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18号建议的答复
    (建议进一步加强审判员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26 00:00 来源: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戴明亮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强审判员队伍建设”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南京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持之以恒推进队伍建设,抓实建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市法院一审裁判被改判率、一审裁判被发回重审率等反映审判质量的指标持续向好,市法院质量指标稳居全省中院前列。

    一是多措并举约束法官行为。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通过赴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加强对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江苏法院系统“八条禁令”等铁规禁令的宣传教育,在市法院网站开设“十个严禁”和廉政学习教育专栏,编写“十个严禁”知识试卷,组织应知应会集中考试。组织专项警示教育会、对聘用人员、新入职公务员专题开展廉政培训,使党纪国法、铁规禁令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落实,制定《关于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行动的工作方案》《关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明确法院工作人员接待、接触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时间场所要求、报告记录程序以及违反规定的责任后果。认真做好信息填报、统计分析、线索筛选、日常督促等工作,提升填报质效,定期编发全市法院“三个规定”记录填报情况通报,形成“逢问必录”的浓厚氛围。

    二是贯通融合形成监管合力。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院庭长通过审判管理信息系统对程序性事项审核批准、对审判质效全程监管;通过“六类案件”监管平台对重大敏感、疑难复杂、长期未结、信访督办等案件进行督促指导,有力落实监管责任。健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院庭长重点办理重大、疑难、新类型和在法律适用方面有普遍意义的案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审判组织法定职责,健全完善合议庭成员交叉阅卷、参加庭审、案件评议等内部制约监督制度,规范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议案规程,强化在审判权监督管理、统一法律适用等方面作用,充分发挥独任法官高效履职、合议庭规范合议、专业法官会议集思广益、审委会抓大事议要案制度功能。强化问责力度,综合运用政治督察、司法巡查、审务督察、线索办理、追责惩戒等方式,对办案质效长期不理想的部门、法院以及所办案件出现重大瑕疵的法官,以通报、发督办函、移送督察等形式指出问题、督促整改、追责问责。市法院总结、申报的《“闭环式”审判监督管理创新机制》入选全省法院审判管理十大创新机制。

    三是持续促进裁判尺度统一。推行类案强制检索机制,修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专业法官会议工作规则(试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以类案检索报告作为上会案件和“六类案件”评议研究的依据和基础,以类案检索制度为导向,使法官形成检索类案的办案习惯。强化审级监督指导,印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基层法院审判业务指导的六项措施》,畅通业务指导的交流渠道,抓好业务指导的部署落实,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坚持“以评促改”,成立案件评查人才库,配齐配强专兼职质评员,开展覆盖全体法官的常态化案件评查。定期开展改判、发回重审案件专项评查,市法院各业务部门密切关注发改案件反映出的突出性、典型性、多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在省法院首次组织的审判管理“双优”报告评选中,南京法院2篇发改案件评查报告获评优秀案件评查报告。打造智慧服务平台,依托司法人工智能技术,完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为法官提供类案自动推送、同案不同判预警、庭审语音自动转录、文书辅助制作和自动纠错等智能辅助工具,促进办案质效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制度执行成效有待提升。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与上级法院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干警填报不够准确,对干警八小时之外的监督还需加强和完善。

    二是个别案件办理质量不高。对标审判工作现代化的要求,部分法官司法理念、司法能力还有差距,部分院庭长履行监管责任不够到位,少数案件办理质量、效果与群众期盼还有距离。

    三是机制运行仍需凝聚合力。合议庭、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未能完全发挥业务咨询、经验总结的作用,统一法律适用、分歧解决、类案强制检索等机制的运行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一是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健全院庭长审判监管机制,厘清院庭长不当干预过问案件和正当监督管理的界限,细化“六类案件”的识别、标注及监管机制,实现监督管理精细化。坚持以抓实“三个规定”小切口带动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大生态,把“三个规定”作为全市法院各层级学习教育必学内容,加强政策解读和思想引导,促进“有问必录、应报尽报”成为全体干警共识。强化典型案例通报,不断巩固深化“以案释德、以案释纪、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成果。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及其派驻机构协作配合,强化督察部门与干部管理、审判管理、机关党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监督制约整体合力,为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作风保障。

    二是切实增强制度刚性。发挥好“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抓实院庭长依法履职,落实好院庭长办案、案件阅核、类案强制检索报告等机制。落实独任制法官定案职责,推动合议庭成员交叉阅卷、参加庭审、案件评议等制度发挥实效,健全跨专业领域、审判庭、审判团队专业法官会议机制,加强审委会履职评价,进一步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聚焦裁判文书、发改案件、长期未结案件、审判流程、庭审等主题,继续开展覆盖全体法官的评查工作,健全错案反馈、线索移交和法官惩戒机制,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倒查问责制,实现评查结果与法官奖惩、追责问责有效贯通。

    三是持续提升案件质量。强化素能建设,依托“宁法每月一讲”“宁法而立学堂”“宁法半月谈”等平台,邀请审判业务专家和资深法官开展培训活动,学习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及上级法院的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熟练掌握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关联案件检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完善履职必备的知识体系与实务技能。市法院继续抓好对上沟通,在类案裁判标准统一等方面主动寻求上级法院业务支持,同时做好对下指导,深入分析上诉、申诉案件,从中发现基层法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典型个案暴露的深层次问题,梳理、提炼主要类案裁判尺度,为下级法院审理案件提供明确具体、可供遵循的指导,切实推动裁判尺度统一、审判队伍建设。

    衷心感谢您对法院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真诚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帮助和监督法院工作。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4年0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