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8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频发加强整顿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6 00:00 来源:南京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仇璐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对医疗美容行业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频发加强整顿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非法行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全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沟通与协作,通过加强监管执法、畅通投诉渠道、开展教育宣传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全市医疗美容行业规范化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强化日常监督,提升监管效能

    (一)严格行业准入管理。市卫健委依法开展医疗广告审查和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备案工作,严把审查备案关,2023年共审查医疗广告582件,备案医院55家次、医美服务项目3656项次。充分发挥医疗美容质控中心作用,2023年委托市医疗美容质控中心对市卫健委发证的15家美容医院和1家整形医院开展了两次全覆盖质控检查,每月对投诉举报多的医美机构进行突击抽查,主要检查内容为医疗机构开展美容项目的备案、医务人员依法执业管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使用、处方和病历管理,以及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等方面。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要求立纠立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通过质控检查,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医美机构执业行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依法依规执业意识。

    (二)强化广告宣传监管。市市场监管局切实履行对商业广告的监管职责,利用广告智慧监管体系,依托四级广告监测网络,对医美领域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虚假误导宣传,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予以重点监测,强化三位一体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作用。一是升级广告智慧监管系统。整合广告监管与发展中心工作,以数据集成为基础,以监测监管核心业务为主干,建立健全数据监测分析和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消灭数据孤岛,提升线索发现、追踪溯源和精准打击能力。二是创新社会共治广告监管模式。秉承人人都是广告受众,人人都是广告监督者的理念,建立户外广告监管云平台,实现了从单一政府监管到多元参与的社会共治。三是启用LED户外电子显示屏监管小程序。解决监管堵点难点,通过非现场监管创新应用,为查处违法广告行为、快速处置因不当内容引起的舆情事件提供有力抓手。2022年以来,市局共开展医美专项广告监测3期,监测广告近6万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25条,均依法依规处置。2023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医美行业不正当竞争案件4件,罚没款139万元。

    (三)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市市场监管局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监管,对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巡查和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平台排查整改,要求平台经营者严格核验平台内医美机构及销售产品的相关资质,落实信息公示、审核等主体义务,履行资质信息审核、商品信息管理和违规行为制止、报告、停止交易服务等法定义务,禁止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标示和价格促销行为。加大对医美机构价格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据《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

    (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履行市场监管部门在医美领域的投诉举报工作职责,努力保障涉市场监管职能的医美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一是畅通热线渠道,做好具体投诉的接办工作。保障12315热线24小时全天候运行和人工接听,2023年,市12315平台共接收医美相关投诉4061件。二是强化效能管理,保障投诉事项的办理质效。做好12315平台投诉的跟踪督办,2023年平台医美有效投诉办结率为99.975%。发展医疗机构入驻12315平台成为ODR在线调解单位,直接参与处理相关医美投诉推进12315平台数据分析,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梳理重点机构、产品和问题,强化市场领域源头管理。三是推进投诉公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序推进12315平台投诉信息公示工作,2023年,通过微信、支付宝“12315投诉公示等小程序向社会公示南京市医美机构市场监管相关投诉信息197。四是监测风险信息,推动事故风险信息早处置。24小时实时监测12315热线来电信息,接收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信息,第一时间将存在事故风险的医美投诉转入应急体系排查处理。

    二、开展专项整治,发挥部门合力

    市卫健、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通报医美行业监管工作的进展情况,共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协同治理。2021年,由市卫健委牵头,建立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案件移送等,进一步增强打击非法医美的工作合力。

    2022年,市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印发《南京市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把医美行业乱象纳入到医疗乱象治理范围,市卫健委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各区同步设立举报电话,并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设立医疗乱象监督举报专线和专用通道,广泛征集违法线索。严厉打击以夸大疗效、利用医托等方式,欺骗、诱使、强迫患者接受诊疗和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市卫健委在全市组织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及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重点对开展非法医美的生活美容场所进行回头看

    202210月至20232月,市市场监管局与卫健委、公安等9部门联合开展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聚焦虚假宣传”“假货频现”“非法行医”“价格欺诈等行业突出问题,对照四张清单制定检查方案,对全市1701家市场主体开展现场检查,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以监管手段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专项行动期间共查办案件36件,罚没款101.8万元,向社会公示典型案例5件。2023 1 月,国家专班督导组一行来我市开展督导检查,对我市专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市公安局深入开展昆仑行动”“严厉打击危害药品安全犯罪专项工作等专项行动,以年度药品安全重点工作为抓手,切实打击犯罪、防控风险、维护稳定。一是深化行刑衔接。推进与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双打,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落实信息共享、线索转递、案件移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不断打通数据壁垒,及时共享有关行政执法举报、抽检、检测、监测等信息数据,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做好执法支撑。二是护航行业发展。聚焦本地品牌发展,与市场监管局沟通掌握本地知名、重点医美企业名单,不断提升医美行业信息的透明度,对涉嫌假冒伪劣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发动企业提供案件线索,严厉打击医美领域犯罪,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公安+行政+本地企业共享共治新格局。2023年,全市药品案件立案21起,破案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6名,移诉35名,查获各类肉毒素、玻尿酸、麻药、非法添加司美格鲁肽瘦身针等假劣产品数十万盒。

    三、重视教育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深刻认识当前的形势变化,学习新的理念,掌握新的本领,适应新的挑战,着力解决监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基层执法监管实际组织系统业务培训,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媒体,邀请执法骨干授课,讲授查办案件的要点和技巧,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市公安局围绕法律法规、情报获取、数据研判、案件侦办等重点环节,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同时加强对联合执法工作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将宣传工作和治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宣传引导,着力提升消费者辨识能力和经营者守法意识。市市场监管局运用微信公众号、微视屏等媒体,加大政策法规和监管工作宣传力度,相继制作了多部科普宣传片在省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播放,受众达百万人次;每年定期举办医疗器械宣传周活动,多措并举开展安全用械宣传,提高公众对医疗器械安全的关注度和知晓率,让安全用械深入人心,让共享健康普惠民众。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强对相关单位的专业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素质,努力营造依法经营、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市卫健委和公安局深入医美医院、美容会所、养生馆等经营场所,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集体普法宣传教育,宣传医美领域药品安全、医疗器械使用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要求行业人员依法经营,不得开展非法医美医疗活动,严格按资质行医。

    我们赞同仇璐代表提出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依法履职尽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完善联合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压实医美机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营造行业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再次感谢您对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关心,请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

    南京市场监管局

    2024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