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4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市人大代表建议

    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06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免于遭受性侵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6-26 00:00 来源:南京市民政局 浏览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鲁永春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免于遭受性侵害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对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为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单位经认真研究,并与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共同会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京市以全面维护和保障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核心,从司法办案规范化、预防帮教社会化、人员机构专业化、宣传教育常态化入手,依法能动履职,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市未成年人权益提供全面高效的司法保护。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零容忍”,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两高两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认真落实“两高”《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范案件办理程序,统一执法司法标准,加大对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犯罪打击力度,从严批捕、起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2023年,共办理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3件172人。

    二是凝聚多元合力,深化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持续加大强制报告制度监督落实力度,2022年,市、区两级检察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完成全市1347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346名负责人签订《强制报告承诺书》,做到教育领域强制报告全覆盖。2023年,市检察院与市卫健委召开推进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座谈会,推动卫健系统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级医院分管院长签署强制报告承诺书,在医院接诊系统中嵌入强制弹窗报告。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到强制报告线索57件,成案64件。

    三是多部门联合,持续推进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市检察院联合市卫健委、市妇联、团市委等14个部门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违法犯罪人员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的意见(试行)》,与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多次召开专项工作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全域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与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分批次稳步推进入职查询工作,实现入职查询工作全域覆盖。市教育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开展教职工准入查询工作的通知》(苏教人函〔2023〕16号)文件要求,全面开展教职工准入查询工作,由市级及以下中小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对拟聘用教职员工在入职前进行查询。在教师招聘工作中,考察对象如存在违法犯罪记录和具有较重、严重交通信用失信记录的,视为考察不合格,不予录用。2018年至今,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开展教育系统入职前查询14281人次。

    四是强化教育引导,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全市中小学校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每学期有6-10课时的健康教育理论课,其中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将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正确的人际交往及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如何预防性侵犯等纳入授课内容。部分学校还尝试整合生物、心理、校医等各学科教师的力量,利用课堂教学、主题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各区各校组织宣讲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市民政局连续八年开展“六月”未保宣传月活动,打造“博爱童行号”宣传品牌,利用公益讲座、宣传片、电视节目、公益活动等形式扩大未保政策宣传范围。发布司法保护工作成果专题片《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公益宣传片《我的青春“天使”来过》等。2023年市未保办牵头13家未保委成员单位开展“法治共筑·‘未’你守护”——2023年“博爱童行号”南京市未保宣传月启动仪式,活动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邀请五部门工作人员宣讲强制报告制度推进情况和工作成效,通过法律解读、以案说法、项目宣介、绘画展示等方式,结合公益宣传片、未保系列漫画促进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营造关爱帮助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该活动得到南京电视台转播及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新浪江苏等媒体广泛报道。同时连续八年面向医院、社区、学校、基层派出所等群体开展各类未保法律法规公益讲座,每年不少于20场,总受众达15000多人。市教育局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采用集中学习、邀请检察官进校园开设讲座、结合师德师风教育等方式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强制报告制度。结合家访、家长课堂等家校共育举措,让更多家长了解强制报告制度,共同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六是聚焦心理健康,为困境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市人社局做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相关工作,为社会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心理干预专业人才。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关爱服务“5+N——共筑心巢”项目的通知》,项目聚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预防、预警、介入、支持等方面,开展“心”健康促进、“心”情况监测、“心”力量汇集、“心”问题干预、“心”阵地建设等5项工作,构建“5+N——共筑心巢”特殊儿童群体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模式,聚焦特殊儿童群体,以提升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帮助儿童正视“心”问题、找准“心”症结、破解“心”难题,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儿童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性格特点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营造关心儿童心理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高质效办案,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大局。以性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为重点,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推动“一站式”办案场所应用尽用;紧紧围绕司法办案,通过情况反映、调查报告等多种渠道助力党委、政府决策,为实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贡献检察力量。

    二是融通履职,提升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质效。以深化融合履职为重点,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加强与刑事执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等部门合作,完善条线间信息互通、线索移送机制;用活用好现有“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家庭教育指导站、强制报告倒查机制等各项机制效能,进一步发挥相关机制作用。

    三是担当作为,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认真落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举办全市检察机关优秀法治副校长微课堂展播和“法治进高校”活动,融合第六届全省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检察开放日、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月等系列法治教育活动,持续扩大未检品牌影响。

    四是个案帮扶,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针对性服务。为特殊儿童建立档案,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按照“红、黄、蓝、绿”四色管理。将相关学生纳入重点关注名单,采取“一生一策”跟踪辅导关爱,并根据实际需要,依托陶老师工作站、区分站对相关学生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期待您继续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京市民政局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