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14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5 00:00 来源:市数据局(政务办)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朱丹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聚焦“改革提速、数智赋能、服务提优”,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数据资源一网通享,数字机关一网协同,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构建智慧便捷的数字治理生态和暖心高效的政务服务生态,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在国办开展的全国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中连续四年全国领先,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位列全国第三,在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前十,“宁企通”平台先后被国务院办公厅电政办、国家工信部作为经验做法和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

    一、聚焦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纵深推进

    落实国务院“一件事”改革最新部署,我市相关做法被国办职转办作为优化营商环境15个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荐。一是率先抓改革。坚持规定动作走在前,在全省历次对国家、省定“一件事”工作情况通报中,我市办件量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累计办件89万余件,占全省的14.17%,居首位。构建“政务+”推进模式及“1+N”数字支撑体系,陆续推出市区两级322个“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去年累计办件5.4万余件。相关做法被市委《南京调研》刊文全市推广。目前,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改革目标、行政思维已深入人心。二是领先优平台。着眼助企纾困、持续推进经济回升向好,按照“一件事”改革模式,做好全市统一中介事项库和中介机构库,入库工程建设审批中介服务事项30余项,入驻中介机构900余家,为在宁投资建设项目选取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淘宝式”网上选取服务,帮助项目单位平均节省中介服务费用约20%。做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市级系统100%实现对接,国垂、省垂系统45%实现对接,汇聚电子证照184种、累计制照63万张,制发政府侧电子印章近3000枚,累计盖章超600万次。做实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信用差异化缴纳保证金试点,为诚信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3.83亿元,投标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近71.74亿元。着眼交易模式电子化,交易材料“零提供”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相关工作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现场会上进行推广。做优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平台覆盖市、区两级138个部门、66个综合专窗,运行办件共2.52万余件,同比2022年增长29%。服务省市重大项目380个,实现“拿地即开工”的项目62个,“竣工即交付”的项目78个,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压缩项目审批周期15天,审批效率平均提升了35%,省营商环境考核工程审批系统对接指标完成率全省领先。三是优先提效能。建立定期调度机制、问题协调机制、督导检查机制等工作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风监督员开展常态化第三方督查,并通过走窗口、走流程、走基层,举一反三推动问题真改实改,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对标对表国家层面以及国内先进做法,制定实施《效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南京政务服务效能继续领跑全国全省。

    二、聚焦一网通享,政务数据共享深度融合

    一体推进数字政府“云、网、数、用、安”建设,全力推动跨领域跨行业数字化转型。一是扩展资源归集范围。梳理信息化系统110个,业务数据集2000多个,为完善市级数据目录和归集数据打好基础。梳理基础库,初步形成一批人口库、法人库数据对接清单,新增市建委、红十字会等部门24个数据集、数据4万多条。积极对接省大数据中心,建立省交通、工信、人社、水利4家省级部门数据回流渠道。二是深化政务数据共享。打造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完成市平台目录编制系统优化、后台管理功能框架改造,实现按普查目录方式进行数据编目、接口服务阈值设置、接口服务告警、共享交换数据指标统计分析等功能。平台共受理26个部门和11个区的数据申请177件,提供了1541个数据集、576个数据接口的共享服务。三是一体推进“五端五融”。着眼推动窗口端、PC端、移动端、自助端、热线端融合发展,强化数据、业务、服务、管理、技术融会贯通,推进事项线上线下同质办理,自主开发综合自助服务系统,实现1台终端办理31个部门576个事项。建设24小时自助网点184个,全市布设477台自助设备,累计服务24.5万人次,让群众“随时办、就近办、便利办”。建设智慧导办帮办系统,提供业务咨询、智能导办、材料预检、信息录入等伴随式服务,推进打造“智慧+人文”的现代化政务服务大厅。

    三、聚焦关键环节,为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关注“企业发展之所需,企业发展之所困”,以“互联网+”思维统筹全市为企服务资源,全面提升为企服务能力。一是打造“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平台集“惠企政策、便企办事、利企服务、政企互动”四大功能于一体,定位为全市惠企服务“总入口”,也是全市财政奖补政策兑现“总平台”,突出事项办理的“一体化、协同化、标准化和精准化”,实现全市惠企政策一站汇聚,奖补事项一网申报,审批核验一体办理,政策匹配一键推送,政企互动一线直达,为在宁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化、精准化”惠企政策直达服务。“宁企通”平台上线以来,服务成效显著,先后被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评为经典示范案例,被国家工信部评为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主要经验做法,被我省评为省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案例,予以宣传推广。截至目前,平台已汇聚国家、省、市、区各类惠企政策5100余条,覆盖市、区两级159个部门,归集全市奖补事项1500余项,涉及奖补资金达60亿元。平台注册市场主体超过100万家,用户浏览量达1400余万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匹配报告”27万余次,向企业精准推送政策事项、涉企资讯3500余万次,将“企业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企业”。二是建设“亲清·政务港”。着眼解决园区企业办事距离远、多头跑等难题,在企业集聚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打造一站集成式的“亲清·政务港”。目前,全市已建成17个“政务港”,推进32项高频事项、576项自助事项全覆盖,实现服务专员队伍全覆盖、政务综合窗口全覆盖、政务自助设备全覆盖,服务企业超4.54万件次,提供业务指导超5万件次,切实做到了“园区事园区办”。三是开展“亲清•直通车”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立足为园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按照“一月一主题,一区一特色”,先后以“一件事一次办”、“重大项目服务推进”、“政务+金融”、“精准服务助企”等多个主题,在江宁、浦口、秦淮等9个区(园区)连续开展9场“亲清•直通车”政务服务进园区活动,联动市、区140余个部门,累计为1800余家企业提供现场服务,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营造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有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四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在发展改革系统内建立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聚焦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发挥市独角兽瞪羚企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定期协调沟通的会商机制,通过大数据平台定期收集分析企业运营情况。完善营商环境监督员机制,督促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四、聚焦便利方便,“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持续开展

    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政策宣传渠道,强化培训辅导,促进各项税收政策规范落实。一是夯实税费服务供给基础。优化税费业务办理渠道、纳税缴费信用评价、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和自助办税终端布局,探索利用集成式自助终端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方便纳税人缴费人“就近办、便捷办”。提升税费服务诉求响应。优化可视答疑服务,通过数据比对等方式,实现纳税人缴费人诉求实名归集、分析,主动向纳税人缴费人推送邀请,解答热点诉求,实现“一地答疑、多地共享”“一期答疑、产品共用”,健全诉求解决机制,增强破解难题实效。强化税费服务数字赋能。推进数据互通共享,加强数字技术运用,推动实现数字人民币税费服务全场景应用;进一步拓展电子发票与电子报销、入账、归档一体化联合试点范围,推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推进税费服务方式创新。推进“跨域办”“批量办”“一窗办”“就近办”,高质量推进税费事项跨省通办,做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探索政务税务融合,建设社会化办税点,建设15分钟办税圈,实现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构建多部门联动服务体系。二是优化税收政策宣传。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推送,发挥工作机制作用,进一步提升宣传辅导实效,切实解决纳税人缴费人申报享受遇到的问题。依托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数字化税企服务智能平台、云max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人缴费人推送税费政策和服务信息,提升推送成功率、触达率。三是开展税收培训辅导。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税费专业培训辅导。通过“可视答疑”“优惠政策云直播”“办税训练营”等多种方式开展分类辅导培训。发挥新媒体品牌优势,持续创作“趣味性”“年轻态”“接地气”的南京税务特色新媒体产品。开展面向新办纳税人的“开业第一课”活动,精准推送新办纳税人想要了解和需要掌握的政策、指引等宣传辅导产品。四是促进信息平台整合。整合业务流程和系统数据,将一照一码税务清分等税务登记前道审核工作事项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平台。纳税人可通过“我的南京”APP企业开办“一网通”平台,实现办照、领照、刻章、开户、办税等事项的全流程办理。同时,在电子税务局申请办理企业综合申请套餐的纳税人,也可一次性完成一照一码户登记信息确认、财务会计制度及核算软件备案报告、存款账户账号报告、银税(委托)划缴协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发票票种(票量)核定、税(费)种认定、发票领用、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信息报告等业务,半日内完成登记。

    五、下一步工作

    近年来,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标深圳、上海、杭州等先进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提升服务意识、提高监管水平、减轻企业负担是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当务之急,也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结合与您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市数据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据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及历次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线,强化统筹布局,深化数据赋能,一体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奋力开创全市数据工作新局面,为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主攻手贡献数据力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数字南京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南京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总体方案。强化统筹协调,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健全全市数字化发展协同机制。加快数据、政务领域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全流程管理,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和资金使用效能。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制定《南京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完成“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省级试点,加快推进13个国定“一件事”重点事项落地见效。建立行政许可、行政备案事项与权责清单内容有效衔接机制。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开展省级开发区赋权试点。加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管理,动态调整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研究制定全市网上中介超市管理办法,优化升级市中介超市,保障中介超市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会同相关部门梳理并编制第三批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开展“数据要素×政务改革”活动,探索“揭榜领题”、上下联动一体推进机制。

    三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夯实事项工作基础,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深度精细化梳理、材料表单全流程电子化。建立政务服务知识库,同源支撑各类办事渠道,拓展智能导办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帮办代办服务体系。找准企业需求,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深化“亲清·政务港”建设,开展“亲清·直通车”助企服务活动,放大“亲清·一企来”品牌效应。有序开展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常态化认定工作,加强政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场所规范化管理,统筹推进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全覆盖推进“好差评”规范实施,完善多渠道立体化的联动监督机制。

    四是构建全市数据资源体系。开展全市数据资源摸底调查,推进高价值数据归集治理和整合共享,构建全市数据资源“一本账”。健全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国标、省标宣贯实施。加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南京市数据资产登记暂行办法》。建设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资产登记平台,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和数据资产登记试点。

    五是加强政企互动交流。升级“宁企通”惠企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亲清·金客服”企业诉求服务专区,与12345热线系统全面打通,为企业提供线上“咨询、建议、求助、投诉”全方位诉求直达服务,实现政企互动一线“全速”直达。建设企业基础信息库和专业资质库,关注机械制造类企业需求,通过不断动态更新,形成完整的“企业画像”,帮助企业快速进行政策信息筛选和匹配;同时提供政策“精准匹配”服务,通过大数据对企业信息“量化指标”进行智能匹配,为企业提供政策“精准匹配报告”,并向企业精准推送最新惠企政策和申报资讯,真正实现由“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定期登门向企业宣传政策,解决创新研发过程中出现困难问题。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企服务能力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南京市数据局

    2024年7 月 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