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09号建议的答复
    (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扩大普法宣传面)
    发布时间:2024-07-30 00:00 来源:南京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田瑞雪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 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扩大普法宣传面”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法治宣传的基本情况

    一是不断强化全民普法工作体系。市司法局根据机关部门职能变化,动态调整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健全完善法治宣传组织领导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立法、执法、司法、管理服务部门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组织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编制市级重点单位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普法日历,着力明确法治宣传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定期开展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每年选取不少于5家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召开现场履职评议报告会,同步进行线上直播,晒举措、亮成效,接受社会监督、开展部门互评,深入推动普法责任制落地见效。市法院根据分众化、差异化普法需求,积极推行“需求-研判-反馈-供给”靶向式精准普法。针对老年群体普法需求,加大养老诈骗普法力度,推送典型案例和防诈提示。针对青少年群体普法需求,开展丰富多样校园普法活动,提升普法实效性和精准性。市法院连续8年开展“法律伴我成长”法治宣教活动、连续22年实施“正苗工程”帮教未成年罪犯。针对企业普法需求,市法院以开展“百名法官进企业”“百名企业家进法院”活动为抓手,面对面、全方位“送法进企业”,编写法治宣传手册帮助中小微企业防控法律风险。针对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委员等群体普法需求,推出职务犯罪庭审旁听、点案旁听评议等举措。市检察院深入开展“检察开放日”沉浸式体验活动,2023年全市两级检察院共开展近200场,现场参加人数过万,不仅涵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听证员、作风建设监督员,还拓展到大中小学生、教师、律师、公安民警、快递小哥、企业家、社工等人群。举办的地点也从检察院延伸到学校、社区、办案现场等,其中6月9日以“生态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到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现场参加,并做现场直播,受到好评。

    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积极作用。市司法局注重引导各普法责任主体依托本系统、部门的网站、微博、微信、电子显示屏等开展普法宣传,推动构建各方齐参与的普法矩阵,“南京V法院”“宁姐说法”“南京生态环境”“大蓝鲸”等新媒体普法平台推出了众多获得群众认可的普法作品;加强与南京广电集团、市律师协会合作,每年遴选10佳新媒体普法律师,组建新媒体公益普法律师团,围绕社会热点、群众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事件,自编自导自演,创作生产公益普法短剧,通过“南京普法”抖音、快手、视频号定期发布;开展普法微视频、微动漫、公益广告征集,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研发创作优秀新媒体普法作品,近两年共征集普法微动漫、微视频、公益广告280余部。市法院聚力构筑“两微”普法阵地,微信公众号开设“法官办案故事会”“知产‘宁’身边”“有‘典’说法”等多个普法专栏,推送690余篇,原创稿件超过90%;微博粉丝量超过75万,推送5100余条,获评全市优秀新媒体账号。溧水法院微信公号推出《小溧观察》漫画系列普法专栏,获评全国法院十佳新媒体作品。聚力构筑“两号”普法阵地,在抖音平台推出“VR直播看法院”普法新专栏,构建“抖音号+视频号”普法宣传新阵地。推送《家门口的板凳法庭》等VR直播18期,累计点击量80余万人次,被评为全市新媒体优秀创新成果。聚力构筑“两端”普法阵地,2023年以来,市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天平阳光”客户端推送 3600余篇稿件,累计14个月进入全国中级人民法院排行榜,被人民法院报微信公号推介相关运营工作经验做法。头条客户端推送典型案例等各类普法信息580条,取得了较好普法效果,获评全市优秀新媒体账号。市检察院积极争取最高检新闻办、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的关心支持,先后在省级以上新媒体平台发稿百余篇。2023年,在市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稿300余篇,视频号发稿近20篇,在全省检察系统设区市检察院连续多个月排名第一,获评全国检察微信三十佳。

    三是着力丰富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市司法局聚焦特殊时间节点,如“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广泛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走进社区提供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群众需求,持续开展“金陵法治惠民大讲堂”“18’法律广场”等送法进社区活动;聚焦暑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与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法治夏令营活动,着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聚焦法治文化的引导和浸润作用,结合城市更新、乡村治理等,建设与城乡环境协调、与生态环境融合的法治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文化街区,打造了一批以南京宪法公园、六合冶山法治农民画特色园、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精品阵地和体验线路。市法院坚持把审理执行的具体案件变为普法的最好“课件”,让人民群众在诉讼活动中直观了解各类法律知识。根据各类型案件具体情况,在立案、调解、庭审、裁判以及执行等各环节,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进行法律解读,引导民众知晓和准确理解法律。注重“以案释法”,让鲜活的案例成为人民群众社会行为的指引。坚持每年开展南京法院十大典型案件评选活动,公布环境资源、知识产权、打击毒品犯罪等典型案例,发挥良好法治教育作用。2023年,南京法院2个案件分别入选新时代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十大案件和十大提名案件。市检察院聚焦中央和省主流媒体进一步加大发稿力度,2023年全市两级检察院在省以上主流媒体发稿超过700篇,其中法治日报和检察日报头版发稿都超过15篇、江苏卫视发稿超过200篇,均创历史新高。市检察院获评江苏政法新闻宣传先进单位,1 人获评江苏政法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普法专项经费少,专业人才缺失,新媒体普法作品仅仅依靠普法志愿者临时创作编排,作品表现形式单一,整体呈现效果不高,生产的有较高关注度和影响力的作品不多。

    二是普法宣传的精准度不足,未能完全适应基层群众的分众化、差异化需求,普法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有待提升。

    三是创新性不足,特别是对一些新传播平台的运用不多、能力不足,普法宣教的形式内容有待拓展丰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建设好、运用好法治宣传新媒体平台,创作生产更多与群众需求相匹配的新媒体普法作品,努力使新媒体普法成为法治宣传的有效增量。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全民普法的全面性、实效性和服务性,有效提升法治宣传的覆盖面。

    一是进一步提高新平台新技术的研发运用水平。探索运用AI数字主播普法,打造形成南京新媒体普法IP,抓住人工智能技术红利,有效提升新媒体普法流量。推出南京审判网“普法专题网页”,集成式开展网上普法宣传,结合重点群体开展靶向式普法,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精准性。坚持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百名法官进百校”“法官进网入格”等特色普法宣教活动,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品牌。深挖办案中的典型案例、优秀故事,捕捉最佳报道视角,灵活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宣传元素,用好用足已有新媒体宣传平台,努力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二是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专项提升行动,着力打造覆盖全市范围的“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对本区域普法对象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测评,精准收集公民法治需求,掌握普法对象学法用法情况。持续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旁听法庭庭审、全市中小学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嵌入执法办案全过程,抓好法官说法环节,做好法律解读,及时释疑解惑,使案件审判与纠纷调解成为普法教育的有力平台。增强裁判文书说理性,落实好裁判文书上网公开制度。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讲好司法案例故事,发挥典型案例在普及法律知识和增强法治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征集活动,深入挖掘非遗与法治的结合点,创作征集一批高质量的法治文化作品,参加全省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同步开展网上巡展,让法治可听、可观、可感、可触。结合重大节日,到市民广场等人流量大的场所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各行业代表广泛参与,适时进行现场直播,并在微信公众号开通报名小程序,进一步拓展群众参与检察活动的途径。

     

    南京市司法局

    2024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