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吴云川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南京市地铁站点适老化改造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南京地铁现有13条线路,运营里程473公里,车站226座,高度重视老年人便捷出行服务,关注适老化硬件建设及人文关怀服务提升,针对您提出的车站出入口无障碍管理、自动扶梯、垂直电梯、换乘通道及车站休息座椅等有关问题,现就适老化建设基本情况说明如下:
- 车站出入口无障碍坡道管理。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第二十六条“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应当保持车站主体建筑物内的畅通......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当维护车站主体建筑物外的畅通及良好秩序。”建议所述停放区域非地铁集团管理范围。2023年度,南京地铁深入现场开展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整治,对涉多头管理的重点车站出入口,主动联系并积极配合属地街道、城管等责任部门在迈皋桥、红山、中胜、龙江、双龙大道、西安门等多个线网重点车站累计开展过50余次专项整治。经过多次联合,各方也逐渐达成共同治理的共识,为营造安全良好的通行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自动扶梯及垂直电梯建设。全线网现有开放出入口771个(50个地面车站出入口,721个地下及高架车站出入口),合计配建自动扶梯868部。根据最新的《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9.7.2条“车站出入口、站台至站厅应设上、下行自动扶梯,在设置双向自动扶梯困难且提升高度不大于10m时,可仅设上行自动扶梯。每座车站应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上、下行自动扶梯;站台至站厅应至少设一处上、下行自动扶梯。”经统计梳理,一是线网226座车站现有87座车站暂不满足最新设计规范(满足原线路建设时地铁设计标准),集中于地铁建设较早线路,诸如1号线及2号线61座车站之中32座车站未能有一个出入口同时设上、下行自动扶梯;二是全线网721个地下及高架车站出入口现均配建上、下行自动扶梯达228个,仅配建上行自动扶梯达404个,剩余89个出入口未配建自动扶梯;三是全线网现配建无障碍垂直电梯803部,可确保每座车站至少配建一条无障碍通行流线,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157-2022》,基本满足无障碍人士从地面至站厅、站台乘车需求。
- 换乘通道建设。根据《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28.2.7条规定,“站台和站厅公共区内任一点,与安全出口疏散的距离不得大于50m。”为了响应设计规范,地铁换乘通道主要为短通道。南京地铁针对重要车站换乘通道无障碍通行不便的情况,分别于2021年和2023年在南京南站和新街口站增设了无障碍坡道,受到了广大乘客好评。
- 车站休息座椅建设。南京地铁全线网共设置座椅5348张,除2号线新街口站及油坊桥站外,其余224座车站站台均配建了休息座椅,其中2号线莫愁湖站、3号线夫子庙站、4号线鼓楼站为配合站内造型设计,共计32张座椅设置为无扶手形式。
二、自动扶梯配建不足的原因分析
既有线路未达到所有出入口都有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的原因,既有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也有部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早期开通线路,因当时社会的发展阶段未对自动扶梯等提出刚性需求,所以当时的建设规范未作强制要求,大部分市内公共空间未设置自动扶梯;有部分线路实施过程中受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市中心城区部分车站限制条件更多,因出入口建设空间不足,导致无法安装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还有部分车站因客流或周边相关配套未形成需求,虽然在线路规划建设时进行车站出入口预留,但暂未同步建设开通投用。
三、适老化自动扶梯改建困难
1. 建设期间未预留改造条件。新增自动扶梯踏步下方的结构桁架和传送装置需占用约2m高的空间,既有出入口未预留土建空间,难以满足新增扶梯的设置要求。若通过土建结构改造增设安装空间,加高顶板或下挖底板的实施难度大,需根据每个车站开展“一站一策”专项改造可行性分析。
2. 改造需复核消防疏散能力。若局部车站论证加装自动扶梯确实可行,改造施工期间,需局部围挡或封闭出入口施工,对既有车站疏散影响较大,应复核车站站厅层的疏散距离和其余出入口的疏散能力,施工期间和扶梯加装后,车站应满足现行规范的消防疏散要求。
3. 扩建需获得政府行政审批。若既有出入口或新增出入口采用扩建方式以加装自动扶梯或垂直电梯,此方案属于新增工程。工程建设涉及方案研究、项目立项、可研、规划控地修改,用地协调、管线迁移,交通疏解等一系列完整的项目流程,实施难度较大,同时工程报规报建需获得政府行政审批,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四、后续工作安排
1. 强化无障碍坡道整治,提升通行便利性。一是在地铁车站出入口通道内墙及站外无障碍坡道护栏张贴无障碍醒目标识,方便乘客辨识;二是在车站出入口及垂直电梯口张贴爱心接力标贴,公示车站联系电话,建立畅通联系渠道,引导乘客出行;三是若遇雨雪天气,将在无障碍坡道以及各出入口铺设防滑垫,防止乘客摔倒;四是在地铁管辖范围内,张贴禁止停车标贴,引导与规范乘客停放秩序,重点车站安排志愿者现场疏导;五是配合属地街道在站外非地铁管线范围内标注停车线,规范电瓶车、自行车停放,给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停车环境。
2. 完善车站标识系统,改善乘客体验。一是开展车站标识系统深化设计,采用更为清晰、更为直观、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完善车站标识系统;二是全面排查地铁车站垂直电梯出行流线,以乘客便捷出行为导向,适时优化与增加直达电梯标识指引,方便乘客快速识别与使用直达电梯;三是换乘车站增加标识数量,提升标识醒目性,方便老年人快速获取换乘信息,提升出行体验。
3. 开展加装电梯攻关,分类施策实施。针对“增加和改造地面出入口到地铁乘坐平面的手扶梯和直达电梯”的建议,虽然存在诸多难点,但是南京地铁高度重视,计划总体按照“先攻关研究、后分批申报、再攻坚实施”的原则,对条件成熟的车站出入口实施加装电梯。一是申报全线网车站出入口加装垂直电梯或自动扶梯的专项研究课题,组织设计单位全面梳理线网车站出入口基本建设情况、建设期间预留条件、规划预留出入口数量等,调研北京、广州等兄弟地铁自动扶梯改造成功经验,抓紧开展既有线路出入口加装电梯的可行性研究。后期按照实施条件成熟度,分批分类统筹推动既有线路出入口加装电扶梯工作,实现“老线路、新活力”。二是对于后期建设和规划中的新线路,在满足设计规范及场地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新线路的每个出入口原则上均按照上、下行自动扶梯和一组楼梯的标准配置,力争让自动扶梯成为新线“标配”。三是通过“新线与既有线路换乘站建设解决一部分,车站与周边合建地下通道解决一部分,剩余部分用人性化服务的方式解决”的方式,为出行不便人士提供地铁便利服务。
3. 增加车站扶手座椅,开展适老化改造。现已经组织设计单位对无扶手座椅车站进行调研论证,在不阻碍乘客疏散的位置增加扶手座椅,计划增补2号线新街口站、油坊桥站站台休息座椅,在4号线鼓楼站增加两组扶手座椅。
南京地铁将持续推进适老化建设与改造,强化适老化设施设备维护管养与更新工作,持续为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便利,提升“人文地铁”服务品牌的内涵。
南京市地铁集团
2024年0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