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唐泽荣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完善算力规范标准,推进算网融合调度”
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科技创新进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社会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我局牵头拟制了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1+1文件,着力打造泛在融合、智能敏捷、绿色安全的算力基础设施。
(一)有序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13.8万架,已建成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南京)、中国电信智算中心(南京)、寒武纪南京智能计算中心、鲲鹏·昇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5个可提供公共服务的智算中心,可统筹智能算力规模超4680P。
(二)持续提升网络连接能力。累计开通5G基站超4万个,部署10G-PON端口超20万个,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2810G,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装置已完成骨干节点建设40个,可提供算力节点高速互联、云网业务快速放装、差异化承载等服务。
(三)加快推进城市算力网调度平台建设。市大数据集团正牵头建设城市算力网调度平台,平台已与我市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基础设施完成对接,即将投入上线使用。后续将进一步整合算力资源,提高算力设施利用率和算力供需匹配效率,助力算力服务产业持续发展。
(四)积极构建算力产业发展生态。加快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产业和智能管理、算力调度等软件产业发展,提升计算、存储、网络相关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国家“东数西算”二期工程“安全新总线”项目启动建设,“信息高铁”城市算力网解决方案已经辐射到郑州、苏州、宁波等城市。明确推行算力劵服务,市区两级每年发放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符合条件企业、驻宁高校院所购买算力服务。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局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南京市推进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共同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序推进基础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等智算中心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利用现有机房等设施灵活高效布局建设一批边缘计算中心。将符合条件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南京市重大项目统一管理,在土地、外电引入、能耗指标等方面给予协调,确保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积极融入国家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安全新总线示范项目,推动我市确定性网络、算力网底座等技术应用于全国算力网等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进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升级,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在算力基础设施间部署,提升算力高效运载能力。
三是深化算力赋能行业应用。加强算力供需对接,通过发放“算力券”,不断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和成本,鼓励智算中心按需提供模型训练、算法调优、部署优化等定制化服务,充分发挥算力对制造、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教育、文旅、电商等各行各业的赋能作用,推动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落地。
二、关于“发挥数实融合渗透力,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
近年来,我市立足实际,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深入推进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有力支撑产业强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基础支撑。持续加快5G网络和10G-PON端口规模部署,累计建设5G基站超4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超41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累计部署10G-PON端口超20万个,建设5G行业专网306个,推动5G和光纤网络从“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向“联设备、拓市场”延伸。
(二)推进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从网络、平台、数据、安全、标识等多维度出发,推动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创新发展。累计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1个、总量占全省1/5,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3个,获评省星级上云企业数1592家。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1个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和1个递归节点,上线13个二级节点,截至2024年6月底,标识注册量708亿条,解析量407亿次,接入企业4.9万家,位列全省第一。
(三)纵深推进免费诊断,提供一企一策转型方案。统筹使用省、市、区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遴选优质服务商,分行业、分板块组织服务机构走进3088家制造业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工段,推进诊断服务规范实施,为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规划方案。
(四)强化标杆示范引领,带动产业链协同转型。围绕智能化数字化技改、星级上云、标杆创建、智能制造能力提升4个方面,全市累计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6800余个、覆盖规上工业企业3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74%,累计创建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2家,总量占全省1/4;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总量约占全省1/5、全省第一;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2家;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7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3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165个,省级以上5G工厂10家。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深入落实全市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更为优良的基础环境,形成“大企业示范、中小企业跟进、所有企业融通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发展格局。
一是进一步推进网络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5G-A和万兆光网升级部署,提升园区有线和无线“双万兆”接入能力。加快大容量工业PON技术、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在园区工厂、车间、产线的普及和部署。支持基础电信企业与工业企业联合开展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建设,围绕研发设计、生产运行、检测监测、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环节,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二是持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水平。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产业链制造业企业精准对接,按照设备、单元、产线、车间、工厂等维度分级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广“大型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链式”转型模式,加快企业“上云用平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创建一批省星级上云企业。
三是大力提升中小企业转型能力。以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配套政策,构建高水平“小快轻准”服务供给体系,让更多企业坚定转的信心、获得转的能力,推动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生态。
感谢您对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07月24日
苏公网安备 320102020104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