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李月云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在新街口打造南京市首个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0067号建议的答复
李月云等11位代表:
你们提出《关于在新街口打造南京市首个夜间经济集聚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出席活动、开展调研并部署相关工作。市商务局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和各区积极推进夜间经济发展,聚焦打造“夜之金陵”品牌,重点推进新街口、夫子庙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域建设,通过发展新载体、新业态、新场景,完善夜间消费配套服务,激发区域经营主体活力等方式,推动全市夜间消费市场繁荣发展。
一、关于确定一个兼具城市标签及城市品牌传播力的名称,打造一张夜生活的城市名片方面
一是统筹谋划推进。结合重点商圈建设和全国、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等工作,协同各区确定了18个重点打造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包括新街口、夫子庙、元通、百家湖等区域,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共同推进。围绕新街口商圈发展和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持续打造新街口商圈形象IP,推动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组织开展“南京新街口创意地标设计大赛”,以“时尚新街口,解锁新地标”为主题,聚焦四大象限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高品质打造南京新街口创新新地标,充分展现城市创新活力,进一步推介南京新街口。另外,通过“南京消费发布”专属话题,实时跟踪发布新街口商圈业态焕新、场景打造、首店开业等情况,提升商业载体和消费场景曝光度。
二是持续打造夜间标志性IP活动。聚焦新街口夜间经济,以“南京新街口”为核心,支持打造“新街口跨年夜”“新街口美妆节”“新街口夜生活节”等标志性IP活动,其中“新街口跨年夜”活动已举办多年,今年元旦期间,市委主要领导现场指挥,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和各区共同组织“新街口跨年夜”系列活动,开展跨年夜灯光秀、延长商户营业时间、推出主题营销活动等,同时继续在城市主干道设置临时步行街,在保障市民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市民游客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需求,期间区域最大瞬时客流量超20万。“新街口跨年夜”已成为全国极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年夜”IP活动之一。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新街口夜间经济发展,进一步谋划新街口形象IP打造,突出“南京新街口”核心元素,联动多方共同塑造商圈品牌,打造认可度高、传播力强的商圈IP。继续实施商圈形象升级行动,持续策划话题传播。深入打造“新街口跨年夜”“新街口美妆节”“新街口夜生活节”等活动,进一步支持“新街口跨年夜”等活动举办,打造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新街口夜间消费促进活动品牌。
二、关于打造“历史建筑+文化遗产+百年品牌”南京夜游品牌方面
一是夜间消费载体项目建设。支持商圈各大商业载体改造焕新,建设裸眼3D大屏、开展夜间灯光亮化升级、内部业态提档升级等,打造生活化、品质化、特色化的夜间消费新载体、新空间。华采天地、东方福来德、大洋百货、南京全民健身中心等先后开展空间改造、外立面升级、整体升级打造等,消费空间焕然一新,夜间灯光亮化氛围感十足,形成极具特色的夜间消费动线。今年以来,持续推动中央商场整体改造、南台巷街区(示范段)改造、新街口百货内部改造焕新等“白+黑”项目启动,金陵中环、新华大厦裙楼新街口閙NOW CENTER等重点项目建设开业运营,以及德基三期、新华社建设地块等远期项目逐步建成,将进一步带动新街口夜间消费载体量质双升,推动新街口夜间消费动线多元化、特色化、整体化。
二是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围绕培育夜间消费市场,因地制宜融合演艺、电竞、动漫、体育、潮玩等元素,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先后认定新街口等27家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积极推动新街口创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聚焦新街口夜间文旅消费,充分挖掘新街口商圈内博物馆、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德基美术馆、1913民国小剧场等主题空间,引入沉浸式剧院、园艺咖啡屋等青年社交空间,潮牌服饰、设计师品牌工作室等时尚空间。围绕新街口商圈内各主要历史建筑,在秉承“原址、原面积、原高度、原风貌”的原则下,推动“百年建筑”活化利用。市文投集团聚焦大华大戏院“焕新”,充分融合传统审美与现代建筑设计,在保留招牌门脸和红色民族大厅等特色场景的基础上,打造“群剧场”的新形象,推出南京第一个杜比全景声影厅,成为新街口独具特色的夜间打卡点。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夜间消费载体建设、特色空间打造、主题活动举办等方面,重点推进现有商业载体改造换新、新兴消费载体建设;推动文博场所、景区街区等延长夜间开放时间和运营时间,打造更多夜间特色的新空间、新路线;聚焦多元要素集聚串联、深度融合和创新赋能,着力培育引进一批体验式、沉浸式夜间项目,推动“餐饮+观演”“购物+休闲娱乐”等混业经营。鼓励市场主体运用新设计和新技术,打造“艺术+”“文化+”“运动+”等可感知、可体验、沉浸式的消费场景,推动夜游选择进一步丰富。
三、关于对新街口夜间经济集聚区进行分层分区规划方面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编制《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2021—2035年)》,计划将新街口定位为潮流化、品质化标杆型商圈、城市“吃住行游购娱”的国际化顶级消费集聚区、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在具体规划上,规划商圈核心区域北起华侨路—长江路、南至石鼓路—淮海路、东到洪武路—洪武北路,西抵管家桥路—王府大街路,面积约50公顷;次级区域北起珠江路—广州路、南至建邺路—白下路、东到太平北路—太平南路、西抵上海路—莫愁路,面积约403公顷。在空间布局上,整体优化空间环境,挖掘适量新增空间,特别是在次级区域范围内,鼓励促进沿街住宅底层合理转变功能,依托沈举人巷、明瓦廊、丰富路、南台巷等特色街巷,推动融合美食、跨界零售、特色小店、艺术展演等“白+黑”业态集聚,大力拓展后街经济、夜间经济。
二是推动环境品质提升。按照《南京新街口中心区提档升级规划设计》方案,探索结合城市更新,持续推进新街口商圈各象限空间活化、周边特色街巷改造出新。市建委会同相关区启动实施金陵饭店周边公共区域环境整治项目、南台巷活力街区更新项目、中山南路道路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全面谋划各象限环境提档升级工作。玄武区优化整合青石街、估衣廊等街巷资源,实施一区一街、一区一特色工程,打造高品质商业街区。加强德基广场、艾尚天地、金鹰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内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安装使用南京餐饮“码上洗”监管服务平台,打造绿色餐饮示范街区。秦淮区以金銮巷地块开发、金陵中环项目建设等契机,推进金銮巷、石鼓路等改造更新。实施朝天宫街道八巷更新项目,围绕新街口西南象限明瓦廊、大香炉、南台巷等8街巷,对基础设施、建筑立面、商户门头、道路路面、市容秩序、环境卫生等方面开展街巷更新和综合治理。
三是打造特色消费场景。聚焦打造夜间消费特色亮点,市区联动,分区域分载体打造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特色消费场景。市规资局聚焦打造新街口地区地标建筑,推动金陵中环以及其空中连廊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建筑建设已进入冲击阶段,空中连廊方案已通过专家论证会审查。市商务局支持引导企业举办小店市集、时装秀、电竞赛等主题活动,落地DE BEERS“莲花绮境”《时尚COSMO·中国姑娘中国美》联名展等高能级首秀首展活动,不断扩大消费辐射面,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玄武区围绕德基广场三期项目,计划推动新建下沉式广场和空中连廊,实现德基广场整体地上、地下、空中立体连通,打造成为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商业综合体。鼓楼区深入谋划“西北象限”夜间消费,打造“鼓楼·夜STAR”街巷集群,举办新街口“西北象限”专题推介会等活动,发布“新街口西北象限漫步地图”“鼓楼·夜STAR”街巷集群寻星地图,将时尚潮店、专业小店、丽人美店、美食名店收罗其中,推动打造高层级专业服务业集聚区和国际化特色消费街区。
下一步,我们将以各类规划为基础,聚焦消费趋势变化和地区发展,适时视情不断优化,突出分层分区规划,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夜间消费区域。支持德基广场三期等重点载体建设,推动新华社地块开发,并对新街口区域内的道路、街巷等逐步进行改造提升。进一步研究小型综合体的商业定位,紧密围绕与大型综合体差异发展、错位经营这一目标,集合首店、首创和特色配套业态发展,探索打造友谊广场、IFCX、东方福来德、大洋百货一线,以及时尚莱迪、一禾广场、悦荟广场、羊皮巷一线的夜间消费动线,实现新街口商圈立体式、全层级供给。
四、关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
一是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围绕市场准入、食品经营、经营外摆等方面,相关部门和各区联动开展多项工作。市城管局认真落实新修订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引导有条件的临街商户设置个性化店招标牌,开展商业外摆。完善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和污水收集排放等,推动城市夜间经济有序发展。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相关文件进一步简化经营主体登记注册审批流程,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等,压缩审批时限,节约企业时间和成本。根据夜间经济的特点,加强重点环节监管,针对美食小吃、餐饮特产等开展监督检查,压紧压实相关主体责任,规范夜间经营行为。同时加强宣传引导,畅通消费投诉渠道,有力维护夜间经济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市公安局做好新街口地区夜间治安和交通安全保障,通过设置警务站、部署武装巡逻力量等措施,保障市民游客夜间购物娱乐的安全感,督促商户做好夜间活动期间的秩序安全工作。坚持“路口驻点、路段巡管”的交通勤务模式,加厚警力维持交通秩序,积极对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停车导航引导,确保停得下来、停的便捷、走得快捷。
二是加强政企协同联动。聚焦新街口商圈发展背景和基础,推动成立新街口商圈发展联盟,德基广场、艾尚天地等多家商圈内知名商业载体作为首批成员单位加入联盟,搭建政府与企业的互通交流平台。举办“百年新街口·永远跟党走”高质量发展论坛,完善商圈联动发展机制,支持商家联合进行线上线下推广、开展系列活动和集中宣传推广等,不断擦亮新街口商圈品牌。组织“新街口下午茶”沙龙活动,邀请商圈企业、专业机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谋新街口商圈发展前景和路径。推进商圈智慧化建设,新街口商圈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金鹰国际购物中心、苏宁易家旗舰店、新百中心店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店。按照商务部提出的“1+4+N”系统构建指南,依托南京市商业数据平台的建设成果,开发新街口智慧商圈统一数据平台,归集商圈概况、商业、商务、集聚区建设和信用体系等数据。建立共建共商共享工作机制。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管委会分别与银联江苏分公司、江苏舜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工作小组的合作协议,对客流、消费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建立大数据脱密反馈、城市治理数据推送、政策精准匹配推送等企业服务,并向写字楼内重点企业延伸。
三是加强停车管理和资源配置。组织开展停车秩序整治,对支路街巷进行梳理,合理施划路内停车泊位。根据区域和时段,开展重点整治,按照“划片、包段、管区、治顽点”精细化管理模式,整治乱停乱放。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推出停车资源共享方案,鼓励机关事业单位适时向社会开放不少20%的车位,同时建立数据“一张网”,逐步推动新增5000个停车共享泊位,打造20处停车资源共享场景。另外,细化共享单车运营管理。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分区运营模式。针对乱停乱放、积压等共享单车,研究制定“四化”举措,坚持常态化清理,重点活动和节假日等提前清理,坚持精准化调运和精细化布点,确保单车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市民游客“最后一公里”出行得到保障。
四是设置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新街口商圈目前由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管委会作为主要管理机构。中共南京市秦淮区委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工作委员会、南京新街口金融商务区管理委员会为区委、区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合署办公,设置党工委书记1名、主任兼副书记1名、副主任3名,核定行政编制25名,内设科室6个,并明确其承担重点聚焦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和新街口商圈转型升级,牵头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等主要职责。玄武、鼓楼两区按照职责划分进行协同管理,并在统筹开发建设、优化生态环境、强化市场监管、做好社会保障等方面严格落实属地社会事务管理职责。整体来看,新街口商圈的管理体制较为健全。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各区(园区)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外摆条件、有统一运营管理的特色街区、开放式公园等,合理设置休闲桌椅、夜市摊点等,打造特色夜市;优化市场准入,压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监管执法、宣传指导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新街口地区治安、巡防、交管力量部署,全力治安维护、交通疏导等工作。二是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制定促进商圈发展和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政策措施,从市级层面加强统筹和协调。放大“政府+联盟+企业”的商圈共商共建模式,常态化开展“新街口下午茶”等交流活动,联动组织举办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协同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打造多方参与、上下联通、多维联动的高效协作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和资源配置,强化夜间停车管理和资源供给,整治乱停乱放等行为,增加重点夜间消费区域的路内停车泊位,组织优化共享单车运营供给,力争保障市民和游客能够在最便捷的点位、最理想的时段,使用最舒适的共享单车等车辆,满足夜间消费出行需求。四是建立协商工作机制,指导三区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充分发挥作用,及时梳理相关问题困难,互相交流反馈,邀请部门、专家等共同参与、集中会商研判,推动形成多部门齐抓共建、三区联动实施的工作局面。同时积极学习兄弟城市经验做法,深入调研,提升新街口商圈管理效能。
南京市商务局
2024年7月11日
南京市商务局
2024年0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