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石莉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按照上级部门有关通知要求,持续抓好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编制状况下主动补充专职教师,努力提升心理教师业务能力,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教育。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配置
多部门联合实施心育教师“专职专业”配齐建强行动,明确“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市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各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通知》,要求适当增加思政、心理健康、音体美、科学、劳动等教师配备;贯彻《南京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全链条建设“八项重点行动”实施方案》,用好、用活年度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申报核准使用工作机制,通过用编计划单独申报、单列统计等方式,推动各区中小学加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情况纳入教育高质量考核、“健康南京”考核、市对区教育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等,推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合理核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量。
二、抓好心理健康专业培训
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建立“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做导师”的学生心理关爱机制,引导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家长的“育人伙伴”,形成“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亲子关系”协调发展的四维关爱体系。研制《南京市中小学全员关爱导师制实施职责与要点》,明确导师职责及“五熟悉”“五必谈”“五鼓励”“五上报”“五记录”25个实施要点,明确学校的保障措施。分级分片组织“全员关爱导师制”工作区、校负责人及“首席导师”专题培训,全面开展导师制工作落实情况检查与调研。建立常态化心理健康教育分层培训体系,市级重点面向各区“润心”工作专班成员和中小学校长,区级重点面向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级面向全体学科教师,定期开展专业培训,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其他专业培训和督导,要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接受80学时的专业培训和临床心理咨询体验,提升教育管理者与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持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累计培养中小学高级心理辅导师近1400名、中级心理辅导师1.6万名。加强教师家庭教育工作专业培训,并培养三期共150名“家庭陪伴师”。
三、推进家校社协同教育
积极宣传科学家教理念。开设“宁姐137空中课堂”,2023年以来共推送68期劳动教育、美育、体育等主题的专题课程,线下开展“走进千万家”——家庭教育指导巡讲活动,每年到基层社区、企业园区和年轻家长聚集的单位开展送课送活动30余场,讲授培养孩子自驱力、青春期亲子沟通、青少年心理健康、手机管理等课程,服务家长和孩子1200余人次。2024年5月,面向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260余名儿童工作者组织开展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主题培训,提升基层工作者初步识别、干预儿童心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指导。2017年以来,通过“我的南京”APP“妇儿之家”栏目,请专家团队为家长提供线上指导1000余次,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线下面询,一对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2355南京青少年综合服务台推出“家长课堂”,适时围绕家庭教育、情绪管理、亲子沟通、中高考减压等角度,为家长开展培训。提供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实施“同在阳光下”青春期儿童家庭教育指导项目,为30组家庭的青少年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2355服务台邀请高校心理专业青年教师提供咨询,并在工作室内开设心理面询室、沙盘疗愈室等面询阵地,为线上咨询青少年提供心理面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接续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医疗服务。组织7家医疗机构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其中南京脑科医院周末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门诊。各区均组建心理援助热线工作小组,通过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布辖区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号码,为辖区患者提供及时的心理帮扶服务。69家基层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咨询室,基层综治中心建成社会工作室(心理咨询室)1024个,为辖区居民及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服务。
下一步,我部将协同相关部门,逐步破解重难点问题,继续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加强师资力量配备。密切关注省内外好的经验做法,深化推进心育教师“专职专业”配齐建强行动,为“十四五”期间全市青少年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提供坚实机构编制保障。积极发挥市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作用,结合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鼓励发动兼具心理健康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积极为中小学提供公益服务。
二是促进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注重培育、凝聚家庭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力量,持续完善公益性家庭心理健康服务标准,促进家庭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化,提升各中心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推动全市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是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服务。深入试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活动,在玄武区、雨花台区、溧水区试点基础上,总结提炼面向学生、家长的现场调查、科普宣教、生活行为干预等经验做法,探索符合我市实际、可行易推广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伤害预防的综合干预策略。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