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2023年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省级建议提案
孙春雷等3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十四五’省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领导推进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中提到的关于尽快建立“十四五”省级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领导推进机制,列入省政府议事日程,由省政府牵头成立专门工作领导班子,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等三点建议,均为省级权限。有关南京市的工作,我市将按照要求做好配合和服务保障工作。
建议中提到的“我省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建设江苏革命历史纪念馆、江苏文学馆、江苏省自然科学技术馆、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南京国际和平博物馆)4个重大文化设施项目”中,由南京市为主负责推进的是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南京国际和平博物馆)。
一、已开展的工作
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南京国际和平博物馆)建设纳入省和南京市“十四五”规划以来,正在积极推进之中。根据规划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举行高层次专家论证会,完善项目论证。2021-2022年,我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华日本学会会长高洪等20余位知名专家举行咨询会,听取了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国际传播、两岸关系、文化艺术、犹太问题、“慰安妇”问题、博物馆建设以及建筑规划等方面的专业意见,围绕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南京国际和平博物馆)的平台设置、业务板块、空间设施等方面开展专家研讨。专家们普遍建议,南京国际和平中心(南京国际和平博物馆)建设要着重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和平的重要论述,在载体建设和和平话语建设两个方面着力,从内容到空间做好总体规划,成为传递中国和平观、展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形象的“江苏窗口”,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目前已根据专家意见,完善了项目论证报告。
(二)收集分析20个国际案例,报送课题成果。项目建设研究纳入2022年度省重点智库课题,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联合南京大学专家团队组建课题组,收集和分析20个国际和平博物馆建设案例,提出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预期目标、建设基础和组织架构。课题组提出,项目建设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和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动融入国家总体外交和大外宣格局,发挥战略实施、智库研究、展示教育、国际斗争、公共外交等功能。2023年3月,纪念馆向省委宣传部报送了课题研究成果,得到认可。
(三)提供规划保障,规范科学决策。2022年,我市完成了《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修订工作,其中文化设施为标准中的八大公共设施之一。该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公共设施和市场力量的关系、公共设施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政府作用,以及公共设施运营对于空间的需求,设置了强制性配置规定和引导要求,针对设施内容、规模、用地控制、建筑面积和设置要求等方面均明确了配置标准及规划要求。同时,完善了《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工作规则》,对于重大公共设施项目的选址布局,提出了明确的论证、决策、审议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建立了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重大公共设施项目顺利落地。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加强政策对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变化,剖析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加快空间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推动项目建设更好契合国家战略需要,并按照南京市“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相关部署要求,继续推进规划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3年6月19日