及项目评选活动;组织基层儿童工作者开展档案管理、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走访评估、个案处置等业务培训;举办全市儿童主任实务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推动基层儿童工作者理论与实务并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2024年度全市将通过改造提升、各区自建等方式建设 19 家未保工作站(含 12 家省级示范站点),实现街(镇)未保站全覆盖。各未保站点均设置有心理咨询室,利用图书画册,沙盘游戏等方式,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服务。同时各未保站立足辖区儿童需求,积极开展安全自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亲子教育等多元化服务,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关爱服务“5+N——共筑心巢项目的通知》,督促指导各区做好特殊儿童群体心理监测与服务工作。

    • 开展送文艺进乡村方面工作

    2023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起点,市文旅部门牵头、市有关单位配合,坚持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主题,组建送文化文艺下乡志愿服务分团,持续开展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文化惠民进万家、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春风行动、新春送书下乡等品牌活动。组织市级优秀文艺团队下基层举办公益演出101场、送戏下乡40场、送书2万多册,开展精品文艺下基层专题巡演6场,努力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下乡,丰富农村地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和广大文化志愿者到农村教、学、帮、带集中服务活动,全年组织对19支群众文艺团队开展2批次培训活动,培训基层群众文艺骨干500多人。进一步规范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指导各区开展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评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评选认定44支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组织举办第二届南京市公共文化星辰奖,组织团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采风,新创作一批反映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作品,促进了全市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繁荣与发展。秉持群众有所呼文联有所应文艺家有所为的工作理念,根据群众需求点单,选派相应文艺名家导师赴老五县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满足百姓需求,滋润群众心田,让老百姓共享最新文化成果。打造面向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开展道德培育、文体娱乐、劳动实践等活动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务场所,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宣传推广10农村未成年人活动阵地建设典型案例

    •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

    按照就近就便、双方自愿原则,发挥全国、省级、市级文明校园的师资、人才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共建,通过发动具有专业专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以辅导员培训、定期进校辅导、网络资源共享、联办活动等方式,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升辅导水平和活动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开展课外教育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2021年,我市全国文明校园和省级文明校园(全市共48所),率先开展与中央、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学校(全市共32所)共建,实现中央、省级项目学校共建全覆盖。

    下一步,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跨部门联动协作。以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为抓手,通过在市区两级党的工作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协调机制,加强跨部门工作统筹和协同联动,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与“一老一小”有关的职能部门均作为成员单位,未来将更好地协调各方力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二是加强社工队伍能力建设。组织社区骨干培训班,将加强农村社区“一老一小”服务工作纳入培训课程统筹安排,有针对性做好农村社工骨干调训工作。鼓励农村社区在职社工报考2024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今年全市共有2.4万人报名参考,同比增加49.3%。考前,市区两级社会工作部门分级分层组织开展免费培训,邀请资深高校专家学者授课,讲授包括学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在内的各类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提升参培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

    三是持续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八礼四仪”“童心向党”系列活动;持续开展“文明有‘宁’ 携手同行”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宣讲宣传活动,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等。深化全国文明校园和省级文明校园与中央、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学校(全市共32所)共建。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0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