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60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全面支持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05 00:00 来源:南京市科技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周建明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支持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2019年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批以来,我市紧扣两区一地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市农高区建设工作专班通力合作,多措并举推进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成效。

    一、主要支持举措

    (一)突出政策引领

    在市委一号文件等政策文件中,明确支持农高区建设,并将农高区建设列入《高水平建设南京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规划》和《高水平建设都市现代农业强市行动方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支持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办发〔202235号)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清单32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间节点和市级责任单位,为农高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配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农高区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关于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中,专门提出“突出平台载体共招商”,支持农高区加大农业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团队、高品质项目、高质量基金招引力度。

    (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

    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已获批江苏省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省市及南京国家农高区先后投入5700余万元,完成3180平米科研办公过渡场地改造并投用,完成首批1500万元科研设备采购,组建完成4个中试平台和1个检测平台;市科技局曾三次赴科技部汇报,积极争创国家创新中心。南农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已完成选址曹卫星教授领衔的神农智慧农业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协调白马未来食品研究院总值408.6万元设备纳入江苏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江苏省农村科技超市服务总店明确入驻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

    (三)强化项目支持力度

    为持续推动南京国家农高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联动发展,市科技局设立一区一中心联动专项,给予10个项目,共计400万元资金支持,推动农高区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优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争取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资金项目4项,共计660万元。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安排500万元产学研合作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农高区建设番茄智能化生产、草莓与西甜瓜轮作、草莓与瓜菜类轮作3个公共展示服务平台;支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申报省级1家、市级3家、区级1家。安排市级智慧农业专项2个,探索建立智慧农业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1家物联网应用点接入省农业物联网平台,对接环境感知设备43套;支持南京蜻蜓智慧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化服务,推进农业精准航空试验示范、无人农机作业服务、作物种植服务。帮助区内10家龙头企业申请“金陵惠农贷”贷款贴息近75万元,协助入园企业产品黄教授“南农烧鸡”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将宁杭高速白马互通连接线、溧东大道两条道路纳入省公路水运建设计划,争取省级专项资金补助1050万元;完成农高区所在白马镇红色大道、周家山连接线及支线、王郎头线南延、曹家桥连接线共约9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约8公里经济薄弱和欠发达村组对外道路建设;实施白马集镇改造整治工程、白马镇白马桥街背街小巷改造整治工程2个项目、共计投资8300万元;积极争取省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及市级城建专项资金支持,共拨省、市资金1186万元。白马镇成功获评2023年度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朱家边社区、浮山村等村成功获评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成14个市级宜居村,红色李巷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培育试点名单(全省共5个)。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整合各类农业科研资源,对照农业科技创新“国家队”定位,积极谋划,全面支持南京国家农高区建设。

    (一)持续强化平台建设。瞄准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东部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健康食品智能制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南农大P3实验室两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创建国家级平台;同时争取更多国家、省重大科技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在农高区布局,形成更多原创性农业科技成果。

    (二)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扎实推进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科技服务超市总店正式运营,鼓励入园高校院所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开展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充分发挥市级产学研等科技专项资金作用,加强对农高区入园企业和院所的核心技术及产品的推介,帮助打造农业高科技应用场景。

    (三)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一城一环两田园”空间布局,以村庄整体风貌引导和提升为抓手,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李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打造,高标准推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与和美乡村建设。完善数字乡村功能布局,建立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长效管护考评体系。

    (四)加快完善农高区体制机制。经与溧水区领导、农高区相关部门会商,提出完善农高区体制机制的建议,正在与科技厅、市委编办会商中。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推动农高区优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

    南京市科技局

    2024年07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