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44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提议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外工作,给教师减负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7-30 00:00 来源:南京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刘红明代表:

    您好!由您提出的“关于提议减少教师非教学任务外工作,给教师减负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发布了《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通知》《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办实事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和为教师办实事的文件。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在广泛收集各区各校为教师办实事、减轻教师负担的具体需求和举措的基础上,拟于第40个教师节前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南京市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减少教师非教学负担。针对你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

    今年1月,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规范中小学各类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宁委教〔20241号),并向全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印发,明确了各类进校园活动申报流程、认定标准等,要求严控活动总量和时长,提升活动质量,切实减轻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不合理负担。为进一步明确进校园活动范围,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研究出台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关于印发2024年市级规范进校园活动清单的通知》(宁委教工秘〔20241号),明确了18项市级规范中小学进校园活动清单和24项学校自主选择目录。文件印发以来,我局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清单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进校园”活动频次。一是严格准入审批。按照凡进必审原则,严格落实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职责,加强对各类进校园文件和通知等审核把关,严禁非教育部门自行对接学校开展“进校园”活动。二是开展定期监测。将规范进校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工作常态化监测,每个区各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一所高中作为监测点,责任督学每月入校开展督导。三是动态评估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认定,充分听取基层学校和教师意见。根据评估结果,对“进校园”活动进行调整并减。

    二、规范安全教育等平台打卡活动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中国教育学会坚持公益原则,免费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安全教育的载体。20189月,南京全市域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安全教育实验区,初衷是学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学习安全知识、参与安全专题学习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但在安全教育平台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不学家长学的情况,不仅让安全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还给家长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针对以上问题和现象,我们已多次重申,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要求学生或家长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同时在今后安全工作年度考评中取消安全教育平台这项考核指标。我们将进一步强化“1530”安全教育模式,即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教育。要求班主任不断创新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利用1分钟发挥警示作用,利用5分钟总结本周安全工作,利用30分钟主抓领导给学生讲解安全重要性。

    三、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

    一是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制定师德专业素养标准,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健全师德师风建设个人档案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不断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健全师德培训、考核、激励、问责等机制,探索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不断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二是突出教育教学第一导向。将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教师评价基本要求。幼儿园教师以保教实践能力为评价重点,通过游戏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作为关键指标。中小学教师评价突出学科育人导向,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位学生进行学业述评,鼓励学校探索创新教师教学述评方式。引导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差异开展教学,促进教、考、招一致,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三是强化一线学生工作。要求各级明确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将学校领导干部为学生上思政课和联系学生情况纳入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年终述职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两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建立家访信息记录、跟进机制,及时掌握学生校外生活、学习、思想状况等,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范围。

    四、优化教师收入分配保障机制

    健全中小学教师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创新考核分配办法,切实体现奖勤罚懒、优绩优酬。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待遇,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学校绩效分配向育人实绩突出的班主任倾斜。市、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继续对有突出贡献的校(园)长、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乡村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在高中阶段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市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以第40个教师节为契机,推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南京市推进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推进教师幸福感提升计划优化教师收入分配保障机制,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过重负担,让教师成为终身热爱与追求的职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南京教师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南京市教育局

    2024年0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