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王晓东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南京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南京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及大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代表提出的“协同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国家医学中心是以医院为牵头单位申报建设的国家级最高医学平台,如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项目落地南京,将有利于提高我市及周边地区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南京医疗高峰事业弯道超车。综合相关部门意见,我市持续加强与省卫健委、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积极支持江苏省人民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并落地南京。一方面,认真研究项目选址工作。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市政府、医管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项目选址工作。目前,国家医学中心选址工作已完成,市政府已就医学中心选址事项复函省卫健委。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工作衔接。今年2月,省发改委就我省支持国家医学中心建设政策清单征求我市意见,我市扎实做好意见征集工作,并按要求报送相关情况。下一步,我委将认真吸收采纳代表建议,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不断加大省市条线对接汇报,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有力有序推动国家医学中心落地我市。
二、关于代表提出的“加强优质资源整合扩容,实现教育医疗资源互通互享”
综合鼓楼区政府意见,鼓楼区近年来持续加强高校与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一是加强在医教研方面的合作。鼓楼区与辖区内高校保持紧密对接,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共建各类平台。其中在生命健康领域,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共建“七平台一基地”的转化医学研究院,对标波士顿生命科学中心,通过研究院的专业技术平台、领军团队、核心技术、高端智库等全链条服务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制药企业、生命健康产业关联企业和社会金融资本在鼓楼区集聚,构建原创“中国药”动力引擎,合力推动环中国药科大学生命健康产业“康巷”建设。下一步,鼓楼区将积极整合医疗机构与高校之间的资源,不断强化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二是加强在医工交叉领域的合作。鼓楼区积极依托区域内科教、医疗资源高度密集优势,聚焦高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信息服务、高端康复医疗等重点领域,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计算等前沿科技,推动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形成大健康跨界融合发展新格局。下一步,鼓楼区将积极对接其他驻区医院和涉医类高校,依托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促进高校间交流互通,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申报项目、医工交叉合作、基础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以高端医疗器械为重点,支持区内医疗机器人、影像诊断等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创新,形成有利于医生进行临床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发展生态。三是加强在基础资源方面的合作。鼓楼区拥有18所驻区高校和12家驻区三级医院,鼓楼区均与其长期保持了密切、良好的联系和对接服务机制。下一步,鼓楼区将整合卫健、科技、高新区等部门资源和力量,推动医学类高校和医疗机构的合作,积极统筹基础资源,实现高校之间、院校之间开放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等,努力实现教育医疗资源互通互享,为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南京贡献力量。
三、关于代表提出的“畅通人才培育与引进的平台渠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市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人才的培育和引进,持续加大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2024年初,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在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人才引培方面,支持市公立医院联合在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引进国际奖项获得者、科技发达国家院士、世界知名科学家等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顶尖人才牵头建设重大创新平台、领衔一流学科建设和重要科研项目,对其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择优给予1000万-2000万元支持,最高资助1亿元。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有望突破“卡脖子”难题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500万-1000万元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支持牵头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和创新联合体。允许编制在高校的高端人才通过“双聘”进入医院工作。在规范招聘的程序和条件下,允许医院扩大招聘自主权。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加大对领军型科技人才、研究型团队及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深化研究型医院、医学创新中心、医学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市卫生科技发展课题项目设置,力争在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产出和高峰人才培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
2024年0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