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51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落实《“宁创家”科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助力南京市科创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11 00:00 来源:南京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朱华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宁创家”科创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助力南京市科创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发展现状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作为全市科技创新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科技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南京路径,持续提升科创孵化载体的服务能力和发展质量,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服务扩大规模。2023年,我市新获批国家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陵科技学院2家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23家,新增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市级众创空间37家。截至2023年底,全市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253家,其中国家级59家、省级72家;建有大学科技园19家,其中国家级6家;建有备案众创空间426家,其中国家备案72家,省级备案186家。

    二是绩效导向提升质效。坚持以考核促提升,引导我市载体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孵化绩效,组织全市112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含大学科技园13家)参加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39家孵化器获评优秀等次,占全市参评总数的34.8%,占全省获优总数的38.2%,居全省第一;组织全市4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参加国家绩效评价,24家孵化器获评优秀,占全市参评总数55.82%,占全省获优数量35.30%,占全国获优数量8.28%,居全国城市第一。

    三是链条孵化构建生态。在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相对集中的区域,试点建设一批众创社区,构建区域创业孵化生态。在2022年我市5家众创社区获得省科技厅孵育计划立项支持基础上,2023年徐庄高新区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众创社区、栖霞高新区工业设计众创社区和江宁开发区通讯与网络众创社区3家单位再获立项,并获得1100万元省孵育计划资金支持。我市累计获孵育计划立项支持众创社区数量和获批支持资金均位列全省第一。

    二、南京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取得的成绩

    2020年以来,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绩效评价工作中,南京连续四年获评优秀数量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在省科技厅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绩效评价中,南京连续四年获评优秀数量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因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成绩优秀、创业孵化成效突出,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连续四年获得江苏省政府关于对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20221125日,科技部、教育部批复同意全国范围内10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我市依托东南大学和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建设的未来网络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入选首批建设试点单位,也是江苏唯一一家入选园区。

    三、建议采纳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为南京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倍感鼓舞、不断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南京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核心的科技创业孵化载体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孵化服务能力仍需加强。部分载体仍以提供创业场地、宽带网络、商务服务等基础条件和服务为主,研究开发、检验测试等公共技术平台缺乏,难以吸引从事研发的高成长性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二是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欠明显。专业型孵化器数量较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孵化器,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得还不够。三是投融资服务功能还待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基金规模达106.3亿元,当年获得投融资的在孵企业仅有678家,仅占在孵企业的8.44%

    目前,南京正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科技局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布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项工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市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也离不开全市各区、各园区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您提出坚持顶层规划,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不断融合创新要素,形成孵化生态积极探索专业投资机构主导科创孵化载体,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试点投孵结合不断完善孵化人才培养机制,逐步缓解高水平服务人才短缺局面三条建议中的诸多内容,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借鉴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梳理,结合实际工作予以吸纳,并加快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量质并举建好科技企业孵化器。扎实做好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稳步提升全市科技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规模;优化完善现有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激励作用,有效激发载体的孵化培育活力,精准引导载体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孵化水平,在确保的稳步增长基础上,致力推进的持续提升。

    二是不断整合资源融合创新要素形成孵化生态。做好全市载体建设布局规划,打造一批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主体,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成长壮大提供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孵化育成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环境,打造全市科创企业孵化生态,为孵化载体和在孵企业的需求提供高效的双向资源对接。

    三是加大专业科技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力度。持续实施宁创家科创企业培育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能级提升,以提升孵化动能、加速产业孵化为主线,围绕我市“2+6+6”创新产业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区(园区)和省级以上高新区,高效组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创业要素,建设专业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聚力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聚焦硬科技和未来产业打造标杆孵化器围绕服务前沿和未来产业布局,重点探索建设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细胞和基因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产业标杆孵化器,支撑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和硬科技企业孵化。支持硬科技投资人、资深产业服务专家、具有成功转化经验的科学家等专业孵化人才联合建有概念验证、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平台并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高校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打造标杆孵化器,提供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等高能级孵化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进程。

    五是完善孵化人才培养和高层次孵化团队集聚。加强全市孵化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孵化从业人员在投融资、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创新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持续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懂服务的复合型孵化人才,集聚一批长期从事孵化服务工作、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具备发现筛选技术、项目、人才和链接各类创新资源能力的运营团队。联动多方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充分挖掘载体运营、科技服务、技术创新、科技金融、企业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创业导师,引导更多产业服务专家和具有成果转化经验的创业人才投身孵化行业,参与孵化器建设。

    六是强化金融赋能推动创新主体发展壮大。依托现有各类科创载体,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建设市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协同各类金融市场主体,举办各类科技金融活动,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的高效对接,加强金融赋能科技的力度和精准度,更好服务载体周边科技企业。持续推动服务驿站提质增效,指导服务驿站配备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员,形成服务便利化、区域全覆盖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通过下沉式、常态化的服务,为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面对面交流搭建桥梁,统筹开展项目路演、上市培育等各类科技金融活动,推动我市科技主体发展壮大。

    南京市科技局

    2024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