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4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开展制造业中高技术岗位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24 00:00 来源:南京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朱吉兵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制造业中高技术岗位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针对技能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供需结构矛盾,做了深入剖析,提出有效建议。市教育、人社部门和市总工会认真分析研究技能培养、供给等现实问题,学习借鉴相关建议,采取切实措施,营造良好环境,培养技能人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技能人才需求。

    一、拓宽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

    2022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2024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将技能人才多样化成才成长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一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础、高职专科为主体、职业本科为牵引,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我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1所,其中5所学校为省中职领航学校建设单位,10所学校为省中职优秀学校建设单位,18所学校举办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2024年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9283人。合理规划全市普职比,今年普职比约为65:35,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就需求。在宁属地有高职专科学校17所,其中市属2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迁建溧水,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迁建高淳。南京属地有职业本科学校1所。建成省中职优质专业43个。二是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2024年全市9所学校计划招收职教高考学生2580人,参加职教高考报名1万多人,有的学校本科上线率达到80%,绝大多数三年制中职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高校继续学习。三是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专转本招收和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招收中高职院校学生。五年制高职学校普遍为学生提供专转本”“专接本学历提升指导和服务,每年约1000多名学生通过专转本考入全日制本科继续学习,其他学生通过专接本提升学历,五年制高职学生整体学历提升率约80%。通过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中高本贯通培养技能人才。2024年,与金陵科技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合作在4个专业开展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计划招生115人,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常州大学合作在3个专业开展五年高职与本科5+2分段培养,计划招生105人,与25所高职专科学校合作开展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计划招生1800人。四是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升学通道,每年都有一批优秀职教学子通过自身努力考取研究生。五是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培养一批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3所南京市区属职业学校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调匹配教育供给与人才需求。六是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引导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重点行业企业采取笔试+技能+面试方式,招收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第十三届省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规范促进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产教融合,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企业接纳学校学生实习。南京职业学校与1000多家企业签约合作,与企业共建区域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展专业(产业)学院建设,打造产教融合新标杆。学生在双导师指导下,参与真项目完成真任务,在真实场景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项目,筑牢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构建产教城互动发展新格局。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各类主体协同配合,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研制、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分别以六合经济开发区、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基础,成立新能源产教联合体、现代服务业产教联合体、轨道交通产教联合体被省教育厅立项建设,另外还有新材料、跨境电商、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智慧康养、金融科技等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建设中。对标产业发展前沿,建设及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南京风之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深度技术革新领域合作,将企业作为学校AI设计实践中心和学生就业创新实践基地。南京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与菲尼克斯(南京)智能制造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构建教、学、训融通的教育新生态。

    市人社局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载体平台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共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8个。

    市总工会通过遴选,吸纳一批具有意愿、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挂牌南京工匠学院,目前已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5所学校挂牌南京工匠学院,整合优质职业院校、企业资源,贯通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构建起我市高技能产业工人协同培育体系,建设产业工人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切实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穿产业工人培养全过程,培养一批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校园”“劳动模范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邀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等走进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聘请他们担任产业导师,以师带徒,兼职授课、开设讲座等形式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技术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宣传。每年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2024年联合新华报业少年志融平台共同开展大国工匠·青春基石融媒体行动,深入挖掘和展示南京职业教育的优秀品牌、杰出工匠和奋斗故事。

    市人社局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选拔褒奖和宣传力度,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全市技能人才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全国技术能手105人、江苏省首席技师165人。

    市总工会自2016年起,与市相关部门联合在全市开展南京工匠选树活动。截至目前,南京已选树70名南京工匠和72名南京工匠提名奖。自2024年起,继续联合市人社局、南京广电集团加大南京工匠培养和选树力度。大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培养工匠人才。将职工日常工作与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有机结合,促进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发挥竞赛在促学、促训、促练、促职工技能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工匠人才。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围绕企业创新转型、产业升级、产品提质、效能提升、节能减排等,广泛开展职工三个十大(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和职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对职工创新创造成果进行论证、评选,给予充分鼓励和奖励。加大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培养工匠人才。充分发挥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在集聚引领、技术攻关、示范引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建立技能人才供给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技能人才供给、技能人才需求、未来岗位空缺、产业动态发展、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等要素调研分析,指导技能人才培养随行业产业发展同步调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时将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等智能化数字化前沿知识、动态及成果有机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知识结构的先进性水平,为合格工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大力营造厚植工匠文化的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实现工匠精神入脑入心,使工匠精神成为真正引导学生发展的内驱力。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