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朱海峰、龙立勇、黄金老等4位代表:
你们提出关于提升南京乡村文旅产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乡村文旅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建议着眼我市乡村文旅产业的实际,结合浦口区汤泉街道文旅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对我市乡村旅游的特色产业打造、资源潜力的挖掘、知名度的提升等方面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而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局坚持城乡统筹、部门协同、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市场快速成长,综合带动效应不断扩大,对促进乡村振兴,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美好生活的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我市共创建了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7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5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总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位于浦口区的分别有1家、2家和4家。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游客量为3670.6万人次,同比2022年上涨21.5%,乡村民宿数量为440家,同比2022年增加24.6%。
近年来,浦口区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全区生态资源丰富、乡村面积广阔等禀赋优势,不断为南京主城及周边城市客群提供优质乡村旅游产品。汤泉街道作为有着“中国温泉之乡”美誉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山水泉林等农文旅资源集聚,温泉康养等民宿产业布局有序,坐拥云幽谷、惠济寺文化遗址公园、行者在野露营地、一院香泉特色度假酒店等多种文旅供给。
我市乡村旅游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一些你们提出的“规划的整体性和长期性缺乏”“内容和形态创新不够”“商户盈利情况较弱”等问题。对此,我局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针对您提出的4点建议,我局将结合实际,落实到年度工作中去,推动我市乡村旅游发展。
一、整合资源,凝聚合力
(一)突出各区特色,分类打造品牌。按照乡村旅游“一村一品”的要求,围绕乡村农业、生态、文化、科普、体育、休闲、民宿等重点,打造一批高品质乡村旅游项目,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优美的风景,更加便捷的交通,更加贴心的服务,更有保障的行程,更有深度的文化体验。全市分区打造品牌,形成了浦口微度假 现在就出发、来江宁织造幸福、茉莉画乡 食全石美、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溧水、国际慢城 闲静高淳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特色旅游品牌。
(二)完善产品体系,推动产品开发。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从体验式旅游到研学旅行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一是注重产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浦口后圩村九峰山可以为家庭游客提供天文观星等旅游产品;溧水石湫影视城可以为年轻游客提供定制化旅拍等个性化产品;九华村的滑翔伞基地也可以满足游客低空飞行的乐趣。二是串珠成链,打造品牌旅游线路。2023年,CCTV4《走遍中国》栏目聚焦响堂村、不老村、赵湖村,展现浦口区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溧水区李巷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融入沉浸式文旅体验,联动里佳山,创成首批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浦口“春风得意 花前月下”赏花之旅等三条线路入选“水韵江苏 乡村四时好风光”2023乡村旅游春季精品线路。三是提质赋能,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结合近年来响堂村、佘村、龙尚村等新业态乡村和民宿村建设的经验,重点引导和推动乡村旅游村、民宿村从景观型目的地提升为都市客群“微度假”体验性目的地,已创建2家全国甲级民宿,7家丙级民宿,全国等级旅游民宿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三)立足优势资源,完善现有品牌。浦口区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完善现有的如“向往老山”等文旅公域品牌矩阵。以点串线,整合乡村旅游、主题乐园、酒店民宿等文旅资源,借助莱斯乡村平台推出“浦口微度假”各季产品套票。充分利用“创业大讲坛”阵地,强化乡村旅游与乡村民宿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引导集聚共生的“老山美宿”民宿群、“老山趣野”露营品类等旅游业态的服务品质进阶提档,向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鼓励区民宿协会、区旅游协会等行业协会发挥凝聚力,信息共享,域内竞争差异化。
二、创新营销,扩大影响
(一)拓宽营销渠道。一是打造推广平台。2022年6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我局和龙虎网发布了“莱斯乡村”小程序,提供乡村旅游线路套票购买、乡村民宿预定入住、乡村特产在线下单、旅游攻略资讯发布等功能。目前“莱斯乡村”等核心关键词在“南京发布”等官方平台和抖音、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的阅读量突破500万,话题热度突破1000万,间接带动乡村各业态发展超3000万元。二是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专题推广,把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纳入全市文旅品牌推广体系,坚持平台营销,借力长江文化旅游会、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全球文旅住宿大产业博览会、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等会展资源,全方位推介我市乡村旅游、乡村民宿。
(二)加大现有活动的力度。举办2023 南京美食美宿乡村生活季,把乡村的民宿、美食和非遗放到城市街区进行推广,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各区乡村特色节庆品牌建设,指导举办高淳螃蟹节、响堂山谷歌会、横溪西瓜节、溧水蓝莓节等节庆活动。深化在“老山里的新年约惠”“老山好市”等“策展式”活动营销经验,抢抓长三角、都市圈文旅推广机会,实现跨区域客源互动,创新汤泉温泉、西埂莲文化等乡村旅游产品的呈现形式,对浦口乡村旅游进行持续、有效曝光。
(三)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培育计划。以项目为抓手,围绕塑造品牌、挖掘内涵、提升品味,着力打造主题创意农园,培育休闲农业精品,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打卡地”。目前,全市培育主题创意农园96家。宣传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路线,串联主题鲜明的热门线路、精品景点、乡村民宿、特色餐饮等,带动乡村民宿、餐饮和地产农产品的销售,丰富休闲农业收入结构,盘活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市场。
三、文化赋能,深度融合
(一)坚持文化赋能。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深入挖掘和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独有资源,将民俗风情融入旅游品牌策划,将文化遗产融入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开发,涌现出江宁黄龙岘村、金陵水乡钱家渡等一批乡村文旅融合典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策划举办市级配送的公益演出、培训、讲座100余场。指导各村主(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累计举办活动5万场,参与活动超5000万人次。结合当下国潮兴起、民俗热等趋势,持续推动本地文化传承对旅游产业深度赋能,深挖汤泉老街、非遗茶山会、千年古银杏等元素历史文化内核,讲好地方故事。以点带面发挥A级旅游景区、龙头项目、乡村网红打卡点的辐射效应,以浦口特色的诗歌、书法、民俗、非遗文化融入老山、滁河、温泉带各板块,构建文旅资源之间的强联动。
(二)推进融合发展。注重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体育、职工疗休养等产业的结合,实现“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傅家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通过发展特色采摘农业,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高淳慢城结合当地的跳五猖、东坝大马灯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溧水天生桥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举办咪豆音乐节,目前已举办了十一届;江宁区世凹桃园村依靠牛首山景区的火爆带动乡村旅游经营,每个周末都人山人海;南京各个涉农区都依托乡村的优美风光发展体育旅游项目,已形成如返“浦”归真·跑进山水马拉松、多彩竹镇环南京自行车赛等品牌。
四、丰富供给,完善配套
(一)加强产业规划,丰富产品供给。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文旅产业规划的指导,推动更多乡村旅游点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植入农耕采摘、休闲康养、民俗体验、乡旅市集等多元新业态。以提升游客满意度、游览舒适度为目标,完善周边配套,提供组合服务,提升服务档次。持续做好“旅游+”文章,挖掘外摆经济、烟火经济等消费新风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点,打造农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强与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联动,在推广农产品公域品牌、出台消费惠民举措等方面开展合作。鼓励乡村旅游点运营方与高水平策划公司合作,将创意文化与旅游市场有效衔接,做好特色产品策划。
(二)盘活文化资源,提升产品特色。更加注重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和差异化。通过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营造适合文创产业发展的体验式生活空间,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形成农居创意SOHO、主题餐饮酒店、特色文创集市等多种业态。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通过加大旅游引导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乡村旅游地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紧扣南京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开发好绿色生态资源,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动现实。江宁区钱家渡村坚持生态先行、生态优先的理念,在不改变原有乡村生活方式基础上,着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雨污分流、杆管线下地、池塘水质提升等村庄环境改造,让偏僻的村庄换了“新颜”,提升了村庄人居环境,带来乡村生活化体验、沉浸,真正把自然山水转变为生态产业,成为“千万工程”成功运用的典范。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浦口区政府、市农业农村局,继续强化宣传推介乡村休闲旅游线路,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各类研学教育、体育赛事等资源与乡村旅游对接,发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等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夜经济等新业态。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