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3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道树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31 00:00 来源: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秦淮代表团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道树精细化管理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南京的法桐行道树是我市引以为傲的绿色名片,经过多年生长形成了“浓荫蔽日、风格雄浑”的景观效果,也成了我市园林绿化的典型特色。一直以来,我局都非常重视行道树保护管理工作,在各区和市级各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近年来我局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严格落实城市树木保护要求,科学规范城市绿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和景观品质,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贡献生态园林力量。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作简报》(第100期)刊发《南京市强化园林绿化监管守好城市绿色生态本底》,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及行道树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建议

    法桐行道树精细化管理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和长效联动。近年来,针对法桐行道树上钉挂缠绕电线线缆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我局通过加强检查考核,组织开展钉挂物缠绕物专项整治,指导督促各区园林部门及时发现隐患问题,协调产权单位进行整改。城管执法部门会同园林部门、交管部门建立联合联动、信息共享机制,高效完成绿化园林执法工作,2023年我市城管执法队伍共查办各类毁绿案件750起,并在巡查中及时制止纠正各类损害绿化的违法行为。针对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相关部门移送的电线电缆缠绕行道树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部门会同园林部门联合约谈管线产权单位,要求拆除缠绕在行道树上的电线电缆,不断改善行道树健康生长环境。交管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加强对架空电缆的排查检查,发现违规在树木上挂缆的,积极与园林部门对接并落实整改,保证架空电缆安全、规范挂接。供电部门在线路巡查时发现缠绕、挂接在行道树上的电力线路,供电部门会对电力线路的布置进行调整,消除安全隐患,当线路通道内有树木且存在树木触碰、摩擦导线风险时,供电部门会同园林部门等树木产权单位,协同处理树线矛盾。

    针对道路在拓宽出新和杆线下地时地面硬化、道路垫层、管线沟槽包封阻断,造成根系生长空间缩小,土壤恶化问题,在市财政大力支持下,我局于2021-2022年联合在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了法桐行道树保护和有机更新课题研究,其中涉及行道树护根技术研究,通过大量调查和试验分析论证,吸收国内外行道树保护管理相关先进经验,编制出台了《南京市悬铃木行道树保护和有机更新技术导则(试行)》,对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根系保护以及行道树树池地下空间改造技术进行了规范,提出了指导意见。今年我局下属事业单位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将会同鼓楼区城管局开展树池地下空间改造试点,采用“组合式栽植模块+土壤改良”技术对鼓楼区燕江路行道树地下空间进行改造,以有效解决行道树地下生长空间不足和树根隆起影响路面平整度的问题,如试验效果良好,后续将在全市其他区进行推广。市规划资源局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始终遵循完整街道的设计理念,合理配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分隔带空间,构建安全、连续、便捷的出行环境,并积极加强与建设、园林、交管部门协调配合,对道路涉及法桐行道树尽可能结合道路断面优化做好保护工作,在市政管线的规划管理中,督促建设单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控制好管线与法桐行道树的距离,避免互相影响。

    在宣传发动方面,近年来我局大力开展《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组建志愿者团队,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意识。2023年底还会同市委网信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发起“听语+南京行道树保护管理‘金点子’征集”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积极为城市行道树保护管理献计献策。线上通过问卷调查征集市民网友对行道树保护管理的相关意见建议,线下邀请市民代表、志愿者及媒体参与,实地查看法桐生存现状和常态化修剪等养护工作成效,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公众意见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反馈机制。

    虽然我市各职能部门已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市城市绿化基础好,大树多,绿量大,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桥梁、地下管线、灯光亮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施工与维护和现状绿化产生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行道树保护管理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探索建立完善行道树保护管理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如会同规划、建设、交通、城管、水务、交管、供电、通信、照明等部门,在建设工程规划、立项、施工,市政道路维护、挖掘占用,城市绿化执法,地下管线迁改、地上杆管线设置维护等环节,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加强城市树木保护的共识,尽最大努力为现状行道树创造良好立地条件和生长环境。在宣传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通过“3·12”植树节活动向市民大力宣传城市树木保护,鼓励各区动员社会力量充实法桐保护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法桐养护开放日”,邀请市民代表、志愿者及媒体参与,实地观摩法桐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养护作业,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升市民参与共同保护法桐的积极性。

    二、关于进一步推进改善法桐生长条件工作的建议

    为有效改善法桐生长条件,促进树木健康可持续生长,近年来,我局指导各区按照行业标准规范做好安全巡查、修剪、剥芽、蛀干害虫防治、浇水、施肥、刷白、补植等日常养护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按照“全覆盖、属地化”的指导原则,加强市级检查考核,督促各单位落实绿化管养责任,实现问题整改闭环管理。为加强行道树智慧化管理,积极推进物联网、地理信息技术与行道树养护管理相融合,市级财政每年安排城维专项资金用于行道树数据库维护更新和智慧场景应用。截至目前,主城区44.2万株行道树全部实现“一树一档”,建立了身份信息档案。加大树木根系诊断检测研究攻坚力度,采用声波探测设备对近万株大规格法桐行道树进行无损检测和动态复测,有效掌握树干空腐状况,及时排除隐患。完善“南京市智慧园林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园林绿化日常养护管理网络体系,实现了远程监控和实时监管。

    对于树池覆盖问题,我局一直高度关注,通过考核督促各区对不利于树木生长、透水透气性差的树池覆盖物进行整改。鼓励各区结合城市更新、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对树池覆盖及地下空间进行提升改造。2023年,在我局指导下,建邺区实施行道树树池覆盖物提档改造项目,对建邺区中心区域5条道路共1362个现状较差的树池进行改造提升,个性化打造符合植物生态习性、利于城市景观品质提升和后期养护管理的特色树池。市交通部门也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行道树根系保护的要求,通过局部调坡、扩大树池范围等方式修复树根造成地面隆起的问题,尽量减轻树根隆起对道路的影响。

    对于树木修剪问题,为支持引导各区积极开展行道树消险,我局通过充分调查、科学论证,于2020年冬季组织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实施了太平南路、长乐路、中山北路、珠江路等5条道路1238株法桐行道树的控高修剪,市财政安排了市级专项补助资金。自2022年起,按照市政府工作要求,我局又制定了《南京市行道树—悬铃木常态化消险修剪技术要求(试行)》,并会同市财政局印发实施《关于开展法桐行道树常态化消险修剪工作的通知》,每年财政投入300余万元(市区财政按6:4分担),用于法桐常态消险修剪,建立了法桐行道树常态化消险修剪工作机制。2022-2023年度,在交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支持配合下,利用日间非早晚高峰期和夜间共完成5395株法桐常态化消险修剪,有效降低了行道树安全隐患。针对行道树树枝遮挡信号灯等交通设施问题,交管部门与园林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在日常巡管中发现此类情况会及时联动进行修剪,确保各类交通设施清楚醒目、不被遮挡。遇到树木和电线有触碰、摩擦问题,供电部门会同园林部门等树木产权单位,协同开展树线矛盾处置。

    下一步,我局将指导各区进一步落实《南京市悬铃木行道树保护和有机更新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在城市更新、环境整治以及日常养护管理中,按照“强化保护、分类施策、尊重民意、科学有序”的基本原则,通过修剪控制、地下空间改造、土壤改良、树种更新、精细养护等综合技术措施,加强法桐行道树分级保护管理,科学有序实施行道树有机更新,促进行道树健康可持续生长。同时将继续进行法桐保护更新专题研究,编制年度《南京市悬铃木行道树白皮书》,积极开展法桐行道树健康评价,推进各项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桐飘絮污染防控治理的建议

    对于法桐飘絮问题,我局一直高度重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持续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吹絮、控絮、防絮构成的法桐果絮综合治理模式。

    一是组织夜间吹絮。从2019年开始,每到果毛飘絮期,绿化园林部门即于夜间使用高射程喷雾机治理果絮,利用喷雾机大风力和带水雾的功能,将成熟快要脱落的果毛吹落,次日果絮量有明显减少。夜间吹絮作业中园林部门通过与环卫部门协同联动,在全国首创使用高射程喷雾机、洒水车、扫地车等联合作业的“吹冲扫”物理防治模式,上海市园林绿化部门曾组团来宁观摩学习。每年3月上旬组织主城各区制定法桐吹絮工作计划、治理路线,并开展现场培训,重点对作业人员、雾炮设备的喷射角度、多设备组合作业等进行针对性培训,力争提高夜间吹絮效果。吹絮工作实施前,我局还在官网第一时间发布治理公告,定期公布治理路线和时段。今年主城区共治理道路200余条、法桐4.8万余株。

    二是实施修剪控絮。通过对法桐进行修剪,尤其是修剪已经结果的枝条,可以降低来年球果基数,减少飘絮。2020年我局组织各相关区对太平南路、中山北路、珠江路等道路1238株法桐行道树实施了冬季修剪。经观察,近几年修剪后的法桐春季新生枝条球果基数大大减少,果毛飘絮量明显降低。2022年以来我局组织主城各区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修剪治絮,按照“消险、减絮、促生长”的指导思想,在日常养护过程中持续动态对行道树进行常态化消险修剪,降低法桐来年球果基数,减少果絮量。

    三是开展预报防絮。为有效预防和降低法桐果毛飘絮对广大市民的影响,2017年起我局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开发了法桐果毛飘絮预报系统,每年4-6月上线,在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网站、微博、微信,江苏气象微博、微信以及“南京本地宝”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果毛飘絮预报系统可显示主城区法桐行道树较多道路的果毛飘絮程度,市民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某条路段的实时飘絮情况和未来三天的飘絮预报,调整自己的出行计划,避让飘絮影响。南京法桐果毛飘絮预报系统目前已运行7年,预报系统每年也在不断更新升级,提高预报精确性、便民性。

    近年来,我市园林部门还加强了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的联动,借助“3·12”植树节广场活动、志愿者服务行动以及与部分院校开展校企联动共建等各种方式,形成防治合力,不断提升城市绿色空间的宜居水平。

    尽管我市在法桐治理方面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但法桐飘絮防治问题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园林行业都是个难题,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只能防治,不能根除。根据过往的防治经验,诸如化学药剂喷洒、注射或少果枝条嫁接的方式防治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些方法多次使用后还会对树木本身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不但影响树形美观,减少树木遮阴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树木生长不良,绿化功能丧失。相比而言,采用“吹絮、控絮、防絮”的综合治理模式是目前治理效果最好且经济成本最低的一种防治方式。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坚持“吹絮、控絮、防絮”的综合治理模式,指导各区园林部门持续做好主城区法桐行道树季节性飘絮治理工作。持续加大市区联动、综合防治力度,协同各单位、居住区和社会力量,联合集中展开法桐果絮治理,通过整体推进达到全市防治效果。同时我局将继续关注法桐飘絮治理最新研究动向,探索试验法桐果絮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法桐飘絮治理成效,进一步降低法桐飘絮给市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养护经费保障的建议

    目前我市园林绿化养护定额是2014年由我局联合市财政局发布的,其中行道树年维护定额指导价为50元/株。近年来,在市财政局指导下,我局调研了广州、杭州、武汉、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城市行道树养护定额。其中,广州、武汉、杭州、无锡的行道树养护定额是按照树木定植时间或胸径规格分类分级确定指导价;苏州、常州则没有单独的行道树维护定额,按照维护绿地面积测算维护费。从调研结果看,我市行道树养护定额指导价确实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随着人工和物价上涨,各区也陆续反映行道树养护成本远超现行定额,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市行道树养护管理定额标准和体系。我市的大规格法桐行道树占比高,维护内容、作业频次及安全隐患巡查、排查和治理等要求高,应进一步细化测算标准,分级分类研究制定行道树养护定额,确保行道树维护定额既能满足园林绿化行业当前的发展实际和长远需求,又在我市财力承受能力之内。2021-2022年,在市建委、市财政支持下,我局组织开展了法桐行道树精细化养护标准和编制养护定额研究。目前养护定额已编制完成,正在进行定额验算工作。下一步我局将尽快形成园林绿化养护定额指导价调整方案报市财政局,并积极推进行道树维护定额调整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市建委、市财政都对园林绿化专项经费给予了大力支持。2020年以来,安排了2000余万元用于主城区法桐行道树消险修剪、行道树数据库维护更新、行道树保护更新研究等项目。对于区财政,按照我市城维管理体制的市区事权财权划分,除了要足额保障已切块下放的园林绿化设施维护经费外,还应按照设施维护经费的5%配套其他经费,用于不包含在维护定额内容中的绿化补植、应急保障、维修改造等绿化维护管理其他事项。除此之外,法桐行道树消险修剪经费区财政也应给予40%的补助保障。据调研,因各区财力差异,维护经费和其他专项经费保障力度参差不齐。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建委、市财政继续加强经费保障考核力度,确保经费保障到位。同时将会同市建委、市财政研究将法桐行道树有机更新、地下空间改造、飘絮治理等专项工作纳入经费保障机制的可行性。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关心,期待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南京市绿化园林局

    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